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你知道什么是鬼蝠魟的清洁站吗?</p> <p class="ql-block">我打赌你多半不知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时,心想那必是个海水浴场之类的人造设施。进一步了解后,连同其他一些因素,竟然使我产生了长途旅行,前往名气最大的清洁站实地看看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下旬,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处的珊瑚三角区中心地带,一个叫做四王岛(Raja Ampat)的地方。我要去的远近闻名的名为鬼蝠魟山脊的清洁站,就设立在这里。</p> <h5><i><b>鬼蝠魟(Manta ray),四王岛的首席明星</b></i></h5> <b>1. 背景</b> <p class="ql-block">在开始讲鬼蝠魟清洁站故事之前,我先简略介绍一下四王岛。</p> <h5><b><i>四王岛标志性地貌</i></b></h5> <h5><b><i>四王岛日落</i></b></h5> 来四王岛的访客,清一色是潜水运动爱好者。海岛远离大陆,交通极为不便,访客食宿都在岛上。 <h5><i><b>左起第四间是笔者居住的木屋</b></i></h5> <h5><b><i>晨曦下宁静的大海。远处是木栈桥连接的潜水服务中心</i></b></h5> 四王岛属于印度尼西亚的西巴布亚省,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她的周边,是一片包含了1500多个大小岛屿,总面积4万6千平方公里的迷人海域。 <p class="ql-block">她的迷人之处是全方位的。海面上,是保护完好的美丽独特的自然环境,海面下,是举世无双千姿百态的珊瑚礁。亿万年物种进化,这里孕育了无数奇妙的海洋生物。这里是海洋科学家的天堂,是物种的工厂,是全球海洋生物的摇篮。</p> <h5><b><i>甜嘴唇鱼(Sweet Lips),大眼睛厚嘴唇透着纯朴,家族成员在一起形影不离</i></b></h5> <h5><b><i>随处可见的大规模鱼群</i></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绿龟(Green turtle)</i></b></p> <h5><b><i>千姿百态的珊瑚礁</i></b></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2. 鬼蝠魟清洁站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背景就说这么多,现在言归正传。</p> 四王岛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大的鬼蝠魟自然保护区。 <p class="ql-block"><br></p> 鬼蝠魟严格的分类名称是蝠鲼(读音“福分”),我文章中使用的是"蝠魟‘’这是比较大范围的类别总称。鲼鱼与魟鱼又都属于鳐鱼类。 成年鬼蝠魟的身体,宽度可达6~7米,体重可达2吨,它们外形诡异,甚至令人生畏(俗称魔鬼鱼),但实际上,它们性情非常温和。像海豚一样,它们对人类充满好奇心。在大海中遨游时,鬼蝠魟的姿态庄重优雅,享有飞天魔毯的美誉。<br> 鬼蝠魟的清洁站(manta ray's cleaning station),则是海底生态进化过程的一篇杰作,是挑战人们想象力的奇观。 鬼蝠魟清洁站的存在,与人类全然无关,它们是大海自家经营,海洋生物互惠服务的场所。所谓互惠服务,也就是通常说的共生现象,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陆地天空,自然界中并不罕见。<br> <p class="ql-block">那么身躯庞大,基本没有天敌的鬼蝠魟,需要与哪个共生?它从这种互惠关系中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回答是,必不可少。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说生命攸关。</p> <p class="ql-block">鬼蝠魟躯体扁平,直接暴露出超大面积的表皮,这使它们的背部与腹部,成了海洋寄生虫喜爱的定居场所。它们必须找到一种办法,定期清除身上的寄生虫。于是自发组织的海洋清洁站,就此逐渐形成。清洁站的顾客,并不仅限于鬼蝠魟,许多大型海洋生物,如鲨鱼,海龟等,也都有同样的清洁需要,只不过鬼蝠魟的需要,最经常也最突出。</p> <p class="ql-block">许多这样的清洁站,设置在热带亚热带海底珊瑚礁上。于是问题来了,有了大型海洋生物当顾客,谁来当清洁工呢?最常见的清洁工,是体型很小的几个种类的濑鱼(wrasses),还有就是几个种类的海虾。这些清洁工辛勤敬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 <p class="ql-block">清晨,当光线穿透水面射入清洁站,小鱼小虾会准时上班,聚集在清洁站周围等候顾客光临。