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儒学的演变(随笔90)

秋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儒学的演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秋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句心里话,儒学在我心中实在是一个不敢恭维的东西,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糟粕。但最近深入品读先秦的一些文章,便忽然发现原来最初的儒学也是有许多文明思想的,只是后来被后人搞坏搞臭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说别的,单就为政的思想说,孔子的真正为政理念是: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他既不愚忠,也不犬儒。他的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讲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社会角色行事,即“君”应该像“君”,“臣”应该像“臣”,“父”应该像“父”,“子”应该像“子”。各自有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君仁则臣忠,父慈则子孝,兄友则弟恭。”双方都是相互的,没有单方面绝对服从的义务。鲁哀公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举用正直的人,放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民众便服了。举用不正直的人,放置在正直的人之上,民众便不服。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皇上做的不好,那么百姓就有不服从的权利。对于孝,孔子也说:“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对自己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国无道,则退身以避子。”又说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孟子也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由此可见孔孟的“忠”、“孝”是讲求对等的,双向的,是建立在有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并非是要一味地泯灭人性,无条件的愚忠愚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来看《左传》中的一则故事:</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晏子不死君难》: 崔武子(齐国大夫)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齐国国王)通焉,崔子弑之。晏子(齐国臣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 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b><b style="font-size:22px;">《左传》是儒家经典教材,儒家对于“君难”的看法是:“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就是说国君为了社稷国家去死,死得其所,我们就应该与之共同赴难,如果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死,死的就不得其所。那么大臣们又不是他的奴才,谁该去死呢? 这就是儒家对于君臣生死问题的态度。 《孟子·万章上》说:“盛德之士, 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不能以臣子对待。也就是说君权并非至高无上。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幸的是,到了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开始变味。一个“君权神授”使皇帝的权威失去了制约,其君臣关系、臣民关系便不再对等。儒学变成了皇帝禁锢臣民思维的工具。什么“三纲五常”“四维八徳”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更进一步,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八股文也开始盛行。到元明清代,专制思想变本加利,日益残酷。特别是清代君权、父权和夫权被神化,成了不可挑战的信仰,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臣父子夫妻”被异化为了绝对服从的上下级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秦的君臣席地而坐,到宋代变为帝王坐,百官站。到元代之后就变为皇帝坐,大臣跪拜了。君臣关系、臣民关系彻底演变为主仆关系。直至清代赤裸裸的一句一个“奴才在”。同时,明清两代又通过修书,将孔孟的有关“民本”思想、对等思想的文字进行了有目的的大量删减。这样儒学从思想到精神到文字自汉以后在帝王的压迫和知识分子的逢迎在逐步被篡改、阉割的面目全非,彻底演变成了束缚人们精神的绳索,变成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镣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面对后世的儒学,孔孟再世不知有何感想。敢苟同么?他们愿意为后世犬儒的歪论、谬论背黑锅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曹柏廷写于2024.6.2 修改、增补于2024.6.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