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文化的大餐 李云惠摄

xiosw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因累封荆国公,后人称为荆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无论诗、文、词,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杰出的成就。(照片来自网络) 今年五一假期,随同江西省旅游摄影协会,去抚州市宜黄县拍摄“王安石诗词文化节”的活动。在拍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一些人文摄影的照片,也对王安石诗词文化也有了初步了解。 <p class="ql-block">王安石祖籍抚州。我在樟树市临江镇拍摄,当地人说,王安石出生在临江镇大观楼里。因为当年他父亲王益在管辖4个县的临江军任判官,生母吴氏随父亲在临江生活。他父亲一直在外为官,王安石从小跟随父亲宦游各地,16岁到开封,21岁考取进士,以后也一直在外为官,66岁病逝于南京钟山。</p> <p class="ql-block">抚州人民对王安石十分崇敬,王安石自号“临川先生”,既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也让抚州人感到非常自豪。</p> <p class="ql-block">举办“王安石诗词文化节”自然是抚州官方和当地百姓纪念王安石的一种特殊形式。宜黄县具体承办这次活动,据说王安石也在宜黄活动过。</p> 参加人数最多的活动当数“千人抄写诵读王安石诗词大会”,虽然零星下了几点雨,但挡不住宜黄人的热情。除了参加抄写和诵读的人员之外,看热闹的也很多,远远不止千人。 孩子们首先上台诵读,主办方发给与会者的王安石诗词,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遍。 旅居海外的著名书法家刘洪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王安石诗词,讲述了作为国粹的书法在世界的影响力。 第一排就坐的嘉宾来自海内外,既有日本、韩国的朋友,也有港澳台同胞,还有国内各方面的代表人士。 这位来自日本驻华机构的日本友人,书法很不错,他抄写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说王安石作这首诗时, “又绿江南岸”一句,改了十多次,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 这两位来宾迟迟没有下笔,还在考虑抄写王安石的哪首诗好,哪首更有意义。 嘉宾们抄的最多的是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熙宁九年,王安石被罢相,心灰意冷,退居钟山。当他看到梅花傲雪而开,像极了孤独自持的自己。梅花的清幽独香,是王安石当时内心的写照。 这位抄写的是王安石的《梦》:“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据说,这首禅诗是王安石午睡醒来,觉得梦里的人物好像记忆犹新,赶紧呼唤书童准备纸墨笔砚,一气呵成的。 抄诗的除了嘉宾之外,还有很多从省内外赶来参加的,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就是特意赶来参加活动的。 这位老人也是从外地来的,字写得不错,抄的也是《泊船瓜洲》。 这位年轻人,抄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王安石30岁写的一首诗,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反映了王安石勇于改革的豪迈气魄和坚强意志。看来年轻人还是喜欢敢于跨越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诗言志,抄诗何尚不是言志。 这位男孩看来不到十岁,就勇敢地参加活动,真是有志不在年高。 这位两三岁的小孩,也与妈妈一起参加活动。当然,他不能叫抄诗,只能算是涂鸦。 书法家们当然不会缺席,他们龙飞凤舞地抄写了不少王安石的诗。很多人写的是条幅,录不下全诗,只能写上诗中最有名的警句。 孩子们在一旁举着书法家写好的作品,不知道是单纯的展示,还是准备义卖。 最可爱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很多虽然从未上过书法课,也来参加这次活动。带红领巾的肯定是小学生。 看她握笔的姿势,就知道没有经过训练,完全像握硬笔,正在一笔一划地描红。 对王安石的诗,她们也是一知半解。但参加抄诗活动,对她们今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 中学生自然会偏向选择抄《梅花》一诗,因为在小学课本里就有,已经学过五六年了,算是耳熟能详。 这位同学抄了《梦》一诗,是不是感到人生如梦,不可虚度。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在唐朝,茶逐渐走向社会大众,有一批文人骚客、儒家大士开始深入研究茶叶,其中尤以陆羽为主要代表,他所著的《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 在“王安石诗词文化节”中,专门安排“第二届中日韩曹山禅茶大会”,可能因为王安石喜欢品茗,擅长鉴水,他留存的诗词中有关茶的就有十多首。他在给弟弟王安国的诗中写道:“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特意交代弟弟养成好的饮茶习惯。 王安石两次罢相,经历了无数宦海风波,晚年看淡看空,经常参禅悟道。他的诗词中,也有不少禅诗。除了抄诗中提到过的《梦》之外,他还写过《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因此禅茶都是王安石诗词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禅茶大会一开始,就请曹山宝积寺方丈养立法师和旅居海外的著名书法家刘洪有分别写下禅、茶两字的榜书。这是养立法师写的禅字。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书法家刘洪有写的茶字。两字都有两米见方,既是会标,也体现了“茶禅一味”。</p> 然后,养立法师致欢迎词,并说明召开这次大会的目的和意义。 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新闻文化部长谷川绫子致辞。 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金振坤致辞。 福建省武夷山茶制作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顺明介绍武夷山茶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曹山宝积寺常淳法师主理茶艺,她把宋式点茶献给曹洞宗开山祖师本寂禅师。 