一旦附近出现了过往的大型鱼类,濑鱼会有节奏地扭动身体,小海虾会摇动头上长长的触角,这些动作的目的,是向潜在顾客表示,它们已经准备好了提供清洁服务。一旦顾客响应,清洁工们就会一拥而上,吞食干净顾客身上的寄生虫。</p> <p class="ql-block">再说顾客这一边,它们来到清洁站后,也会以不同方式,展示它们此次登门造访,是来接受清洁服务。比如我们的主角鬼蝠魟,它们会以缓慢的特别的姿势盘旋游动,来表达自己被清洁的愿望,游动时,它们还会特别突出自己身体急于获得清洁的部位,甚至平时对小鱼小虾很危险的鱼鳃内部。我记得在文献片中看到过,有一种大型鱼类,到达清洁站后,会把身体转变成近乎透明的浅蓝色,一方面表达自己被清洁的愿望,另一方面以颜色反差形成的鲜明对比,来暴露身上的寄生虫,便利清洁工作的进行。</p> <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大型鱼类顾客们,它们会主动按先后次序排队接受服务。晚来者会耐心等待。即便是凶猛如石斑鱼这样的角色(grouper),在清洁站内,也会一反嗜杀的常态,不去伤害清洁工小鱼小虾。石斑鱼有时甚至会张开大口,示意小鱼小虾进入它们口中,清理它们锐利牙齿缝隙间的寄生虫。而这些小鱼小虾,果真也放心进进出出,专心工作,不再惊慌逃避。</p> <p class="ql-block">对于清洁工,它们在互惠中获得的好处,是无须承担远行觅食的风险,天天在家中饱餐。对于清洁站的顾客,它们获得的服务,不但解除了寄生虫的困扰,甚至可能生死攸关。</p> <p class="ql-block">比如说,一只身躯庞大的鬼蝠魟因为某种原因受了伤,如果伤口处的肌肉以及坏死表皮得不到及时清理,就有可能引发感染,出现溃烂,导致严重后果。这时,鬼蝠魟就会来到清洁站,接受急诊服务。幸好,小鱼虾清洁工的服务项目中,也包括了清理伤口。腐肉细菌坏死表皮,恰好是它们喜爱的佳肴。</p> <h3>清洁站的存在,是亿万年海洋生物进化中孕育的机制,它是最成功最奇妙的不同生物间互惠现象的典范。<br></h3> <h3><b>3. 访问清洁站</b></h3> <p class="ql-block">距离我们的潜水中心半小时快艇行程,有一个远近闻名,座落在珊瑚礁岩斜坡上的海底清洁站。人们给那里起名叫做“鬼蝠魟山脊”。</p> 顾名思义,那里是一片由珊瑚礁构成的海底山峦。 <p class="ql-block">1月24日早上8点,我们6个潜水访客,3个潜水中心向导,1个快艇驾驶员,一行10人,早餐后从中心出发,启程前往鬼蝠魟山脊。</p> <h5><b><i>潜水中心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四王岛生态环境</i></b></h5> <h5><b><i>清晨,工作人员为我们的潜水活动做准备</i></b></h5>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潜水中心出发,半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海面。这里就是鬼蝠魟山脊,海下清洁站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向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一个人下海,探测当日当时水下洋流的强度与方向。</p> <p class="ql-block">印尼四王岛是全球第一潜水圣地,这是潜水业内公认的。但同时,那里的潜水难度很高,这也是事实。其原因是,四王岛海域的水下洋流比较大,并且变化莫测不可预知。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两大洋交汇处永不停息洋流所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才哺育了这片珊瑚三角海域内极其繁盛的海底生命。</p> <p class="ql-block">在四王岛海域潜水,如果被卷入洋流,同时缺乏经验与应对工具,那就可能被洋流带走。人力是无法抗拒洋流的。不管你身体多么强壮,无人能持久地逆流游动,不只很快会精疲力尽,更由于必然的呼吸急促,也很快会耗尽所携带的空气。万一漂进了外海,那就很危险了。</p> 我们船下面的这个鬼蝠魟山脊,是个出了名的洋流湍急的地方。<br>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动物们把清洁站建立在洋流湍急的地方?答案是,方便开展清洁工作。比如一只成年鬼蝠魟的清洁过程,通常要持续一个乃至几个小时,这段长时间内,它必须维持在清洁站上方盘旋。幸好,鬼蝠魟掌握利用洋流的技术,它们能借助洋流推力,不费力长时间地维持就地盘旋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那么潜水者如何在突遇洋流时确保安全?一般情况下,是尽快横向游动摆脱洋流。鉴于我们此行的目地,是水下观察清洁站,需要在山脊斜坡维持固定位置。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携带安全绳。安全绳的一端装有岩礁挂钩,另一端装有与潜水服之间的连接机制。