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子洲秧歌缘何火热京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祖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初,子洲秧歌进京演出获得成功,可以说一时火热京城。说其成功、<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火热维度有三:一是观众、网友的评价;二是秧歌专家内行的认可;三是媒体的反应。</span>从我和导演组持续沟通和掌握的情况看,这些维度的反馈都是正向的、积极的、有热度的。我观看了全部秧歌及唢呐表演,我认为成功的四字诀是<b>:</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欢、特、精、融。</b></p> <font color="#ed2308"><b> 欢</b></font>:子洲秧歌艺术与周边兄弟区县秧歌艺术方面的最鲜明的标识是欢快、欢畅、欢腾,瞬间就将观众带入一种欢乐的情境,其底色是融合了周边各县之长。<font color="#167efb"><b>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就是同样十秒时长,子洲秧歌编排展现的有可能5个动作,而其他区县展现的有可能是3个动作甚至2个动作。</b></font>同时,在欢快的品类方面:用秧歌舞蹈语汇可以再现出集体狂欢、个体戏欢、男女对欢、丑角丑欢、武术衬欢等多种欢快表演,要将这多种动作完美呈现、既要快、又要欢,还要美。难怪榆林传媒直播解说惊奇道:第一次看见秧歌能这么深奥而美丽。的确,要在同样时长统一精美展现:除过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对舞蹈动作的内心理解与外在传达,还要注意关键节拍的吸引人的处理韵味。这种欢快明澈的主色调是明显的。<br><br> <font color="#ed2308"><b> 特</b></font>:秧歌的进京表演成功应该感谢编导人员的精心设计。一场秧歌如果只是一味突出欢快、如果没有新奇的特色性的创新动作,韵味是达不到的、出不来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是无从谈起的。导演组特别注意到了这种艺术的征服观众的规律与魅力:<font color="#ed2308"><b>基本每隔1---2分钟就有抓住人心的创新动作</b></font>,如摆扇动作、亮扇动作、复合翻扇动作、男女互动传情达意动作、男角的各种舞动伞的动作。在呈现这些动作时恰恰刻意放慢节拍、让韵味最大限度释放出来。这样艺术的一张一弛、快慢相宜、动静交错就得到很好实现。这种特还体现在:一些秧歌动作在空中进行变形、复合交错、创意合成。给人以特别新奇感觉。 <font color="#ed2308"><b> 精:</b></font>现场展演的秧歌基本呈现出精品化的特色。这种精品化在多方面得到了体现:总体而言:编排紧凑、由数个曲子串联而成。在曲子与曲子的衔接与过度方面非常自然、有一种天然合成的感觉。就个体而言,几何每一个秧歌队员的表演动作都可以说达到了精彩呈现:动作非常大方舒展、优雅妙深。几乎把人体所能表演展示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给人感觉这些人天生的就是美的化身、秧歌舞蹈的精灵。尤其是在复合动作的精彩展示方面:看似出乎意料,实则非常自然,同时创新色彩强、艺术冲击力强、韵味十足,这显然是精心设计、精心展示的效果。这种精还体现在:<font color="#ed2308"><b>在场子秧歌方面,不是个别人表演二人场子,采用集体全员同时表演,有一种我们子洲当地双庙湾秧歌场子秧歌遍地开花的传承之妙,同时,在具体展演方面由向细腻化方面明显靠拢了许多。</b></font>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事实上也完全证明这一点:记者随机采访,一名队员说:自己已经多次在北京参加国家性演出了。我本人认识的家乡的有名的表演人才也在其中。这种精还体现在精益求精方面:6月3日晚彩排结束后,导演组现场对每一个细节动作严格要求、指导、从而保证正式演出的精品化质量。<br><br> <font color="#ed2308"><b> 融:</b></font>这场秧歌的表演成功在“融”方面做的精彩。首先是唢呐鼓乐与秧歌的有机融合。<font color="#167efb"><b>子洲唢呐鼓乐之特长和知名久负盛名。其中一些唢呐艺术人才多次亮相在国家重要舞台。鼓乐师傅们在陕北有名。互相配合熟练,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b></font>另一方面,脆鼓的点金运用非常得体,既是一种细腻化引领呈现、又是一种点缀修饰性展示。在秧歌摆扇、亮扇、甩扇、复合动作创新呈现方面,鼓乐与唢呐的引导、配合、加持、修饰恰到好处,这种不同艺术之间的完美融合不仅需要导演组设计时的巧妙构思、而且需要展演时的共同高度配合才能灵魂交融。同时,众多秧歌队员来自四面八方,短时间能够将各种舞蹈动作精美呈现,与从形式到内容的高度有机融合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这场高质量秧歌的呈现男女队员们在情趣、理趣、意趣方面的融合也做的很好。眼神的交流、动作的交流始终让舞蹈带着情感走,而不是两张皮。这就是融达到一定高度的自然效果,这也是精品化呈现的核心密码所在。<br> 子洲秧歌进京演出靠着着四字诀获得了成功、展现了子洲人的精气神,展现了子洲非遗文化、看家品牌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亮彩。秧歌历史以来是子洲人的地域名片,子洲秧歌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考验,这次真正做到了。我为所有参与演出的人员喝彩、为子洲秧歌唢呐艺术在子洲高质量发展中的鼓劲、增光添彩致敬!<font color="#39b54a"><b>(照片由子洲摄影家常波先生提供)</b></font><br><br><b><font color="#167efb">(作者王祖文系子洲陕北秧歌协会、子洲陕北唢呐协会名誉会长)</fon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