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8日晨,乘坐海航班机直飞甘肃省会兰州,开始了八天的甘肃青海环线游。 </p><p class="ql-block">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2023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465万人。</p><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p> <p class="ql-block">丹霞口文旅小镇是丝绸之路上唯一一家有江南风韵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小镇,抵达甘肃的第一天晚上在小镇看了一场全国首部室内实景沙秀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诠释着张掖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变迁。</p> <p class="ql-block">看完《回道张掖》演出,观众和游客意犹未尽,在剧院门口的广场上围着冓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距张掖市区30公里,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彩色丘陵之大,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冠绝全国,被评为中国最美丹霞,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全球最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之一,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地质科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于《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景点,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经缩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p>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荣誉称号;201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摘来天上半弯月 化作沙中一眼泉</p> <p class="ql-block">暮色月牙泉 静听沙鸣声</p> <p class="ql-block">当晚加歺烤全羊,图为烤全羊上桌的剪彩仪式。</p> <p class="ql-block">5月31日,由甘肃敦煌出发,驱车近八小时,穿越荒漠的大戈壁,进入幅员辽阔的青海境内。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市;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青藏地区;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4万人。</p><p class="ql-block">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联结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地的纽带。特殊的地理优势让这里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形成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p> <p class="ql-block">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境内,是大柴旦盐湖风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组成部分,是大柴旦盐湖面积15平方千米。盐湖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p><p class="ql-block">大柴旦翡翠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原是化工厂盐湖采矿队的采矿区,是海西州第三大人工湖。由于湖水含盐量高,四季不冻。湖内富含不同浓度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翡翠湖清澈通透,透过水面,能清晰的看到湖底的盐层。翡翠湖内层呈碧蓝色,外层呈奶蓝色,透过水面,能清晰看到湖底的盐层。</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大柴旦翡翠湖景区被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乌兰县,“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平均海拔3059米,湖面面积154平方千米,景区面积30平方千米。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是109国道、315国道的交汇处,东距省会西宁298千米,西距德令哈200千米,被誉为柴达木盆地东大门。</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一年四季美景连连,春日里低悬于天际的白云落在湖水里,分不清是盐更白还是云更白;夏季碧波荡漾的湖水翡翠一般绿的沁人心扉;秋天干涸的湖面冰清玉洁,平坦无垠;冬天的苍凉荒芜更具挑战。</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还因盛产大青盐驰名,成为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近年来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及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美誉,游客数量逐年增长,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成为大美青海的又一张靓丽金名片。</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周长约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是微咸水湖,矿化度较高,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p><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p> <p class="ql-block">僧侣们在进行学经辩论</p> <p class="ql-block">兰州市,甘肃省会,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2.51万人。</p><p class="ql-block">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在旧中国,与济南道口铁桥、郑州铁桥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兰州!再见了大西北的山川湖泊,草原戈壁!再见了大西北的风土人俗,民族风情!再见了大西北的绚丽景色,奇特地貌!但愿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