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雨的乡愁 瑟瑟凉意 点点柔情

教育局李斌

<p class="ql-block">——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一书有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小诗,曾湿了多少人的眼?乡愁,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历来不乏佳作。从《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国的乡愁总带有一分烟雨的凄迷。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无疑又为此添了几番风雨。</p><p class="ql-block"> 读《听听那冷雨》,像是吟一首诗,唱一阙词。这惊蛰的雨,湿了天、湿了地、湿了梦、湿了思想也湿了文字。在淡淡的古典意蕴与现代意识中,这冷雨也湿润了二者的边界,渐渐融为一体,只留下一抹浅浅的唯美的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细细到密密点点滴滴,从城市喧嚣到第一故乡,从“小楼一夜听春雨”到“江湖夜雨十灯”,从“少年不识愁味”到“白头听雨僧下”,雨永远都是“新的旧故事”一一剪不断的乡愁。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听听那冷雨》作者余光中,现代诗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判家、优秀翻译家。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代表作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p><p class="ql-block"> 《听听那冷雨》共收录二十八篇文章,包括《听听那冷雨》《万里长城》《山盟》《朋友四型》《借钱的境界》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另有精彩游记、书评、诗论、乐评,文风不拘一格,能带给读者多重美的享受:既有壮阔铿锵的大手笔,又有细腻柔绵的小写意,更有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在这本书里作者以诗一样的文笔书写羁旅中对故土的情感和思考,为每一个读者提供人生的启示和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听听那冷雨》是这样写到: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还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所以我说家里的冬天,无论是微风拂人面,还是狂风灌衣袖,吹着总有一点清凉、清冷、清萧,于今再回味,则在清萧之外,再笼上一层清楚了,饶你有多少热血赤胆,怕也遭不住无时无刻的凉风来袭。</p><p class="ql-block"> 然而青春的雨季淅沥在环形操场,伴着少年的嬉闹与汗水挥洒,洒下的颜色张扬,落下的嬉闹犹在耳畔。青春本就张狂无畏,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有时候无畏将来,把伞放下,于雨中从容散步,听听那冷雨、呼吸青春的味道,雨季终究会停。</p><p class="ql-block">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座花园,在风霜欺压下,百花凋零。可是根未朽,来年依旧春意盎然。读《听听那冷雨》,就任凭冷雨湿了眼,湿了心吧。这如雨的乡愁,正如几千年来那烟雨的乡愁,模糊了地理的距离、文化的距离和心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少年听雨歌楼上</p><p class="ql-block"> 中年听雨客舟中</p><p class="ql-block"> 白头听雨僧庐下</p><p class="ql-block"> 听雨一世,时间绵长,世事通透。</p><p class="ql-block">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p><p class="ql-block">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4月版。</p><p class="ql-block"> 202406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