<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告别军队来到地方工作多年,但时时还是留恋部队,特别是“八一〞等重大节日,不断回想从军的峥嵘岁月,留恋80年代前军营里那些风清气正的日子。有时候反问自己,当年转业到地方去,离开当兵20年的军营,是不是这个转定做得过于草率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9年作者在青岛崂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实话,作为军人后代,我没有像父辈那样,从军一辈子,而是选择转业地方。后悔吗?我退休后思考了许久,结论是有遗憾,但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作者在山东莱阳十分部机关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部队的岁月是永远抹不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这人挺“怪”的,来到地方那么多年了,偶尔,触景生情,还会闪过一个念头,在部队的时候,有条件有机会,可以再干上几年,等“果熟蒂落”时,再考虑转业,是不是就更加稳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在济南军区后勤十分部机关,一次,我给分部分管干部的张副政委送材料,他对我讲了一句话,说我当时是十分部最年轻的副团级干部。听他说完这句话,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也没有在意这句话的意思,更没有想过什么。其实年轻就是“资本”,假如在部队再干上几年,再考虑转业岂不更好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件令我印象很深的事情是,1989年我由莱阳调往济南,分部周政委一再奉劝我,让我暂时不要去济南,在分部机关再干一段时间,就可以安排到团单位去当政委。的确是这样的,分部所属十多个团单位,机关科长下去担任政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我没加考虑,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因为父母、家人在济南,那时候就一门心思,有调去济南的机会不放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从分部调到济南军队某单位时,有一次参加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的会议,当时军区后勤部一位领导亲口对我说,在这个单位再坚持工作几个月,就会把我调到军区后勤部机关。对此,我没有抱太大期望,也沒有就此等下去,而是于1990年初要求转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来看,这两次“机遇”,许多人是求之不得,而我却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作者在青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坚守底线走正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这样说,从军20年,从地24年,人生经历没有大顺,也没有大挫,但酸甜苦辣应有尽有,我努力过,奋斗过,有辉煌也有失落,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地方工作时,有件事一直让我纠结,也为此总在想,人到底怎么样去做,才算是正确的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7年,我所在处的处长调到外单位了,作为副处长的我,已经任职4年,之前因处长经常外出帮忙,已主持工作两年有余。处长位置空缺时,当时有人提示我,到某位领导那里活动意思下,或找找上层,其实是有资源的,如果走动下,这件事一定会“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我翻来覆去地考虑怎么办?那时候,总在想一个问题,在部队时,从士兵至副团,多少职位的升迁,从未找过人托过人,都是靠自己认真努力勤奋工作干出来的。特别是我当排长、副指导员的时候,因我去外省带兵,那时候通讯不发达,下达命令多日,我回到山东部队后才知道任命已公布了。后来在分部机关,也从没为个人职务升迁找过任何领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代,我始终认为,职务升迁,是工作需要,凭工作凭能力凭本事,不能靠拉拉扯扯,更不能送礼跑官。如果是那样,宁肯不去当那个官。《晋书陶潜传》讲: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才高八斗的李白不为权贵折腰,我亦如此。我从小在军队大院里长大,社会上人情世故不太明了,“官场”潜规则不太明白,军队大院里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种天然的“傲骨”,情趣不同不会去合流。还有当过兵的人,是有“骨气”,有“底线”的。如果靠送礼当上什么官,就是人生一大污点,大不了,副处长干一辈子干到退休,那时候我就这么想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己想好了,就坚持下来,结果是什么?事隔不久,就派来了新处长。而我副处长继续,一干将近十年。一个职位待上十年,岂不就把人“熬老”了。后来,经过考试,才升为正处,我觉着这算是一次健康干净的竞争,而此时已近50岁了,“黄花已老秋风去”,年龄优势不再拥有,前途也不再“无量”,可谓青春戎马晚节黄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想起《桃花庵歌》中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意思是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表达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我虽不高雅,但赞赏这种节操。此意并不是表白自己是如何“干净”有“节操”的人,出入污泥而不染,而是表达自己看不惯的风气、世俗,绝不会去同流合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正道绝不走邪道,不给人生留下污点,哪怕是付出代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作者在河北西柏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恪尽职守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地方工作二十多年,处级干部,一干就是二十年。不像在部队,几年晋升一个职位,假如几年不动,心里总犯嘀咕,总觉着哪儿不对劲。