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用提问的方式梳理和解读</b></p><p class="ql-block">和孩子聊《兔子坡》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这里我们用提问的方式梳理和解读,本书部分提问如下:</p><ul><li>1、“新邻居要来啦。”像炸开锅一样整个沸腾起来的兔子坡上有哪些小动物呢?(做角色关系梳理)</li><li>2、这些小动物它们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这些细节观察分析这个角色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这里家长/老师可以带孩子来一起做思维导图、角色画像等)</li><li>3、这一章印象深刻的一句/一段话是什么?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和自我链接)</li><li>4、兔妈妈担忧的事情有哪些?(梳理文本内容)</li><li>5、对这些担忧的事情兔妈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的呢?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处理方式?(关注妈妈的情绪及思考方式)</li><li>6、兔爸爸是怎么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呢?为什么他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观察兔爸爸对兔妈妈的情绪转化方式、思考逻辑)</li><li>7、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对比兔妈妈、兔爸爸的同时,回到自我的思考与不同)</li><li>8、在小乔治出发前,爸爸让乔治做了哪些准备?</li><li>9、实际碰到危险时,这些准备起了哪些作用?哪些是超过预计风险的?小乔治如何应对?</li><li>10、为什么阿那达斯叔叔会觉得乔治那连个曲子也算不上的歌有点意思?为什么那首歌会被大家传唱?(从现有的信息里试做阿那达斯叔叔的人物画像)</li><li>11、对于波奇的钉子户行为,大家是什么样的态度?</li><li>12、大家从哪些细节初步评判新邻居是高品位的好邻居?</li><li>13、人类做了哪些看来“小小的”不过对小动物来说却是了不起的大事情?</li><li>14、怎么理解“读书读书,越读越笨”?他们说的笨是什么?谁来定义笨?为什么大家定义的笨不一样?怎么样才能一样?需要一样吗?</li><li>15、为什么小动物一直称人类是“新邻居”而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li><li>16、在威利的惊魂夜这一章节里,威利噩梦中的巨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兔妈妈为什么如此的焦虑和不安?噩梦中的巨人在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形象?这种形象是如何构建的?小动物们的心里是如何构建新邻居这个“巨人”的形象的?如果你是巨人,你会如何让他人构建你的形象?(关于“巨人”形象,推荐相关书籍《格列佛游记》《好心眼儿巨人》)</li><li>17、分食之夜兔子坡的动物们制定了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产生?</li><li>18、当新的提议产生的时候,大家是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态度?</li><li>19、生活里有遇到新的提议会如何处理?</li><li>20、为什么阿那达斯叔叔会那么怀疑邻居,那么悲观?为什么很多动物都会倾向于站在他的一边?</li><li>21、谣言是如何产生和流传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动物们和新邻居的对立情绪?</li><li>22、为什么动物们分食新邻居的菜园还觉得人类不尊重它们的分食要求?</li><li>23、为什么新邻居的菜园没有任何设限却比其他人的菜园生长的更好?</li><li>24、为什么小动物们称呼新来的人类为新邻居而不是庄园的主人?</li><li>25、为什么给兔爸爸设置一个拿腔拿调、咬文嚼字的南方绅士的角色形象呢?(结合本书的创作时代及背景)</li></u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如何提问?</b></p><p class="ql-block">《兔子坡》一书我们一直在用提问的方式来梳理和思考,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带着疑问去思考。可是共读的伙伴们的疑问也来了,有了问题会引动我们思考,可是我们自己读的时候,往往停留在感慨和比较明显的主题上去了,该怎么提问,能使人发现独自阅读难以发现的新观点,使问题更具有探讨性呢?</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分享几个不同的工具书里不同的提问方法,大家在实践中可以来借鉴使用。</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方法:5W2H/5W1H问题分析法</p><p class="ql-block">该方法通过提出一系列以五个W(What、Why、Where、When、Who)和两个H(How、How Much)开头的英语问题进行设问,从而帮助我们从各个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方法:不同角色的提问</p><p class="ql-block">这个方法来自我们前面提到的《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一书,在“强有力的问题”这个章节里对提出哪一类型的问题也有如下图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通过上图来将我们之前提的问题做个分类,看看我们是发问者、探查者、法官还是创造者呢?