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6日,离开卡罗维瓦里温泉小镇后,我们直奔当晚的住宿地—开姆尼茨。<div> 开姆尼茨是东德南部城市,东德时期称卡尔-马克思城(1953年5月10日—1990年6月1日),萨克森自由州第三大城市。</div> 办完入住手续已是晚八点,我们便到附近散步,顺便领略一下当地风光。 8月17日早晨,在住宿酒店高楼隔着玻璃拍窗外的城市风光。 俯瞰楼下的街道。 迎着初升的太阳走近酒店附近的公园,在园丁的打理下这里的花草充满了活力。 该市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就是1971年由俄罗斯艺术家Lew Kerbel所建造的卡尔马克思雕塑。在背景的黑色墙板上用德语、英语、法语、俄语写着共产党宣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告别开姆尼茨,乘车前往被称作“易北河畔佛罗伦萨”的德累斯顿。 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是一个二战之后重建的城市,其中的茨温格乐宫也在二战中被炸毁后按原样重建的。茨温格乐宫是18世纪萨克森国王主持修建的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四周的宫殿建筑围起中间的花园广场,水池喷泉和许多精美的雕塑。它在轰炸中被夷为平地,战后重建中,建筑师们尽量从废墟中挑选原建筑材料重新拼接,力求恢复茨温格宫的原貌。茨温格宫是德国最引人注目的巴洛克式建筑,也是德累斯顿的象征,建成于 1709 年。现在的茨温格宫是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br><br> 森帕歌剧院,自1841年落成后遭逢两次被摧毁的厄运,1985年第三度重新开幕。 天主教宫廷主教堂,坐落在易北河畔的老城区,曾为萨克森王国的皇家教堂。 沿着易北河穿过奥古斯特桥,南岸东侧即为建成于1814年的布吕尔平台。从平台上向北可以眺望易北河风光,是一个深受本地人和游客喜爱的散步、观赏和喝咖啡的地点。布吕尔平台被誉为“欧洲的阳台”。 王侯队列图瓷壁画。这条长达百米的瓷砖壁画生动展现了王公贵族们骑马列队行进的情境,共刻画了1127-1876年间萨克森的35位君王,并标记有名字。 最让人称奇的是整个壁画墙由两万多片迈森瓷砖烧制、铺就而成,非常珍贵。<br> 德累斯顿之旅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紧接着前往德国首都—柏林。<div> 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位于德国东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和西柏林。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重新成为全德国首都。</div> 宪兵广场是柏林在二战之后一片废墟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这个广场据说被评为欧洲最美丽的广场。广场由恢弘壮观的建筑围合而成。正中央是柏林音乐厅,音乐厅前方矗立着德国诗人席勒的雕像,雕像的左边是德国教堂,右边是法国教堂,这两个教堂除了具体的细节之外,外观基本一致,并在广场的两边相互对称。<br><br> 奥伯鲍姆桥是柏林施普雷河上的一座双层桥梁。是柏林的地标之一。 沿着施普雷河走,来到东柏林墙。<div> 如今柏林墙残留的最长一段绵延数百米,墙上涂满了各式各样的涂鸦,被称作“东区画廊”,那副最有名的涂鸦—兄弟之吻,就位于东区画廊最核心的位置,由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这幅涂鸦的原照片拍摄于1979年10月7日,是民主德国建国30周年期间,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访问东德,在签订了两国未来的长期合作协议之后,与前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如兄弟般的拥抱和亲吻。</div>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映照在柏林墙上时,我们也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8月18日,今天是东欧五国游的最后一天,我们继续在柏林游览。<div> 勃兰登堡门位于首都柏林市中心,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其建筑样式以雅典卫城城门为蓝本,门顶矗立着胜利女神铜像,象征着战争的胜利。</div> 柏林犹太人纪念碑 国会大厦位于柏林市中心,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也是俯瞰柏林全貌的绝佳地点。玻璃的圆形穹顶是国会大楼最鲜明的特点,由一个铺满玻璃镜的倒置圆锥体支撑,别具一格。 柏林洪堡大学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创立。 柏林大教堂建造于1894年~1905年,位于菩提树大街上。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柏林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教堂,突出的三个大圆顶明显的诠释了这一特点。 柏林旧博物馆位于柏林博物馆岛南侧。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建造于1823年至1830年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也是博物馆岛上最老的一家博物馆。 愉快的东欧之行圆满完成,一路走来匈牙利、捷克及德国的德累斯顿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美中不足的是,受时间限制,各个景点只能走马观花,意犹未尽。期待有机会重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