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浔位于江浙交界处,南宋(1252)建镇,距今近八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从北进入小镇,百间楼映入眼帘,那水乡特有的气息迎面而来:高巍的牌坊,雕花的窗棂,粉墙黛瓦,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百间楼的中段,门窗临水,青堂瓦舍,回廊曲巷,小石桥静卧绿水碧波,古朴,宁静……。还是印象中江南水乡那清秀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指尖上那些流动的光影,记录下静静守候着岁月的年轮。南浔古镇,就这样开始向我们诉说古老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们沿河修建的住宅。不远处有洪济、通津二桥,这是明清时期江南最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两岸人家依水浣洗,街边早茶,往日生活情境依旧。</p> <p class="ql-block">清纯学生来此写生</p> <p class="ql-block">自媒体达人安坐水边“咿咿呀呀”。</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难怪苏辙(北宋)有诗云:</p><p class="ql-block">“梦忆湖州旧,</p><p class="ql-block">楼台画不如,</p><p class="ql-block">溪从城里过,</p><p class="ql-block">人在镜中居。</p><p class="ql-block">闭户防惊鹭,</p><p class="ql-block">开窗便钓鱼。”</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西塘的婉约、乌镇的风雅,南浔不仅古朴,大气,优雅,还夹带点叛逆。</p><p class="ql-block">走过百间楼,故事除除展开。</p> <p class="ql-block">“石拱高高客影稠,一桥古韵罩清流。”</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素有“富商云集”、“文化诗书之邦”的名声,许多著名人物出自这里。如与胡雪岩齐名的商贾巨富刘镛,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抗日烈士外交官杨光泩等。</p> <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中叶,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一跃成为江浙雄镇。</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1851年,南浔“辑里丝”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银大奖。由此,南浔牵起了中国与世博的第一根红丝线。这里也诞生了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一批大贾巨富。昔日辉煌啊!</p> <p class="ql-block">其中刘镛居“四象”之首!</p><p class="ql-block">不过,此刘镛非彼刘墉(刘罗锅)哦。</p><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就是刘镛三儿子刘梯青的一栋中西合璧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西街的“刘氏梯号”,看起来平平无奇,石库门框,高墙隔障。来到这里已闭馆,很是遗憾。据说这家比张静江家还富。站那凝视良久,它何以能证“首富”呢?</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求度娘看刘氏梯号图片,又一次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五落四进,庭院深深。先是传统的雕梁画栋,楼窗镶嵌菱形蓝色玻璃刻花。然后是一座巴洛克式风格欧洲小楼,隐藏在周围高砌的中式院墙下。楼内,舞厅、化妆间……,每一块楼窗和地砖,都是漂洋过海进口而来。</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西式建筑,建在那样一个男梳长辫女裹足的封建年代,还是在辛亥革命前,还是这样一个小镇,真是西风东渐,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这也体现了清末时期的南浔富商们开放、追求时尚的思想特点,或者说是晚清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至“小莲庄”,同样已示“游人止步”。只能在进口处往里瞄几眼。“小莲庄”是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据说园内绿木深深,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内有御赐牌坊、匾额和碑廊、家庙、净香诗窟等。</p> <p class="ql-block">毗邻小莲庄的就是刘家孙子刘承干建于1920年的“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藏书最丰时有宋元明清各种古籍16万册,60万卷。其中有不少海内珍本、孤本。1949年江南解放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后来藏书楼一直是浙江图书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除藏书量大丰富,建筑也很不凡。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厅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镂空雕刻着篆字“嘉业堂藏书楼”字样,楼外是大片花园、池塘、假山。</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刘氏巨富的几座豪宅雅园,我们都没能深入内里探究。在外面徘徊,沮丧,难舍,无奈坐上小舟响撸,沿<span style="font-size:18px;">鹧鸪溪</span>吱呀返回。</p> <p class="ql-block">“张氏旧宅”是四象之一张石铭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又叫懿德堂。</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浔溪,高高的粉墙遮掩了院内的巨宅宏厦,高过墙头的古松翠柏,无言诉说这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1871-1927),清光绪二十年举人。他经商有方,却并不亲历亲为,而是热衷于收藏字画、金石、碑刻、奇石、书籍(超过十万卷)。成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他还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与吴昌硕、毛福庵等文人名士过从甚密。</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张氏旧宅五落四进,规模宏大。有各式楼房244间。建筑有众多精美生动的木雕、砖雕、石雕,风格以中西合璧著称,号称江南第一巨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民俗建筑和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张氏旧宅的西式地砖、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头,都是欧洲十八世纪巴洛克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张氏旧宅的西面原来还有占地30亩的适园,设有碑廊,镶嵌了很多张石铭收藏的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只是适园毁于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同样原因,张氏旧宅我们也只是在外围看了个寂寞。拍下庄园高墙红灯笼的蓝调片片,留作念想。</p> <p class="ql-block">值得庆幸的是在东大街参观了张静江故居(又叫尊德堂),它是其祖父张颂贤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的,保持着三进五间古清建筑风格。张静江是张石铭的堂弟。</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导师"和"恩人",毛泽东说他帮助蒋介石搞"清党",但有经济眼光,经济头脑活络。</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生长于清末社会的巨贾富商世家,从小也接受了封建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个在长辈关注下成长起来的富家公子哥,承继着祖辈们身上敢做敢为的性格色彩,比普通人多了一份自主的底气和资本。