而在地方,一个职位十年八年不动,是许多公务员常有的事。省直有一些处长,一干就是二十年,我们单位就有。少数人职务几年上一个台阶,那都是有“背景〞的。现在好了,公务员待遇从制度上相对合理了,实行职级并行,职务上不去,但可以上待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务员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国行政系统层级中,处长算不上一个较高的级别,但他们却在权力运行、政策执行、流程审批等方面处于关键位置。我之体会:处长虽然大事不能做出决策,但负责决策思路的具体建议和落实,上级领导的指令,大多取之于处长的思路。所以,处长的工作质量、水平和思路,直接关系到上级领导做出的决策,是否能真正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性健康的推动作用。我在省级农业部门,和多数处长一样,想农民所想,急农业所需,把措施定准,把项目定好,让农民受益,让农业发展。工作时,把项目落地后,定期去检查,看是否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中起到推进作用。比如推进智慧农业,就是要看比传统农业,农业生产力水平高出多少。我和许多同事所从事的工作,目标就是让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用现代生产装备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给农业插上翅膀,用现代组织形式来经营农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正因为如此,我们从90年代起,经常到农村基层,当时135个农业县市区,我都去过,调研了解情况,研究农村政策,推动项目政策落地,调动农民种粮种菜种果积极性,确保粮食、果蔬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0年后,我参加农业厅一年一度的夏粮生产督导组,去广阔的农村大地,喜看粮食丰收景象,心中充满无比的喜悦。2006年,我亲眼见证了中央取消两千年历史的农业税,并给农民以种粮补贴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坊间有处长现象的传说,列举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审批权力、资源分配权力等寻租。有的摆架子,不把领导、群众放在眼里,动辄训斥市、县领导,讲排场,浪费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有的目无党纪国法,他们认为规矩都是对普通人的,自己可以有种种特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在省直工作二十多年,我认识省直不少部门的处长,多数人遵纪守法,任劳任怨,勤恳实干,为各自行业领域作出贡献。但确有少数处长,手握实权,头脑膨胀,利欲熏心,犯事了。这种人,我也认识几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省直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处长,面向全省,手中握有资金项目等行政资源,有些事自己就能“锁定〞,因此,把权钱交易视为“底线〞,绝不越线,这是必须恪守的原则,做人做事,要守规矩讲道德。我虽然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但起码是一个不追求低级趣味,不以追求利益为目的人。所以,干净做人,老实做人,心底才能天地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作者在浙江嘉兴红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每个人都有优长和缺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坦途坎坷,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总结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有时候定力不够。遇到重大转折和重大问题,有些沉不住气静不下心来,缺乏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之力,缺乏每临大事有静气之神。因而想问题作决定,有时过于草率冲动,时常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迷茫的心智,让自己有时候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方向不明,拿不出应对办法来,任其放任自流,自然错失了一些发展良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作者在香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缺少仕途“经验〞。官场上如何做人做事,仕途上如何前行为好,确实不太明白,也没有想过怎么走为好?怎样做事为佳?面对这些问题,那时想到的只有,唯有认真、努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凭本事干活是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职务升迁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中难免有潜规则,在复杂的人文环境下,遵守规矩和道德水准,即便是正确的,但如果和现实脱节,往往显得是那么的不合拍,不入流。有时候,有一种边缘化的感觉,也不是这个“圈”的人,也不是那个“帮”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实在话,在部队20年,那个年代风清气正,只知道好好工作,从未想过找人说情,尽管父亲在部队担任领导职务,但从没有想过去沾他的“光“,而且彼此都很回避。在地方时,当副处长,我是竞争上岗上任的。担任正处,是竞争上岗考上的。所以,这可能给我产生了“误判”,单纯地认为,人只要老实认真,遵守规矩,在工作上下功夫,有本事,有能力,组织上肯定会认可的。殊不知,20世纪90年代开始,党风军风民风开始变坏,政治生态开始污染,而且越演越烈。这些年,党中央大力反腐,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环境,让人们看到了曙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军队还是地方,过去那个年代,有些人顺应“变质变味〞的环境,循潜规则而行,往往“马到成功”。