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4年6月3日从黄梅县返回武汉,中途在黄石和卾州各停留了一天。再次游览黄石,去网红打卡地未苏湾逛逛,参欢了黄石市博物馆和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b></p> 未苏湾 <p class="ql-block"><b>黄石“未苏湾”是新近开发的旅游悠闲区,位于黄石市桂林北路和磁湖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三万一千平方米,是一处临湖临路临校(湖北理工学院)、具有江南风情和海滨风光的游乐胜境。</b></p> <p class="ql-block"><b>未苏湾,原名叫孙家湾,是黄石城中村改造的项目之一。它坐落在黄石理工学院对面,是在建筑风格上完美结合了孙家湾的原有风貌与苏轼文化元素,其更名为"未苏湾"是出自苏轼诗句"覆快青青麦未苏"。</b></p> <p class="ql-block"><b>未苏湾,三面环绕着苍松翠绿的黄牯岭,一面频临着碧波荡漾的磁湖,真正是依山傍水。</b></p> <p class="ql-block"><b>岭上古木参天,垸中还有几棵树龄为几百年的樟树和银杏。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砖雕石刻,曲巷回廊,唐装汉服,古色古香,薄雾笼罩,若隐若现,城中仙境,世外桃源。既可赏心悦目又能美食休闲,正是游客打卡的好地方:</b></p> 黄石市博物馆 <p class="ql-block"><b>2008年12月,黄石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b></p> <p class="ql-block"><b>黄石市博物馆被列入国家二级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天地一洪炉——黄石矿冶文化展》:于2008年12月免费对外开放,展品共计507件/套,其中展出文物293件/套。陈列面积396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木铲-商晚期</b></p><p class="ql-block"><b>铜绿山7号矿体2号发掘点出土</b></p><p class="ql-block"><b>木锹-西周</b></p><p class="ql-block"><b>铜绿山11号矿体2号古矿井出土</b></p> <p class="ql-block"><b>木溜槽-战国</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铜绿山1号矿体古法井出土</b></p> <p class="ql-block"><b>内容以黄石地区矿冶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展示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文献资料,结合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及大型场景复原等艺术工程,全面展现黄石地区以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石龙头文化”为开篇,经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绵延数千年的矿冶发展史。</b></p> <p class="ql-block"><b>黄石市博物馆重要藏品有东周圆角方盎弧刃采矿大铜斧、东周圆角方盎弧刃采矿大铜斧、西周圆弧口扁盈狭体铜镰、东周圆形铜锭、西周长柄木铲、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船形选矿木盘、春秋短柄木铲、战国-西汉圆柱形采矿木绞车轴、战国连体柄铁耙、战国圆柱体采矿铁锤、战国方孔斜扁弧刃铁锄、宋代龙泉窑影青瓷孔明碗、宋代金臂钏、宋代金双鱼牌饰等。</b></p> <p class="ql-block"><b>专栏展出……</b></p> <p class="ql-block"><b>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b></p> <p class="ql-block"><b>彼时的武汉一度是大革命的中心,北伐军攻克武昌、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武汉正式建市、一三惨案、收回汉口英租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八七会议……这些改|变历史进程重大事件,都曾发生在武汉,并被载入史册。</b></p> <p class="ql-block"><b>当年一些外国摄影爱好者和新闻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那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政治大变动,且相当一部分和武汉有关。囿于认知的局限和立场的不同,他们的记录和描述或多或少带有自己的观点,但毕竟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记录和感知了这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并为我们了解这段渐行渐远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b></p> <p class="ql-block"><b>为追寻历史过往、记录历史瞬间,黄石博物馆与江汉关博物馆联合推出《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镜头下的中国大革命历史影像记忆》特展,以唤起海内外人士对这段历史的尘封记忆。</b></p> <p class="ql-block"><b>"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p><p class="ql-block"><b>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20-30年代、改编自国外童谣的《国民革命歌》因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而广为流传。时至今日,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仍会吟唱,其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而它创作的背景正是风雷激荡的国民大革命。大革命的历史作用和进步意义在历史教科书中已早有定论,毋庸赘述。</b></p><p class="ql-block"><b>有感于"图说历史"的丰富表现力,我们推出此展,以期社会各界能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及研究。</b></p> <p class="ql-block"><b>黄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明灿烂。20多万年前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期,江汉平原文化、江淮文化与江南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b></p> <p class="ql-block"><b>"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黄石是中国五大铜矿基地之一,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迟自夏代开始,黄石古铜矿便得以开采。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采冶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采冶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对中国青铜文明影响最深远的矿冶文化遗存。</b></p> <p class="ql-block"><b>春秋战国时期,黄石归楚,青铜采冶为楚国强盛立下至伟之功;秦汉一统,黄石城池继起、矿业复苏;三国"铜铁相兼""始铸大钱";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山鼓铸""冶铁灌钢";隋代在大冶"置十炉铸钱";唐代"大冶鼓铸""湿法炼铜";南唐设县专管盐铁、矿冶;宋代"磁湖铁务""钱监兴盛"等。近代以来,洋务运动的兴起使以"汉冶萍"为代表的黄石新式企业担负起中华民族的工业梦想,黄石因此被誉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b></p> <p class="ql-block"><b>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为配合城市建设,黄石市博物馆抢救性考古发掘了多处遗址和墓葬,出土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许多珍贵文物,对于研究古代黄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本地古代的生产、生活面貌,是我市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批珍贵财富。</b></p> <p class="ql-block"><b>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b></p><p class="ql-block"><b>20多万年以来,黄石先贤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筚路蓝缕、赓续努力,创造了生生不息的灿烂文明,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从石器时代到陶器时代、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黄石的矿治文化史,就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为中华民族具有"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的科学论断提供了实证。