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开始长征90周年。为此,美篇官方发起了“百人重走长征路”的大型主题游活动,地点是延安。在当今的国人中不知长征者甚少,而延安更是我几十年的心之向往,故在第一时间便决定携夫人报名参团,并及时把此消息传递给了多位好友,以示邀请之意。<div> 和许多朋友们一样,我最早听说过长征也是从中学初期的语文课本里开始的。那是毛泽东主席在长征结束时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那时候,我们还处于顽皮的年代,许多说法也不太懂,但长征的异常艰苦我们算是记下了。</div> 四月的陕北阳光明媚,山花吐艳。延安,更是敞开了胸怀欢迎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友"。在主办方热情而周密的安排下,我们分别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游览了黄河壶口瀑布和此前未听说过的雨岔大峡谷,还在红街观看了情景体验演出《再回延安》。这期间,有一项活动颇有特色,就是我们全员统一着装集合在南泥湾的党徽广场,然后列队随号令走向延安炮兵学院旧址,并在那里接受了一次专题的传统教育。 身穿戴有"八路"臂章的主题服装,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一名战士,而且自觉是从长征中走来的战士,各个满脸的神气和骄傲。我们,是在为延安这块土地而骄傲!<div> 延安,值得我们为她而骄傲。它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我国全部的革命圣地中,延安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的时间最长,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战斗和生活在这里,并作为革命的红都,汇聚和吸引着全国各方进步的力量。中共中央对全国抗日战争的领导和对解放战争前期的部署及指挥是在这里完成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这里被确立,毛主席的许多光辉著作和著名论断都诞生在这里;除军事斗争之外,这里在发展经济、文化、艺术及社会管理等领域也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为共和国的建立做了干部和经验上的准备;在这里,毛主席还曾接待过多位国际友人,他们在离开后客观地对外发声,并积极地呼唤着世界,其影响至今还在延续。 </div> 我们知道,在探索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是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后,被迫举行了武装起义和农民暴动,那是对造成共产党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痛局面的英勇反抗。在随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使那里成为了摇篮里的共和国的首都。<div> 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政府无法容忍共产党人和其根据地的存在,自1930年10月起,便开始了对苏区的多次"围剿"。在前几次出师未果的情况下,从1933年9月到次年10月,蒋又调集了约100万的兵力,目标再指我中央根据地,妄图通过第五次"围剿"全歼中央红军。当时,由于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在我们党和红军中占据了统治,他们盲目地认为这正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时机已经到了,无视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拒不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在作战上实行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的方针,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结果是步步失利。广昌战役之后,不但红军损失严重,曾经拥有六万平方公里土地、300万人口的中央苏区,还丧失了全部的游击区与外部屏障。这时,面对陷入四面合围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不得不被迫放弃中央苏区,离开瑞金。</div><div> 然而,时间到了1947年,当蒋介石再次动用貌似强大的军事实力,企图对延安实行"犁庭扫穴,切实占领"时,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共产党人没有让第五次反"围剿"的悲剧重演,而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转战陕北、掌控和布局全国,不但保卫了延安,还由此开始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使埋葬蒋家王朝的胜利得到了早日实现。 </div><div> </div><div> </div> 在延安的那些天,我的心里总有个问题在缠绕,其实答案早已有了,但我觉得那不是"我的"。这个问题就是,当年老蒋攻打延安时是23万的军队,而我们保卫边区的部队仅有2万余人,且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如此大的悬殊,毛主席和党中央不但没有离开陕北,而且一直在与胡宗南匪军进行近距离的周旋,这是何等非凡的信心和勇气啊!这样的信心和勇气是来自于哪里呢?<div> 你可以说它来自正义、来自延安百姓的支持、来自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20年的英勇实践......,这些都对,但何为正义?百姓为什么会支持?我党领导人民军队又曾有过怎样的英勇实践呢?作为后来者,沿着历史的轨迹将目光前移,我自然地把着眼点放在了90年前开始长征的这个"关口"上。 </div><div> 红军离开瑞金走出中央苏区,在开始时并没有"长征"这一说,也没说是"战略转移",有的只是极其沉重的"突围"两个字,而且没人知道,这一走就是两万五千里!</div><div> 凡是稍有战争知识或读过战争故事的人都懂得"突围"意味着什么,它关系到生死,面临着被消灭,更何况在我们突围的队伍中,还有相当部分负重或伤病的非作战人员,他们都是要被掩护的,但当时的指挥者粗暴地排斥了毛泽东的主张,一味地去要求战士要"坚持"和"勇敢"。这样,本可避免的红军史上最为惨烈和悲壮的一次事件——湘江战役发生了。</div><div> 战役的双方,一边是动用重兵进行围追堵截,天上有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地上如狼似虎般地欲将红军全歼在湘江的东岸,一边是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高喊出"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的呼唤,他们没有一丝的胆怯,"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经过铁血阻击、生死抢渡、绝命后卫的连续苦战,终 从全州、兴安之间强行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使蒋介石彻底消灭中央红军的野心化为了泡影。