到达清洁站斜坡后,最关键一步,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把安全绳一端的金属挂钩,牢牢嵌入岩礁缝隙之中。随后,我们就可以建立中性浮力,稳定漂浮在固定位置,静观山脊上方清洁站的运作了。</p> <p class="ql-block">当然,专门利用洋流,在其中顺向漂流,也是非常有趣的潜水活动。几十分钟潜水时间内,你可以在洋流推动下,顺流而下,毫不费力地浏览多得多的海洋生物与海下景观。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致那样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几分钟后,我们先期下去“探海”的向导返回船上,报告给船上人,此刻水下洋流强度中等。我暗暗松了口气。我很少洋流中潜水的经验,更从未使用过岩礁挂钩,说心里面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p> <div><div>快艇逆洋流方向行驶了一段距离,我们九个人装备齐全后相继翻身入水。<br></div></div> <h5><b><i>本文作者</i></b></h5> <h5><b><i>潜入一个叫做“passage(走廊)”的罕见海底天然岩洞</i></b></h5> <h5><b><i>住在我隔壁木屋的比利时夫妇,正在远处珊瑚礁旁探索着什么(左上角两个人)</i></b></h5>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向导每人负责照管两个外来潜水者。一入水。就能明显感觉到洋流推力,但不是很强。虽然入水片刻内,感觉不容易从容下沉,估计是突然遇到一股交叉移动洋流,但幸好很快恢复了正常。在向导注视下,我们下沉到了20几米左右深度。每个人下沉速度不同,全体在水下会合时,各组间已经拉开了距离。此时的关键是,要维持与向导经常有视线接触,每个人确保不要远离自己的向导。这一点,在海水能见度较低时尤其重要。</p> 潜水的规矩是,如果你突然发现周围不见了向导,也不见了其他队友,那么你要镇定下来,原地等候一分钟。如果这段时间内,四面八方仍然不见他们的踪影,那你就必须自行上升浮出水面。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向导,一旦自己组内不见了哪个潜水者,他必须带领其他人浮出水面,希望能重新会合。不过茫茫海面上,这并不容易,最坏情况下,会导致全小组放弃这一次潜水计划。 <p class="ql-block">长话短说,我们随着洋流顺利半游半漂到了鬼蝠魟山脊。所谓的山脊,实际是一片呈斜坡样的珊瑚礁。斜坡顶端距离水面只有7、8米深。我们的停留位置在斜坡上半部分,距离水面大约10几米左右。整个这片地区,就是清洁站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我的向导叫做赫曼。我们小组中,赫曼明显对我更为关注,因为他知道,相比之下,我是比较体弱比较缺乏经验的。赫曼示意我的队友,抱住山坡上一块突出的礁石,原地等侯,然后用手牵住我的安全绳,寻找可以将挂钩嵌入的地方。</p> 不知什么原因,洋流对向导似乎没有太大的推力。虽然赫曼同样需要不时用一只手扶住礁石稳住自己,但他仍然可以用另一只手控制我的安全绳,拉住我不致漂走。在安全绳另一端,我在洋流推动下颠簸。<br> <div>帮助我固定挂钩的尝试,在第三次才获得成功。赫曼把挂钩嵌入了一块礁石下方裂缝内,用手拉一拉,这次没有像前两次那样脱钩。他向我做了个OK手势,并示意我自己试一试,我拉了拉安全绳,锁定得很牢固。赫曼转身帮助旁边队友去锁定他的挂钩。<br></div> <h5><b><i>借助安全绳,我把自己固定在山脊上,静候鬼蝠魟光临</i></b></h5> <p class="ql-block">虽然清洁站范围很大,但只要原地不动等候,鬼蝠魟真就会来到我们身边。稍后我才懂了为什么,因为鬼蝠魟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些温和的庞然大物,它们想知道,我们这些不属于大海居民圈的,外形古怪喷着气泡的生物,究竟是什么来路。</p> <p class="ql-block">等候期间,我随手拍了几个身边景物片段,从中你可以看到中等强度海底洋流是什么模样。</p> <h5><i><b>中等鱼儿东倒西歪,小鱼儿苦苦挣扎,而蓝色小小鱼儿,则直接被打回了原路</b></i></h5> 两三分钟后,有人突然抓住我的右臂。我偏过头一看,是向导赫曼。他抬手指了指我的左上方。 <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哇!左上方,一只鬼蝠魟出现在视线之中!</span><br></h5> <h5><i><b>当日见到的第一只鬼蝠魟</b></i></h5>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就近目睹鬼蝠魟。虽然与它还有些距离,它仍然是我见过的在同一片海水中同游过的最大的海洋生物。