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茶友也用本国特色的茶饮敬献祖师。 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点茶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这是茶童们正在制作点茶。 茶童把制作好的点茶奉送给各位来宾。 可能因为王安石是宋代人,禅茶大会旁边的饮茶点,大多数都在制作点茶。 养立法师陪同日韩嘉宾品尝刚做好的点茶。 不少来宾在每个饮茶点都稍坐一会,喝一杯刚制作好的香茗,品味味道不同代表不同文化的茶道。 焚香、点茶、插花、挂画是宋代文人的“四雅”,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极为一致。四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作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自然也会跟上这个流行。 王安石留下了不少赞美花的诗,最有名的是《梅花》。不知道王安石会不会插花,好像他没有留下描写插花的诗词。但曾经提携过他的欧阳修倒是写过:“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在“王安石诗词文化节”中,举办插花讲座,研究“四雅”文化,似乎也可以与王安石文化搭上一点边。 特别是这个活动的广告语“着汉服学插花”,更拉近了插花与王安石文化的关系。 <p class="ql-block">来听插花讲座的还有很多出家人,因为插花供佛也是一项佛教的法事。</p> 这位安徽黄山茶艺的非遗传承人,也是当地插花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到唐朝盛行起来,并在宫廷流行,在寺庙里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普及,并受到文人的喜爱。 花材文化,是中国传统插花的核心精神,是中国传统插花作品的灵魂,花材文化与花材的外观形态完美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插花追求的最高境界。 虽然师生两人都是插花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但孙老师是国家级的,那位女士只是市级,老师还是亲自指导学生插花。 这位女孩看到妈妈插花,也想插上一手,结果是越帮越忙。 这位帮忙的男子是不是女孩的男朋友就不得而知。 带着斗笠插花,真是别有情趣,引来众多摄影师的青睐。 宋元时期,第一流的士大夫很少不与佛教发生关系,王安石也不例外。他晚年退居江宁府钟山,每日捧读佛经,闲话僧房,自号半山老人。他写过不少禅诗,像前面引用过的《梦》、《游钟山》都是。 后人评说,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大变,“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也许与他晚年研究佛禅有关。王安石诗集中的《即事二首》就很有代表性。诗云:“云从钟山起,却入钟山去。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这一问一答的两首诗,形象地阐述了无心无物的禅理。 也许正因为王安石诗词中有不少禅诗,大型实景情景剧《曹山禅韵》也在“王安石诗词文化节”那天首演。情景剧以《问禅》起篇。 禅是什么?这也许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中文是音译过来的,意译应当是是“静虑”、“思维修”。 中国禅思想重视“心性”和“佛性”。禅宗认为,禅的本质很难简单地用语言文字来描述,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和悟性来理解。 禅宗的传道方式也极为特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它直指人心,倡导见性成佛,即通过对内心的直觉觉悟,达到超越的境界。曹山宝积寺是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也许这是创作《曹山禅韵》的初衷。 自古以来,佛禅与莲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禅宗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 禅宗崇尚武功,始于达摩,他是中国禅宗的始祖。金元时期曹洞宗入主少林,禅宗法脉又回归少林,加深了禅武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了“禅武合一”。 梵音,在佛教里意味着佛的声音,是使人清醒、宁静的声音。禅音述古,梵音静心,让人觉得好像在倾听天籁鸟鸣。 佛教中有一类器具叫做呗,包括钟、磬、石板、木板、木鱼和砧槌。磬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礼器。磬的造型古朴,制作精美,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磬音也具有古朴、自然、超俗的特色。 两位敲钟板的出家人缓步上台。打板,也称打木、檀板、声鸣,是梵呗器具中的一种,也是集合僧人的响器之一。 各种乐器齐聚一堂,构成最美妙的梵音。梵音禅语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让人们在纷繁的生活中,回归内心,感受静谧与宁静。 <p class="ql-block">燃灯是佛教中向佛陀表示敬意的一种仪式,信众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盏,既是致敬佛陀,也是点亮自己心灵,建立自己与他人更好的因缘。</p> <p class="ql-block">《曹山禅韵》以《释禅》结尾。一位出家人用英语回答什么是禅。禅学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对其他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禅的理解,恐怕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上,在文化思想上,他还提出过“荆公新学”,旗帜鲜明地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王安石诗词文化不仅包括禅,还包括很多方面。在《曹山禅韵》中,也许对研究王安石诗词文化也能找到些许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