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忻州古城

天高云淡

忻州古称“秀容”,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商贾云集。<br>忻州城是一座保护政治治所和关隘要道的军事设防二者兼有的老城,城廓早在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时已筑之,唐宋时扩建,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明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忻州城墙修竣后,四座城门,连同洞门八座,洞门城门重重相对,彼此相通。同治七年修葺,城墙之上增修了垛口,重建了门楼,并建堙门,形成多重。现在忻州老城面貌,是同治七年修葺后的遗物。 北门为“拱辰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北城门楼匾书“晋北锁钥”,因为城内南北大街是太原以北的通道,为“晋北咽喉和门户”。 南门为“景贤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南城门楼匾书“三关总要”,因为忻州古城是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的可靠后方,互为犄角。 城门两侧有供人登临的道路,称为墁道或马道。 沿墁道上城墙,古城广场和古城南北街尽收眼底。 忻州第一座学府秀容书院位于古城西侧,依山而建,我们只是远望,没有进去,已经不是原始建筑了。 穿过北门拱辰门前的大广场,进入南北大街,一幅鲜活的生活画卷迎面展开。 元遗山祠堂位于街头,创建于元末至正十三年(1353年),2010年重建后整体结构仍保持祠堂原貌。 现存建筑为清式风格,两进院落。 遗山先生便是元好问,字遗山,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其诗作成就最高,最广为人知的是出自他《摸鱼儿·雁丘词》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漫步在忻州古城的街头巷尾,活泼泼的人间烟火气,游客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两边店铺大多是小吃店,汇集了全山西乃至全国的小吃,以当地美食为主,莜面栲栳栳、红面鱼鱼、铜锅豆腐脑、保德油糕、麻会糖枣、油泼面、抿面、吊煎锅、卤猪蹄、蒸肉等200余种地方名优小吃美食,感受舌尖上的忻州。 一家古城酸奶店前排队的人超多,大多是年轻人,但据说味道和平时买的老酸奶是一样的,我们没凑热闹,买了糖葫芦吃。 古城的建筑古朴厚重,恢弘大气,虽然大多是新建的,但充满了一种古色古香的古城气息。<br> 整体设计颇具匠心,恰到好处,荟萃了其他古城的精华,游玩起来不觉乏味。 逛累了,在一家五台山烩菜馆歇了脚,也算品尝了一下当地特色。山西当地的刀削面是真好,面薄软又筋道,汤鲜美而不腻。 当地政府确实把忻州古城打造成了晋西北生活体验地,忻州文化展示窗口,让各方游客都能找到共鸣点,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在春节的时候,忻州古城更热闹,有威风锣鼓、跑驴、秧歌、舞狮、舞龙、旱船、抬花轿等传统民俗节目,有貂蝉拜月、将军巡城、城墙铁花、员外选亲等特色节目,不过那时的古城会更摩肩接踵,做好拥挤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