看着它黢黑的身影,奇特的造型,恢宏的气势,不难想象,瞬间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如何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几秒钟内,第二批鬼蝠魟进入了视线。</p> <h5><b><i>我左边是德国的米歇尔女士,手拉安全绳正在聚精会神观看,我顺手给她拍了张照片。</i></b></h5> 旁边的赫曼又拉了我一下,我扭身望去,哇!看来我的好运到了!并且是超强的好运!<br> 突然间从无到有,感觉就像一块气势汹汹的黑云压了下来,一只硕大的鬼蝠魟,正从我头顶正前方从右到左缓缓游过。我瞬间心跳加速,深呼吸镇静自己,同时按下了录像钮。<br> <p class="ql-block">视线中看不到有清洁工小鱼小虾在它周围,看来这只鬼蝠魟正在排队之中,耐心地盘旋等待属于它的清洁服务。它向左逆时针游到了我的身后。</p> <div>几乎是同时,又一只庞大的鬼蝠魟突然露了面,这次是从左到右在我的正前方游过。很明显,它刚刚开始接受服务,许多小鱼小虾正在向它聚拢。幸运的是,这个过程中,它没有游开,而是缓缓地煽动着两片强大的胸鳍,像直升机一样,在我的眼前原地沉浮。<br></div> <h5><b><i>运行中的清洁站。这</i></b><b style="font-size:15px;"><i>段录像记下了海底世界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i></b></h5> <p class="ql-block">当时现场,两只鬼蝠魟很快先后出现。那么这两只鬼蝠魟,会不会根本就是同一只?仔细看过录像后,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线索不在于谁在接受清洁服务,而在于出现在它们腹部的那几条忙碌的白色鮣鱼(Remora)。</p> <p class="ql-block">鮣鱼体内没有鱼鳔,这一点它们与鲨鱼相似,想在水中不下沉,它们必须不停地游动,但不幸的是,它们没有鲨鱼那样强大的持久能力。于是,长期进化中,鮣鱼的头部出现了吸盘,使得它们能将自己吸附在其他大型海洋生物躯体上,搭便车不费气力遨游四海。录像中的第一只鬼蝠魟,有一条鮣鱼已然牢牢吸附在它的腹部下方,这条已搭上车的鮣鱼,是不会离开的;第二只鬼蝠魟出场后,我们看不到它的腹部有吸附的鮣鱼,但可以看到,同时有另外几条鮣鱼,正在拼命地一次次努力,要将自己成功‘’粘”在第二只鬼蝠魟身上。</p> <p class="ql-block">说句公道话,鮣鱼并非完全没有付出。为了回报鬼蝠魟之类大型海洋生物提供的搭车便利,鮣鱼仿效清洁工小鱼虾,也会帮助宿主清洁身体,但这不是它们接近宿主的主要目的。</p> <p class="ql-block">此时,气压表显示,我携带的压缩空气,压力指针已经到达了按规定必须着手返回水面的位置。我打手势通知了赫曼,他带着我与另外两个余气情况类似的人,开始了缓慢回程。上升一段后,回头望去,我注意到了若干新来的在清洁站就位的人类观光客。下面的照片,说明了为什鬼蝠魟会主动游到我们身边探查,因为它们有强烈的好奇心。<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鬼蝠魟的好奇心:下面都是些什么怪物?</i></b></p> <h5><b><i>浮出水面,看到我们的快艇在不远处等候。洋流作用下,这里与我们的下水处,已有相当距离。</i></b></h5> <p class="ql-block">全体返回船上会合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最多方圆几百平方米的小岛,吃些食物水果补充能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需要一段时间,在海平面正常气压下,部分释放潜水时的高气压在血液中积累的氮气,为稍后第二次潜水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i>同船的几个人:一个德国人家庭,一对美国人夫妇,两位向导</i></b><br></p> <p class="ql-block">返回后我们盘点对比全程战果。在访问鬼蝙魟山脊这几十分钟时间内,我曾一度在视线内同时看到五只成年鬼蝠魟!它们遮天蔽日,盘旋在我的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至此,鬼蝠魟清洁站的故事算是讲完了。实际上,魟鱼类是个大家族,结束本节前,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段期间在四王岛遇到的另外两个魟鱼种类。它们都是海洋中声名显赫的居民。</p> <h5><b style="font-size:18px;">斑点鹰魟(Spotted Eagle ray)</b></h5>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斑点鹰魟也是大型海洋生物,横向展开可达3米以上,体重可达200公斤。它们是当之无愧的海底美女帅哥。细长的尾巴与身体高度协调,海中游姿无比优雅。它们生有鹰一样的头部,雪白的腹部,墨蓝色的背部,背部上面布满了均匀美丽的白色斑点,看上去就像是晴朗夜空中满天繁星。