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第一站</b></p><p class="ql-block"><b>黑山:基督复活主教座堂+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塔拉河谷大桥+布德瓦+科托尔+佩拉斯特</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落地波德戈里察(黑山共和国首都),最想干的事就是睡觉。拖着拉杆箱走出家门,到把拉杆箱拖进酒店,24小时一直在换乘、在飞越、在跨时差,真是漫长的旅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叶子就不让大家歇歇(姓叶卡捷琳娜,地陪),倒倒时差,把我们从机场直接拉到波德里查基督复活主教座堂参观(东正教堂)。熟悉旧约和新约的,壁画是最大的看点,按图索骥就能看懂壁画的内容。我们都被上帝祝福了,在教堂内有幸见识了一场儿童洗礼(上帝赋予光明和真理的过程),一场结婚典礼(接受上帝的祝福,一生一世忠诚彼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遇见,写完文案时还在沾沾自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黑山共和国真小,连机场也小。从飞机下舷梯走上百把步就出机场了,不用廊桥和摆渡。大概一个15万人的首都,不需要多大的机场。地形地貌类似贵州,山多树多,河水清幽,房舍散散落落,感觉是一个挺适合人居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斯拉夫解体后,原来的亲兄弟都各奔东西,家产也分割殆尽。黑山好像分得不错,不但有山,还有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现在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一半归属黑山,一半归属塞尔维亚。同样是喀斯特地貌,有群山、峡谷、湖泊、森林、草原,然而贵州要粗犷许多,黑山要娇柔不少(黑湖,称为欧洲的眼泪,就证明了这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里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可以漂流、徒步、探洞、骑行。换做我也想徒步,用脚步寻找不同形态的美,跟团游显然只能望而却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里还有一处中国人熟悉的景观——塔拉河谷大桥。南斯拉夫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拍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是个中国老男人都会唱,当然包括我。《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仅仅两部电影,就让我们的国际友谊矢志不移,情比金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早上的亚得里亚海透着迷人的孔雀蓝,空气里略带海腥。布德瓦、佩特拉斯、科托尔几个海边小镇,每个角落一早就散发着地中海式的浪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布德瓦、科托尔是一对孪生兄弟,都背靠大山,面朝大海,经历差不多,长相差不多。保存完好的古城,皆有修道院、钟楼、广场、城墙……藏着纷繁复杂的历史,透着威尼斯建筑风格的优雅。关键很有文艺范,红顶的房子、狭长的街道、晒着阳光的懒猫、凸凹不平的砖石路面、木质的吊窗、孤独的卖唱者、无处不在的咖啡厅和小酒馆,处处都是慵懒惬意的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佩特拉斯独处于峡湾的另一端,拥有巴尔干最美的峡湾。童话般的小房子顺着蔚蓝的海岸一字排开,间插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在阳光和海水映衬下,如油画中的世界,既庄重典雅又唯美永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个小镇好像差不多,但千人不可能一面。好比都是斯拉夫美女,总有眉眼、嘴角或者气质上的差异。作为秋风客,我就是来逛逛的,顺便吹了吹海风,有一刻确实得到了随波逐流的自由。</span></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b></p><p class="ql-block"><b>波黑:莫斯塔尔+亚布拉尼察断桥+萨拉热窝老城区+拉丁桥+特拉夫尼克城堡+维兹尔陵墓+亚伊采+隧道博物馆+黄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天的相处,黑山只是做了自我介绍,而我则是飞来的蜻蜓点了点水。时间不够做朋友,那就“啊朋友,再见”!相忘于江湖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接下来是波黑,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去了再说。