</p><p class="ql-block">尊德堂正堂两侧楹联是孙中山题写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中柱对联是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翁同龢所写:“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前柱是民国政府主席谭延闿题写的楹联“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 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自遇见孙中山结成革命共识之后,开始慷慨解囊,甚至毁家纾难资助孙中山反清革命:他在巴黎的通运公司因经费不足被拖垮后,又卖掉巴黎的开元茶店和上海马斯南路的六幢花园洋房,换成革命活动经费。在用尽个人力量之外又通过推荐哥哥张弁群(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充青城(上海中国银行值事)等家族成员加入同盟会的方式,全力动员南浔富商投人这场革命,凭借个人的影响,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捐款借贷。</p> <p class="ql-block">1920年2月4日,张静江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这是当时我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也是一位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开拓和实践者。他在刚上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28.10)不久,就在杭州主办了一次西湖博览会(1929年)。</p><p class="ql-block">那次西博会堪称振兴民族实业的历史图卷,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博览会,展示了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进步与开放的趋势。作为西博会筹委会会长张静江,谱写了他主政浙江建设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故居展出了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彰显他的显赫名声与地位。其中鲜为人知的轶事是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婚姻与离异,都是张静江从中帮忙,联系安排并善后。所以他与蒋的关系,用现在的话形容是“铁哥们”。</p><p class="ql-block">国民党政权稳定后,蒋张之间出现嫌隙,张退出政坛,远走美国。</p> <p class="ql-block">金氏故居纪念馆,屋主名金桐,是南浔“八牛”之一。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艺术世家。现在纪念馆还成为“南浔家风传承馆”。</p> <p class="ql-block">金氏第一代和第二代,实业开创并逐渐巩固了家族基业地位,开始诗礼传家。金家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更是一门英杰辈出,诞生了著名画家金绍城、竹刻家金绍坊、女画家金章、文博大家王世襄、石油大王金开英等十多位书画家、竹刻家及实业家。</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有“小金山”群雕,选取了金家四代七位杰出人物。金家子孙在书画、竹刻、教育、实业等领域成果卓著,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金开英是中国著名的石油化学专家,近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1949年,虽然他去了台湾,半个世纪后,他仍被海峡两岸的石油界人士称誉为“中国炼油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家风传承馆还展出了抗战时期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南浔人杨光泩等9位中国外交官,用生命履行职责,捍卫祖国尊严,血洒异域,被誉为“外交抗日九烈士”的事迹。1989年12月2日,国务院民政部也追认杨光泩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杨光泩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硕士、博士,回国后1938年受命于危难之秋,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就任期间,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向华侨募捐支援抗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马尼拉危在旦夕。为掩护当地华侨及领事馆财产,杨光泩婉拒盟军劝其撤出马尼拉的安排,誓言:“身为外交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之前,绝不擅离职守。”一面筹划应变办法,一面疏散文职人员。1942年1月2日,日军攻占马尼拉。坚守在马尼拉的杨光泩和其他几位中国外交官被捕。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他们拒绝妥协。日方对他们施用种种酷刑,无一就犯。同年4月17日,杨光泩等外交官被日军秘密枪杀于菲律宾华侨义山,年仅42岁。杨光泩的夫人是严幼韵。</p> <p class="ql-block">细细看完金氏故居、张静江故居,房东给我们导游图上标出的必看点就闭馆了。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好在南浔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夜幕徐徐,灯火阑珊。</p> <p class="ql-block">从小莲庄坐摇撸船至广惠桥,行舟古老的石拱桥、看夹河的老街水巷、赏豪宅巨厦红灯笼,沿着蜿蜒逶迤的河道,心情从遗憾中走出。</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桥、百年民居,豪门巨宅、经典园林,象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引人入胜、特立独行的动人曲调。</p> <p class="ql-block">恪守传统、超越时代、兼容海派的经营风貌,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南浔古镇激情碰撞。</p> <p class="ql-block">南浔夜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诗人徐迟也是南浔人,他在作品《江南小镇》中,用了66个“水晶晶”来赞美他的故乡: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甚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看懂了史上南浔:书屋是南浔的灵魂,账房是南浔博采东西,开拓前行的底气。</p><p class="ql-block">岁月相守着这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奇葩,浓厚的文化积淀正在发酵,等待着懂她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南浔低调得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历史都不能张扬。</p> <p class="ql-block">现在:南浔,不再难寻!</p><p class="ql-block">南浔,也不用低调。</p> <p class="ql-block">这次遗憾太多,</p><p class="ql-block">难舍,南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白莙 (其中借图11张)</p><p class="ql-block">音乐:《板桥竹》</p><p class="ql-block">演唱:白莙</p><p class="ql-block">器材:佳能5D3,</p><p class="ql-block"> HUAWEI Mate 30 5G</p><p class="ql-block"> HUAWEI Mate 20Pro(UD)</p><p class="ql-block">镜头:24-70/f2.8、</p><p class="ql-block"> 70-200/f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