</p> <p class="ql-block">斑点鹰魟生活在珊瑚礁附近,遍布全球热带海洋。但无论在哪里,每只斑点鹰魟背部斑点的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够唯一代表个体,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二十年前的美国电影《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吗?故事中那位博学、睿智、热爱大海,热爱教育事业的雷老师(ray的音译),其原型就是一只斑点鹰魟。是那位可敬的雷老师,为故事主角小丑鱼尼莫,还有尼莫的无数小伙伴,打开了知识与探索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海底总动员》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海洋生物,都有其真正的原型。<br></p> <p class="ql-block">刺魟(Sting ray)</p> <p class="ql-block">刺魟横向展开可达2米以上,体重可达300公斤以上。刺魟知名度很高,主要是它们有一根被尾巴遮盖住的,与尾巴平行生长的坚硬毒刺。它们经常会伏在海床上(比如我的这张照片所显示的),甚至将自己完全埋在沙子里,只把眼睛露在外面,形成巧妙伪装,等合适的过往鱼类经过时,发起突然攻击。</p> <p class="ql-block">2006年9月,一则新闻震惊了世界。90年代以来最受喜爱的动物世界电视频道主持人,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澳大利亚人史蒂夫. 欧文(Steve Irwin),在大堡礁水下拍摄文献片时,遭到一只刺魟攻击,心脏被刺穿当即身亡。</p> <p class="ql-block">与我一样从那个年代过来的电视观众,相信如今一定都还记得欧文,记得他对动物保护的专注,记得观看他所主持的节目时,所获得的知识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应当指出,刺魟遇到人类时,它们的反应是观望是提防,而不是发起攻击。除非,它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没有人知道欧文与那只刺魟之间发生了什么,但那样恶性的事件,是极为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b>4. 鬼蝠魟的邻居们</b></p> <p class="ql-block"><b>珊瑚邻居</b></p> <p class="ql-block">四王岛拥有地球上全部珊瑚种类的75%,从而她的珊瑚礁的多样化,可谓举世无双。这个荣誉没有任何疑问。诸如帕劳,马尔代夫,红海,澳大利亚大堡礁等等这些人们更熟知的地方,其珊瑚礁系统与四王岛相比,都要大大逊色。据统计,四王岛海域内的仅仅一片珊瑚礁,其包含的珊瑚种类,就超出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珊瑚种类的总和。部分得益于地理位置的极其偏僻,四王岛是地球上仅存的几个还没有遭到旅游大潮不可逆转破坏的地方。</p> 四王岛珊瑚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以软珊瑚为主,体态绚丽多彩,北部以硬珊瑚为主,造型花样百出。我这次两个星期的停留,是在四王岛北部。四王岛海域总面积达4万6千平方公里,其魅力是无穷无尽的。<br> <p class="ql-block">人们常会问,珊瑚属于哪一类植物?其实,珊瑚是动物,不是植物。珊瑚有自己的口腔与消化系统。它们捕捉吞食靠近的微小生物,经消化处理,以这种方式获取营养。人们的普遍误解,多半来自于珊瑚“不会动”的表面印象。绝大多数珊瑚确实是扎根海床的“不动”良民,但也有例外,比如四王岛南部常见的“蘑菇珊瑚”,它们不仅动,而且还能“游动”,必要时,它们会“游”动位置去寻找更喜欢的新家。</p> <p class="ql-block">珊瑚礁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p> <h3><span style="font-size:18px;"><b>动物邻居</b></span></h3> <h5><i><b>正在进食的绿龟</b></i><b></b></h5> <h5><i><b>鳗鱼(Moray eel)</b></i><b></b></h5> <h5><b><i>尼莫(Clown fish)。《海底总动员》上映后,Clown fish 得到了“尼莫”这个举世认同的,又温馨又亲切的名字。</i></b><i></i></h5> <h5><b><i>白頂礁鯊(Whitetip reef shark)</i></b></h5> <h5><i><b>绿龟(Green turtle)</b></i></h5> <h5><i><b>狮子鱼(Lion fish)</b></i></h5> <p class="ql-block">在四王岛水下拍摄移动中的鱼类,对于摄影新手是不小的挑战。