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以诗养性,以诗怡情,且以诗心寄流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老屋倒塌整修那些事</b></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号星期天上午,点开微信找文件的时候,看到大姐在老王夸夸群发了一个家里老屋倒塌两间房的视频,问怎么办,我说拍照上报所辖区单位。上报时接电话的干部很和气的告诉大姐拍照取证,周一填表上报。周一上午走完所有程序,辖区干部和辖区城管给了两天修整时间和不许换其他材料的瓦,不许加高等要求。因母亲在邻居告诉房子塌后,就打电话给老屋翻修的老板,周一工人就带上了工具来做工。</p><p class="ql-block"> 为了感谢所有帮助我们家的人,母亲请做工师傅吃饭,并嘱咐我们姐妹要懂事,该打点的打点一二。周一中午吃饭时,我向师傅们表示感谢,感谢给予及时的帮助。师傅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用谢,我们要感谢你妈妈,在这片区做了十几年,你妈妈不嫌弃我们这些做工的,大热天烧开水放凉给我们喝,让我们在你家歇脚,还给了间房让我们放材料......”老妈说:“这些有什么,只不过多烧两壶水。大热天的你们在房顶上晒,我家厅堂大,比较凉快。至于放材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p><p class="ql-block"> 今天周二,上午十点多辖区城管来拍了个照,催促今天一定要完工。我们诚惶诚恐的答应着,意思着。然而因不了解城管的口味和饭量,然后一脸懵地被下菜单。对于工人师傅的种种,可以理解为母亲的善行结的善果。而辖区干部水没喝一口,烟不抽一根,我还真淡定不了,这差距怎这么大!</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听到最多的话:我家要换梁上报半年还没音讯;我家一到下雨就成天井,上报几个月还没批下来;我家房顶塌一大片上报了也没人理会;我家...我家...,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三十多年前不让翻修重建,到如今老百姓自己家的老房子捡个漏,换几根梁都要上报。房子出现歪斜残破问题,有关部门过来挂个危房的牌子就不允许住人,也不让翻修。豆芽巷,这个老、破、旧的居住区;这个拆字写了四十余年,年年在规划内的房改区;这个在余小平市长亲临并批文下令拆除,沿路住家被贴满危房封条的巷子,为什么周边拆除重建而这里却依然艰难地存在着。是不能创造价值还是为政者眼盲,莫非要上个头版头条才能看到一束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