花了半天的时间在路上,剩下的半天去看了莫斯塔尔——一个古老、奇妙和带淤伤的城市。涅雷特瓦河穿城而过,两岸分别是波斯尼亚人聚居区和克罗地亚聚居区(塞族人少,纯属插花插朵),结果一边是土耳其风情,另一边是欧洲风情,我就在担心,种族、文化、宗教划河而治会不会造成对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现在的担心已经是马后炮。1993年爆发波黑战争,涅雷特瓦河两岸平时相互走动甚至做朋友的邻居真刀真枪打了起来,塞族寡不敌众先跑了,剩下两大族互掐,打得你死我活,后果是死伤无数,还附带炸毁一座16世纪的石拱桥。桥断了,等于没了后路,老死不再往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问题严重了,这座桥叫莫斯塔尔,老的不得了,美的要不得,妥妥的世界文化遗产,就连城市名称也是从这里全须全尾借用的。好在硝烟终于散尽,岁月重新静好。莫斯塔尔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努力下于2004年重建复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座新桥,像两支手再次握在一起,并弯着腰说:忘记仇恨,一起发财!庆幸我们56个民族只是花朵,人畜无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走在萨拉热窝街头,只要抬头就能看见瘦高瘦高的宣礼塔。而多姿多彩的巴洛克、哥特、摩尔等风格建筑,都不如它风头十足,毕竟这是一座属于穆斯林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街头游览,无外乎都会奔着历史痕迹而去,除了购物,好像这才是旅游的意义所在。在老城区喝完汤吃完饼,准备从街巷了解一座城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气温骤降,个个淋成落汤鸡,“热窝”变成了“冷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不管遇到什么“窝”,充其量是感冒发烧发热,不至于要命。萨拉热窝最狠的是子弹乱飞,斐迪南大公遇刺引发的第一次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萨拉热窝保卫战、世界上时间最长的萨拉热窝围城战,留下很多“弹窝”在房屋上、在人心里,历史之殇难以抹去。再去看黄堡、白堡(战争公墓),“一半城池,一半坟墓”,这句话绝无半点虚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然,伤痕不是这座城市的全部,它还有生活。萨拉热窝附近的特拉夫尼克小镇,似乎一直在吹中世纪的风,舒缓微凉清新,也看不见一处“弹窝”。镇外高处的军事城堡已是废墟,尽管还有完整的城墙和防御塔,尽管气势不减,但也仅仅是一处观景台,静看人间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b>第三站</b></p><p class="ql-block"><b>塞尔维亚:兹拉蒂博尔+8字小火车+农场+斯图代尼察修道院+诺维萨德+伏伊伏丁那博物馆+彼得罗瓦丁要塞+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卡莱梅格丹城堡+圣萨瓦教堂+多瑙河游船+泽蒙小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塞尔维亚,处于东西方十字路口的国家,有饭后吃甜品的习惯。尽管每个餐厅做的甜品在香味、甜淡、口感上不一样,但无不以增加愉悦感来完成一个餐厅的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音乐也有愉悦感,与甜品天生就是一对搭子,一个给人味觉愉悦,一个给人听觉愉悦。我们到贝尔格莱德的第一道甜品,是观看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老实说直到落幕我也没有看懂听懂,但是装得很认真,甚至用哥德巴赫猜想来猜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不懂好像没关系,反正味道纯正,我是愉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贝尔格莱德的步行街,基本就是音乐集市,走一段就有管弦乐、摇滚或者歌剧表演;城市的许多街角,也有艺人弹唱,就连吃个饭也有吉他、手风琴伴奏。形式多样的音乐,有如法式、意式、美式、日式甜品,喜欢哪一口,看你喜好。在诺维萨德小城,偶遇一个街头合唱团(类似国内合唱爱好者),演唱极富感染力,相当于美式甜品高油高糖、自由随性。在多瑙河边,一艘满载墨西哥游客归航的游轮,也载着他们的拉丁音乐和舞蹈靠岸,火辣的舞动掀起了水陆两岸的热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行程中的国家博物馆、铁托墓、圣萨瓦大教堂、卡莱梅格丹城堡、前中国大使馆……也仅仅是浮皮潦草的了解一下,久远的历史和战争的伤痛,有隐隐的触动。而当地人好像不再纠缠战争的隐痛,照常的该吃吃该喝喝,是不是与音乐有关?我觉得有,只要有音乐,我连感冒都好的很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