时强时弱的洋流,可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造成摄影者身体不由自主地摆动,相机自然也跟着摆动。眼睛聚焦没问题,摄影则是另一回事。我拍出来的结果不少是虚的,或是偏离了起初的取景位置。</p> <p class="ql-block"><b>组合录像</b></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段组合录像中,出现了两只海龟。第一只是前面已经介绍过的绿龟,第二只,出现于录像0:0:26到0:0:38,是一只玳瑁龟。</p> <h5><b><i>录像组合。开始处是本文作者</i></b></h5> <p class="ql-block">玳瑁龟(Hawksbill turtle)是地球上七种海龟中的一种,它的精美外壳以及外壳制品,历来是极受人们喜爱的装饰物。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曾有描述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外表的这样几句话:“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里,玳瑁色是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于是,玳瑁龟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使其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据统计其总量已下降90%。</p> 如今,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均将玳瑁龟列为严禁伤害或者交易的野生动物。 <p class="ql-block">潜水时能遇到濒危物种,应当说运气挺不错。</p> <b>5. 尾声</b> 1月27日---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明天就要按计划离岛了。如何评价我这次策划了很久的潜水旅行?<br> <p class="ql-block">我没有能实现来此之前所设立的全部目标。准确地说,是实现了一半,尽管访问清洁站这个首要目标,是完美做到了。导致部分目标失败的原因,有我个人能力的因素,有我预备知识欠缺的因素,也有纯属运气好坏的谁也无能为力的客观因素。</p> <p class="ql-block">比如说,我最遗憾的没能留下录像的水下经历,是夜潜时与一只章鱼的邂逅。章鱼是地球上唯一的号称拥有外星球基因的高智商海洋生物。从与这只章鱼突遇,到它的与我们对峙,到它的迟疑,判断,决策,逃逸,到它瞬间的变形变色,这一充满魅力的全过程,本可以在当时极好的拍摄条件下,制作一段文献片式的录像。只是因为我对当晚高度潮湿气候条件下处理水下相机的无知,下潜后,相机防水封闭壳从里面起了雾,痛失了机会。我打算另外写一篇文字,专门讨论章鱼。这个物种被怀疑拥有外星球基因,此说法不是夸张,更不是文字修饰,而是有涉及多门学科的强大原因。</p> <p class="ql-block">再比如说,潜水中心安排我参加一个潜水小组,27日去我原计划中必须要去的四王岛代表性的远离住地的一个地方。结果在当天早上,中心接到气象警报,得知必须途经的一段海域,已形成少见的暴风雨天气。我们潜水中心最大最稳的快艇,也无法对付那样的天气。我第二天必须按计划离岛,重新安排已无可能。这导致我一整天都很郁闷。</p> <p class="ql-block">27日当晚,我们几个同日上岛明天离岛的来自天南地北的新朋友,晚餐时凑到一起,举杯互道珍重。其他两星期前同日上岛的旅客,大多数都已先于我们离开。</p> 1月28日 ---<br> <p class="ql-block">最后几小时的四王岛。早餐前,我来到木栈桥,去潜水中心与几位向导告别。留个纪念吧,我请一位工作人员帮我拍了一段走向潜水中心的录像。早餐后,一艘机动船载着我们七、八个乘客,启程返回大陆。潜水中心全体员工来到码头送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挥手离去。背景音乐是肖邦《E大调练习曲 10-3》,也称"离别曲"</i></b></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四王岛的碧海蓝天,望着渐渐远去的那排我在里面度过了十几天的木屋,不由地想到一个问题,我还会再来吗?要不要再来一次,去看看四王岛南部举世无双绚丽多彩的软珊瑚?</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答案。已经到了旦夕祸福的年龄,越来越敏感于旅途的劳顿。事实上,对任何人,四王岛都不是一个容易到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但无论如何,窥测未来的即便是微小的可能性,心中还是升起几丝憧憬,两天来的郁闷,也就大半烟消云散了。</p> <p class="ql-block">-- 完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