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90)青海湖里的“救命鱼”

閑雲野雀

<p class="ql-block">  “贵德的梨①儿享堂的瓜②,湟源的干板鱼天下夸”,夸得就是湟鱼,听着这名字就使人联想翩跹。据鱼类专家讲:这种“洄游鱼”因其生理要求必须具备“水流、水质、水性、温差、光线、水面、底形”等特定的生存环境才能存活与繁衍,在我国仅有青海湖能生产这种“娇惯”而“任性”,“顽强”而又“执著”的鱼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省也因此得名。青海湖又名"措温波"(藏语)或"库库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色的海",古称"西海"。</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为国家五A 级名胜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海面海拔3260.3米,还是我国最高的第一大内陆湖泊,其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还大一倍多。由于湖中水位各处深浅不一,或因流入的河水水文特征的差异,或者不同季节天气状况的变化,即使在同一天的早、中、晚、湖水的颜色也会发生"淡蓝、蔚蓝、湛蓝、深蓝等巨大的变化,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青海湖四面环山,海面略呈椭圆形,象一面碧绿且闪耀金光的巨大翡翠镶嵌在青海高原盆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  绰号为将"牢底坐穿鱼"的湟鱼就得天独厚地生长在青海湖里。这种学名叫"青海裸鲤"的鱼一年仅长一两,除鳍、肛门等特殊部位尚未退化鳞片外,全身光滑裸露,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体重大多在0.6公斤。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湟鱼,每年5月底至8月初,成群结队地逆流而上,到上游淡水河中产卵随后被湍急的洪水冲刷又顺流而下,再回到青海湖鱼中生长。</p> <p class="ql-block">  湟鱼受青海湖"水滴之恩",却予以青海人"涌泉相报"。六十年代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它们以身相报地救过青海人的命。据统计:从1960年至1962年之间,随着"猎山渔水"的号召发出,包括来自甘肃、四川、新疆等毗邻的省份,每天有数万人进入青海湖,日夜不停的捕鱼整个湖区布满了黑压压的捕鱼人群,仅青海省就一共捕捞湟鱼7.29万吨,按照当时青海省年均人口221万人计算◇三年间青海人均吃了110斤湟鱼。至今,青海人把这种功德无量的鱼仍习惯地称为"救命鱼"!</p> <p class="ql-block">  如今,湟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捕涝造成严重损害者,不仅要判五~十年徒刑,还要没收非法所得。这也是人类对这个"救命鱼"的一种理性回报!</p> <p class="ql-block">  看青海湖,最佳时间是七、八月份的湟鱼洄游季节。这时的青海湖美得用任何语言形容都倍显苍白无力:临近岸畔,晶莹剔透而又平静辽阔的湖面,象上帝铺洒在人间的一面润泽明亮的巨大镜子,闪影湖面,似乎要洗條所有人的心灵污垢;登高望远,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将金灿灿黄澄澄的艳丽色彩倒映湖泊,令人留连忘返归途如虹。</p> <p class="ql-block">  而此时此刻,也成了各种水鸟的天堂,它们张开飞翅静候在湟鱼逆流而上的必经途径中"守株待兔"。如鲫过江,擦肩摩背而至的群鱼里总有一条会成为它们的美餐之物。</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蔚为壮现又让人望而生叹!</p><p class="ql-block">注释:①贵德甜梨又名长把梨。②享堂瓜即俗称的沙田西瓜。</p> <p class="ql-block">主要打卡景点:青海湖骑行,金银滩草原、二郎剑景区、鸟岛景区、仙女湾、观鱼台、湖沙岛,、尕日拉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