</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方法:问题象限</p><p class="ql-block">这是《20个儿童思考工具》里的第一个工具,在问题象限里把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文本性问题和智力性问题分别放在横纵轴的不同方向,如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激发回答者的思考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封闭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只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答案。</p><p class="ql-block">文本性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关于文字、文章或者文本的理解和分析。</p><p class="ql-block">智力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回答者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或者空间想象等能力来解答。</p><p class="ql-block">问题象限这一章节的重点是讲当问题提出后怎么来通过象限来分析问题的类型,也在分析中思考如何提问题。大家也可以就上图所示来做本次所有提出问题的象限摆放。另外我们可以试着自己或带孩子:</p><p class="ql-block">1、再提出问题;</p><p class="ql-block">2、看看其他人的问题对自己的启发再提问;</p><p class="ql-block">3、试着思考他人的提问有哪些可能的答案;</p><p class="ql-block">4、用专业工具分析归类问题;</p><p class="ql-block">5、思考如何提问更有探究性,更值得思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其他阅读方法推荐</b></p><p class="ql-block"><b>制作人物的行动地图</b></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分享的《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一书里,提到“制作人物的行动地图”这一方法:</p><p class="ql-block">1、将故事中提到的地点画一副地图并展示所有地点;</p><p class="ql-block">2、以某一个地点为参考,其他地点在哪里?</p><p class="ql-block">3、使用地图,说说这个场景中的人物的位置;</p><p class="ql-block">4、讲一讲人物是如何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p><p class="ql-block">5、看着地图,说说每个地点的重要性。它们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们对角色有什么影响?</p><p class="ql-block">用以上的流程来试着画一副小兔子乔治是如何离开家,途中经过了哪些地点,怎么来到阿那达斯叔叔家又返回家的过程的行动地图。</p><p class="ql-block"><b>制作“故事山”</b></p><p class="ql-block">和孩子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方法让孩子们提升阅读兴趣,前面介绍的《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故事山”的方法,可以有趣且形象的把故事情节一一梳理并呈现。</p><p class="ql-block">如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故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p><p class="ql-block">问题最终得到怎样的解决?</p><p class="ql-block">在“故事山”标注事件并对应位置一一复述,在使用故事山”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出现不知道哪个事件应该安排在山顶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是在班级教学或者读书会,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讨论,听听孩子们如何理解山顶位置的意义?如何找寻故事中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b>如果是双线情节,如何制作“故事山”呢?</b></p><p class="ql-block">再拿《兔子坡》第八章“威利的惊魂夜”举例,因为这一章里小田鼠威利不小心落进雨水桶后,它被救后在新邻居家的故事和以为它被害了的其他小动物发生的故事出现了不同的两条故事线。</p><p class="ql-block">这时我们可以用两座“故事山”来一一标出,同样是以威利落水为起点,以威利和鼹鼠再遇为终点,会画出怎样的两座山呢?大家可以画起来。</p><p class="ql-block">在绘制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个别孩子故事情节前后顺序记忆不清晰;</p><p class="ql-block">2、觉得自己看到的故事情节更重要放在山顶(这里也是和孩子们讨论的点);</p><p class="ql-block">3、更关注自己的点位,他人的位置和整体性考虑较少(此时可以带孩子们整体梳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关于双线情节故事山制作,推荐罗宾·普莱斯·格拉瑟绘的绘本《你不能带黄气球进大都会博物馆》,这是一套绘本,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也用双线故事山的方法去绘制看。</p> <p class="ql-block">另外的绘本是来自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的《消失的萝卜》,这一本可以链接分食之夜兔子坡小动物们为什么制定一些规章制度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阅读的7项核心技能》中,第二个技能是运用背景知识,其中建立联系包括建立文本与自身,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世界的联系。我们以上算是建立了文本与文本的联系,其他的联系大家还有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