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我们浙江的邻居。徽文化,我们既熟悉又陌生。<div> 安徽省,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故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市,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br></div> 徽州,为今黄山市的前身,徽州地区也常指代由一府六县构成的古徽州。徽州地区是安徽省的南大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是一个“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徽文化诞生于此。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先后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牌坊之乡”等荣誉称号。 境内的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 2024年5月26——28日三天时间,一帮宁波慈城的老三届知青18人相约安徽歙县,下榻深渡镇港湾客栈,开启一段别具一格的徽文化之旅。 他们在新安江边深渡码头“爱的邂逅”碑前留影,深有感慨!人生中就是那么一次偶尔的不期而遇,使有情人总成眷属。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 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都是研究徽文化的必达之地。 <div> 徽墨和歙砚都是当地闻名于世的文房四宝。</div> 徽墨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div> 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适合制砚的是轻度千枚岩化的板岩 。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br></div>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流行于徽州。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div><br></div><div> 请欣赏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视频。</div><div> 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目前全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br></div>注: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这帮老三届知青,尽管已迈入古稀之年,但对徽文化的研究还是兴致勃勃。 徽文化包含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90年代后,徽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因为下榻在深渡镇,这帮知青朋友在读徽文化之际,很自然的会想到去阳产,因为那里距深渡镇很近,10分钟车程,又有小有名气的——土楼群。 阳产土楼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阳产,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多种农作物生长,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阳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郑姓居地,郑姓于宋时由歙北迁移阳产而居。据传郑公守猎到阳产,跟随猎犬卧于阳产山凹不愿返回,郑公见其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经几番审视,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决心迁移定居阳产。 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 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昔日的穷山沟,如今成了旅游网红打卡点,据景观车驾驶员介绍,这里每天进山寨的游客不少于五位数,旅游旺季经常限客进寨。 徽州阳产土楼建筑群,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是东方生土建筑文化艺术的殿堂。 寻觅古村落的岁月痕迹,体验原汁原味的徽州风情,是朋友们这次旅行的兴趣所在。这次朋友们就近选择了歙县许村,感受古徽州的传统韵味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 许村,安徽省歙县许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村域面积为2.442平方千米。 许村四周环山,中间为一山间小盆地。 许村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布局保留着“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 许村古建筑群自北向南呈带状集中连片式分布,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国及现代传统建筑近百幢。 主要有彤史垂芳坊、大郡伯第门坊、高阳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五马坊等徽派建筑。 早在先秦时期,许村就有山越人居住于此。战国时期,许村隶属于楚国。汉代,许村已有相当的规模。许村有彤史垂芳坊、大郡伯第门坊、高阳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五马坊等技艺精湛、规模恢弘的元明古建。村中街巷纵横,清一色的白墙青瓦马头墙、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村里众多的牌坊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小小许村,历史文化底蕴却很深,给人的印象深刻。 在深渡镇是山川与新安江诗意的栖息地,新安江山水画廊邀您共赏自然之美。 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景区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结合著称。 两岸生态环境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立体生态格局,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穿行而过。 景区途经歙县、雄村、桃花坝、浦口、南源口、坑口、樟潭、棉潭、月潭至深渡镇。全长约百里。 民居沿江而建,与新安江山水和谐印衬,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天然山水画廊。人在江中游,景随眼珠移。 游览中,游船首靠九砂村。 九砂古村坐落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之中。九砂依山傍水,新安江穿越其中,是新安江上一个典型的渔村。 九砂古民居点缀了新安江山水画廊,山水画廊反哺着九砂村民,使这里的村民开始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游船停靠樟潭古村,这是在当地绝对是很有特色的一个村庄,一个小村庄占了三个“天下第一”。 十里红妆馆里展出了“天下第一床”和天下第一轿“。 树皮大衣 天下第一床 天下第一轿 天下第一樟树,树龄千年以上。 途中游船停靠绵潭村旅游景点鱼乐谷,观看九姓渔风表演。根据古代“九姓捕鱼”的历史故事,再现当年九姓族人用传统方式和渔具捕鱼的生动场面。 水中一字排列十几艘大小渔船,主船上还坐着韩世忠塑像,先是一场隆重的祭祀盛典。 其后分五个小场景,分别为踏盆捕鱼、撒网捕鱼、鱼叉捕鱼、鱼鹰捕鱼和巨网捕鱼。现场氛围气势磅礴,精彩纷呈,震撼人心。 九姓渔风表演者几乎都是老人,捕了一辈子鱼,技术非常娴熟,现在在表演这个节目除了谋生以外可能也是想让更多的游客能感受到徽州优秀的传统捕鱼文化。 徽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谨以此篇献给喜欢徽文化的朋友们!<div><br></div><div>鸣谢尹秉道先生为本次旅行作精心策划!</div><div><br></div><div>场景摄影、文字编辑、美篇制作:中国龙</div><div> 2024年6月5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