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武阳买种蜂

刘卫国

<p class="ql-block">  场里派出纳袁树荣与我前往武阳购蜂,我和他虽然很多年不见面了,但我俩是杨家桥“农业中学”六班的老同学,彼此不算是很热络吗,但起码也算熟悉。</p><p class="ql-block"> 我两个人各担了一担蜂箱,幸好在黄土矿街上搭上了车,到武阳下车后,直奔距离五里路外的周家。周家小学就在毛马路路旁。一进学校就问人,一问的人就是贺刚。他把我俩领进了学校后面一排房子里,那里是他家的宿舍。</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的人,都很单纯,只要一看到蜂箱,就会认为都是同行人。也就无需过多喧闲了,仅仅把价格和所需蜂王数,以及蜂群的脾数过细地交谈了一下,同意了我提出的要求后,就只等明早分蜂了,我们只能当晚在他家住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此时正是下午,满眼阳光明媚,这时正是油菜和紫云英流蜜的盛花期。放眼看去,只见离他家不远的地方,空闲着学校的走廊上,一排就放着二十多只蜂箱,而且每个蜂箱里的蜜蜂,采蜜的、采粉的出工都在争先恐后,非常积极。一观察这蜂群的采集状况,就知道这些蜂群都繁殖得很好。</p><p class="ql-block"> 白天贺刚还要上课,通过当晚与他一交谈。听他两口子的口音不像本地人,一询问,才知道他们是邵阳市人,都是下乡知青。大队领导看到他俩文化水平尚可,就把他俩安排到学校里来当了民办老师。</p><p class="ql-block"> 民办老师除了按生产队劳动力下放工分外,每月也就拿三元钱的生活补贴。后来生了小孩,为解决经济窘境,贺刚就想到利用课余时间来养蜂,而且一养就爱上了,效益也还比较可以,同时也给家庭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改善。</p><p class="ql-block"> 在闲聊中得知,贺刚也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虽然已经拖家带口了,但在他的心目中,还是有既定目标要完成。他讲去年就参加了,全国恢复高考以后的七七年考试,因为对自己估分过高,志愿报过头了,没有被录取。今年准备再战一场,立志考个好成绩,争取挤上高考这根“独木桥”,来改变目前的命运。的确,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七八年高考录取以后,特地给我来信,他被“邵阳基础大学”录取了,也算完成了一桩心愿。尔后,我也给他送去了最美好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还未亮,贺刚就招待我们吃了早饭,他昨晚也用蜂蜡给我把新蜂箱熏了一下,以免木材味太重,产生蜂群怨窝逃逸。天刚微微亮,一切分蜂准备工作就绪,马上进行分蜂了。只见他打开早准备卖给我蜂群的蜂箱,把一个个子脾、蜜脾、粉脾都满满蜜蜂护着的脾,从他的蜂箱里提到了我的蜂箱里。最凑巧的是,我们养中蜂,都是按宽框做的蜂箱,而且尺寸也是按《养蜂手册》里面的一致。如是,在过箱的过程中,就没有任何的障碍,放置都非常顺利。</p><p class="ql-block"> 贺刚不愧是老师,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传授知识。当他拿出一个蜂脾来,都会不厌其烦地向我介绍。这个子脾上的卵有几天了,这些封盖子又快要出了,这个封盖蜜脾已经成熟了。这个粉脾的面积非常丰富,正好育子。</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时油菜盛花期,他的蜂群又是以繁殖为主,收蜜为辅。他又进行了早春饲喂,如是,他的蜂群都是七八框蜂一箱的蜜蜂。我四个蜂箱,他给我提出了8只蜂王,每一只都金黄年轻,腹部硕大,每个蜂王6片蜂,一共买了48片蜂。盖好子盖,当蜂群全部进入蜂箱后,关闭巢门。把账一算,应付144元,开好发票,趁着早晨凉爽的天气,我们与贺刚道别,立马往回家的路上走。</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与老同学正年轻,二十出头的年纪,对我来说,凡是热爱的工作,也还吃得苦下的。两人肩挑连蜂箱五十多斤的一担蜜蜂,一路小心翼翼,不紧不慢,也不敢过分摇晃,马不停蹄地往“千亩园艺场”赶。</p><p class="ql-block"> 那天正好碰上一个大阴天,没有太阳,气温也不是那么高。但为了保持箱内温度不能过高,引起蜂群骚动,我特地在路上,碰到有井水的地方,就会把蜂箱盖子和壁板淋湿一下,来降低蜂箱内的温度,保持箱内适宜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全程五十多里的路程,我俩足足走了六个多小时。最后快到园艺场时,还要爬坡上界,弄得我俩满头大汗,人疲马乏。等完成最后艰难的路程,把蜂往阴凉处轻轻一放,使蜂群暂时安静下来,还有一系列的工作,等着我去做。</p><p class="ql-block"> 首先把我早就准备摆放蜂箱的地方,修弄平整,同时还要考虑到遮阴避雨。蜂箱与蜂箱之间,不是大流蜜期间内,距离不能摆放得过近。因为流蜜期一过,蜂群如强弱悬殊,很容易出现盗蜂。还有就是蜂箱一定要坐北朝南地摆放,巢门也要坐北朝南,避免东方阳光直照,蜜蜂受趋光性刺激,造成气温低,出工早使蜂群造成无谓的损失。总之,关于蜂群的利弊都要在考虑之中,才能给蜂群创造一个较舒适的生存条件,也就是养蜂要想获得最佳效益的基本保证。</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停当,我搬来四只蜂箱,把挑回来的8只蜂王,随着它们的隔板将蜂群分开,每只蜂王,6脾蜂分成一箱。然后摆放到收拾好的地方,填好箱底与地面的距离,防止蚂蚁和老鼠侵入。</p><p class="ql-block"> 等到我把蜂群分好以后,逐渐地打开巢门,正好时值下午,太阳已经偏西,每个蜂群都有一部分蜜蜂飞出蜂巢,在蜂箱前的空中,做一次短暂的飞行,以熟悉新的环境。然后,在无数只工蜂翘着尾巴发臭的感召下,又飞入巢门,进入蜂箱。</p><p class="ql-block"> 经过如此一番耐心细致地操作,每一个蜂群都进入了正常的生活场景,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现象。</p><p class="ql-block">2024.5.30.于施家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