</div><div> </div><div> </div>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战斗最为激烈、损失也最惨重的一次战役。五个昼夜, 中央红军就折损过半,其中师团级以上干部达30余人,且部分师团从干部到战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有经历者回忆说,战友们的鲜血在阵地里都"没过了脚踝";还有说是"整个江面,密密麻麻漂浮的都是红军的遗体"。红5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全军的后卫,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了4天,完成任务后渡江的道路已被全部切断,在突围时腹部中弹并在昏迷中被俘,醒来后乘敌不备,忍着巨痛用手从腹部的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用力扯断,英勇殉职,时年29岁;红34师最终也全军覆没,幸存者仅有极少数的几人。......在这场战役之后,当地百姓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之说。毋庸置疑,在我人民解放军的整个发展史上,湘江战役绝对是极为沉痛的一笔。 然而,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现在一说起长征,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湘江战役,而是在它之后红军将士创造的那些传奇,包括"爬雪山、过草地"。这或是过于沉痛的缘故,人们不愿再去提起,但湘江战役正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前奏,是黎明前的黑暗。在这场黑暗里,中国工农红军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即使在当时错误的指挥下也依然捍卫了自己的忠诚和誓言。什么叫"惊天地、泣鬼神"?湘江战役中的"英勇"便是!<div> 领导这样的一支人民军队,当年在湘江岸边向着战士们喊出"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而后又带领中央红军走完长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毛泽东,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再次面对蒋介石的反动进攻时,怎么会不具有一种给与战胜的强大信心和勇气呢? </div>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我看到有组照片,是反映长征在国际上的影响的,其中一张为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在1981年会见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的新闻照。那位被称是美国"地缘战略家"的客人,据说此行是携带着家人在贵州、四川走了一段长征路,回国后发表了《沿着红军长征路朝圣记》的文章,他写道:"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我不知道他所说"意义"的具体所指,但说法我们早已在体验中了,应该是对的。我还注意到它的标题,用了"朝圣"两个字。<div> 一个肩负着西方"国家利益"职责的"国务活动家",何来虔诚之心待其曾是生死场上的对手的一次军事行动?不外是这项行动的初始、过程和结局撼动了其内心,使他能暂且抛弃对立而示其思考和感动。</div><div> 是的,长征不只是史诗,它还是火炬和丰碑,更是苦难与辉煌!</div><div> 单说中央红军,他们离开江西苏区时是8.6万人,经湘江战役仅几天就锐减到了3万人,虽然在此后战场上的伤亡状况得到了扭转,但由于伤病、饥饿、严寒、沼泽,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无情吞噬,导致到达陕北时从出发地走到最后的只有不足4千人。若包括从其他苏区出发的部队,有数据估算说,到长征结束的三大主力会师,红军的总损失有20余万人。其中相当多的战士,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来得及留下。这,不是苦难是什么?</div><div> 然而,在这种苦难当中,由于有坚定的信仰、有中国共产党,这支队伍没有被摧垮,更没有被消灭,而是涅槃重生,创造了辉煌!</div><div> 有人说,"长征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的!但我相信,当你读过这本书,就会知道何为残酷、何为艰苦,何为坚定、何为互助,你会了解很多,你还会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会懂得眼前脚下的路...... </div>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前些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紧接着将是建军百年,而很快地"长征"也将成为"世纪前"的往事。在高耸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我思忖着"纪念"这两个字,碑身的主题是"战胜艰难困苦,摆脱围追堵截,取得伟大胜利",落点是在"胜利"上,但我们不能忽视了"苦难"。中国革命是从苦难开始的,且随后又经历了无数的苦难。长征是它的一个缩影。忽视甚至忘记了苦难,胜利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div> 毛主席有句名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里的"胜利",显然是长征胜利的一种延续,但这里的"第一步"是指什么,是湘江战役吗?它不是具体所指,但我以为一定是包含了"苦难"的"胜利"。所以,他才又接着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div><div> 在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任何时候,我们每人都要记住和守住"艰苦"。</div><div><div> 一个民族,未战胜过苦难,不可能有辉煌;一个个体,不知道有苦难,就不懂得幸福。</div></div><h5> </h5><h5> (本篇采用的合影照片来自组织和参加本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及美友的辛苦付出,在此一并表示非常感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