我认识省直部门的一些人,德才一般般,但上得却挺快,有些人不显山不露水,不几天职务上去了,一定有什么“道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看不惯“丑恶”官场现象的,不去拍马溜须的,不去花钱买官的人,往往碰得“头破血流”,这种扭曲的环境,让有正义感和原则感的人,在是非不明的昏暗面前,敢怒不敢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俗风和世俗,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宁肯不当官,也绝不入污流,虽然自己并不高尚,也不纯粹,但绝不做乱七八糟,低三下四的事情。但现实也让我,走了不少“弯路”,遭受了不少挫折,“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3年作者在巴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不懂不会去“经营”。这种说法不知有无道理。有说家庭爱情是经营出来的,有说朋友感情是经营出来的,人生仕途恐怕也得去靠“经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人的成长环境,除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不见的随时都有。想在官场上立住、站稳、上升,对一个人而言,不仅要看工作能力和业绩,还要看能不能赢得领导和大家的赏识,这才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尊重和体现。有些人能力超强,成就显赫,但就是不为所用,为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世道上没有完美之人,人都有缺陷,有些人上去了,有些人上不去,除德才因素外,还有学历、年龄、机遇等因素,这里面还有个情商高低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就我而言,确实欠缺了不少,不会“运作”,不善“经营”。所以,难以形成天时地利人和之氛围。年轻时,一路奔跑,勇往直前,全为工作,思想单纯,心灵可爱。可是良机来了,不会抓住,从面前错失了不少。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稍微好些了,现在似乎明白了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对我个人而言,每个阶段的成熟度都要后退十年,“晚熟”十年,这样下来,很多事情,特别是在地方,成长发展的结局比快行者总是要慢一些晚一些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0年作者和父亲刘乃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是难以克服的性格缺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是与生俱有的,无法改变。有些人为尊严不愿屈从,不愿改变自己的秉性,像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但问题是,我们不是李白。李白才华横溢,我们一介普通人。但无论处于什么环境,我始终秉持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可能与从小在部队里长大有关,这是一个健康干净的生存圈、生态圈,天生的优越感,对看不惯的不随之,不会拍马溜须,不会专拣好听的说。直来直去的,自己倒是一吐为快了,可是把人得罪了,而且更可怕的是,不经意间就得罪人了。同样的道理,外圆内方,“圆润〞些岂不更好吗?当我终于明白过来时,一切都已晚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性格决定命运,做人,有的人做到家的,是外圆内方。而我,却是外圆不足,内方有余。我一辈子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自然是得到不少,失去的也不少,代价也不轻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想力求人生完美,但力不从心,思不入心,所以,走了不少弯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刘乃妟晚年曾对我说过:“卫平的性格像我。〞他一生刚正不阿,认准的事不回头,从一个不识字的战士自学成才,战争年代凭勇敢坚强打出来的,和平年代靠本事干出来的,最后成为军队的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一直是我干净健康做人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作者在新加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有方向的人才会有生活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过去,有得有失,有成绩有不足。展望未来,后半生方才启航,前程似锦,信心满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如流水,弹指一挥间,我已结束了44年的工作生涯。对往事的回顾,已经是“多余〞的了。像李白所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权当是一种回想,“岁月无情了无迹,人生有情却有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都有光鲜的一面,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断磨炼,默默践行,只要透出正直真诚的一面,取得的成绩,虽然普通平凡,但依然夺目光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作者在美国沙斯塔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下伟大的新时代赋予了每个人新的生活,等待你去发掘和享受。拿出余生,去开启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2024年在安微歙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好地度过每一天,漂亮干练地去生活,健康快乐地去生活,生活得有品位有质量有风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努力吧,给自己营造一个完美的人生结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作者在浙江江郎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转业军人,无愧于党和军队,无愧于事业,无悔于家庭和父老后代,无愧于战友、同事和朋友,足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卫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