</b></p> <p class="ql-block"><b>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彰显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杰出典范。黄石因矿立市,以治兴市,源远流长的矿冶历史文化,铸就了黄石作为工业文明特质的历史文化名城。"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一切是黄石社会发展的智慧源,是黄石人民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这一切既生动地诉说着黄石的过去,又深刻地影响着黄石的当下和未来;这一切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b></p> <p class="ql-block"><b>黄石是红色沃土,英雄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黄石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在开天辟地的革命路上,星火燎原,照亮黄石,演绎了一部气壮山河的不朽史诗。</b></p> <p class="ql-block"><b>黄石党组织成立早,是全省继武汉、黄冈后,第三个在本土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市(州),著名工运领袖林育英在黄石播撒革命火种,领导建立党组织,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党支部﹣﹣中共港窑湖支部。</b></p> <p class="ql-block"><b>1922年初,林育英受党委派,在黄石播下革命的火种,黄石无产阶级从此觉醒。</b></p><p class="ql-block"><b>黄石革命运动成果丰硕,在这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八军、第三军团、第十五军等多支人民军队,走出了"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诞生了王平、余立金等一批高级将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陈潭秋、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自指导过这里的革命或亲身在这里生活战斗过,近30万黄石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片红土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和永远传颂的革命故事。</b></p> <p class="ql-block"><b>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黄石党组织开始建立由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黄石大地遍燃武装斗争烽火。南山头革命根据地红旗飘扬,"模范式"的"大冶兵暴"震惊全国。</b></p> <p class="ql-block"><b>红三军团在黄石组建后,兵锋直指岳州、长沙。鄂东特(道)委、鄂东南特(道)委相继成立后,苏维埃政府总工会、工农兵银行等48大机关云集阳新龙港,鄂东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龙港被称为"小莫斯科"。在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黄石军民开展游击战争,革命力量始终不坠。</b></p> <p class="ql-block"><b>1937年7月以后,在民族危亡之际,抗日救亡团体云集黄石,宣传抗战;黄石人民捐款捐物,抗日救国;半壁山等多处战场,黄石军民以血的代价,拖延日军侵略步伐,给予日寇沉重打击。黄石沦陷后,煤、铁等资源遭到破坏性掠夺,但黄石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英勇反击侵略者。</b></p> <p class="ql-block"><b>新四军挺进鄂南,八路军鄂南抗日游击队组建,鄂皖湘赣指挥部成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陆续建立,八路军南下支队飞渡长江入鄂南,全面抗击日伪顽军,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黄石全境光复。</b></p> <p class="ql-block"><b>1946年,具体领导黄石地区工人运动的大冶工矿区"三人小组"成立,开展秘密活动,积蓄革命力量。中共大冶工矿特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领导黄石人民,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组织厂矿工人,积极开展护厂、护矿活动,防止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黄石厂矿的图谋;积极对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策反,为全国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b>1949年5月,在党的感召下,国民党黄石港守军起义、大冶自卫团投诚,黄石全境解放。</b></p> <p class="ql-block"><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勇的黄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直至取得胜利。28年来,黄石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不断,近30万英雄的黄石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数烈士铸就了永恒的丰碑,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开国功勋。</b></p> <p class="ql-block"><b>王平、余立金等14位开国将军同一份信仰,同一条道路,同一个故乡,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河北黄骅市、江苏盐城市特庸镇至今仍以黄石籍烈士名字命名;还有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他们正是黄石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不朽脊梁,他们永远是黄石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斗争,敢于牺牲,为黄石解放,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回望革命路,精神永相传。黄石28年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史,充分展现了这片热土中饱含着的崇高革命精神,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b></p> 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 <p class="ql-block"><b>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前身为华新水泥厂旧址。2017年底,依托旧址建起的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b></p> <p class="ql-block"><b>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湖北水泥厂,创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水泥工业中开办最早的水泥厂之一,享有“中国水泥工业摇篮”之美称。</b></p> <p class="ql-block"><b>上世纪50年代,华新水泥公司曾被毛泽东誉为“远东第一”。</b></p> <p class="ql-block"><b>随着现代水泥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华新水泥老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b></p> <p class="ql-block"><b>2005年,枫叶山厂区全线停产;2006年7月28日,华新水泥黄石分公司北区生产线整体搬迁;2007年7月19日,这个百年老厂终于关停了最后一组水泥生产线。</b></p> <p class="ql-block"><b>华新水泥厂旧址包括厂房、窑、磨房装包机等建筑和设备,现存三台大型水泥湿法旋窑。其中一、二号窑为1947年从美国进口,目前在世界上已十分罕见;三号窑为国产,于1977年正式投产,代表了当时我国水泥工业的先进水平。</b></p> <p class="ql-block"><b>华新水泥厂旧址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填补了我国近代水泥工业遗产保护的空白。</b></p> <p class="ql-block"><b>该旧址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7.39万平方米设施,83个文物单元。据初步统计,现有遗存设备332台套,非标件535件。</b></p> <p class="ql-block"><b>2016年9月,华新水泥厂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