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68052130</p> <p class="ql-block"> 题目中的蓬皮杜不是指文革后期因访问中国而轰动世界的法国总统蓬皮杜,而是要说以总统名字命名的文化设施——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 艺术中心位于巴黎老城区。当我们看完了巴黎圣母院、看了卢浮宫、看了满城的奥斯曼建筑,巴黎在我们眼里就是一座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之城;当我们再去看凯旋门、去看艾菲尔铁塔、再去逛老佛爷再去逛春天,巴黎就是一座近现代世界大都市;即便是你走累了,最好也要咬牙再坚持一天,去蓬皮杜走一天我们的“巴黎观”才会立体起来,因为蓬皮杜是现代艺术博物馆,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我2018年夏天去巴黎时没有去蓬皮杜,2023年秋天再去巴黎才补上这一课;据说今年秋天奥运会后蓬皮杜将要逐渐闭馆整修,到2030年才重新开放。</p><p class="ql-block"> 从我的角度看,蓬皮杜可以为我们中国游客至少提供四个看点:一 艺术中心的建筑就是现代建筑的典范作品;二 艺术中心的展品大都是现代艺术的代表作;三 世界各国的游客与艺术品的近距离互动又产生了一种流动的新艺术——展品与游客都是新的艺术要素,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欣赏(创作)主体会有不同的版本;四 蓬皮杜是巴黎老城的制高点,在其顶层看台可以欣赏巴黎全貌。</p><p class="ql-block"> 蓬皮杜艺术中心还有很多珍藏种类,我就说说我看到感到的这四点吧!我把它变成“桴于网版的蓬皮杜”,也算是我对现代艺术的门外汉诠释吧😃😃</p><p class="ql-block"> 至于为什么在题目中说“出来‘庄周蝶’”呢?是因为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对游客的“现代艺术冲击”非常强烈,以至于我出来时有被洗脑一般的感觉。还有,我在展厅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觉得自己与其他游客都成了蓬皮杜这件巨大现代作品中的一个要素或“相对独立的篇章”。时隔半年多,我现在要写游记了,觉得这感觉像极了2300年前的先哲庄子——他老人家在梦中蝴蝶与庄周的互变颇具现代艺术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艺术品与思想的大幅度时空穿越,本来就是存在的,我在蓬皮杜强烈感受到了,所以把这个感受写在题目中,觉得这说法好艺术,也好现代😃😃</p> <p class="ql-block"> 先放一张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第一印象照,这是在细雨中排队进场时拍的。</p> <p class="ql-block"> 怎么样?这像不像一座化工厂?我的第一感觉它就像是一座化工厂,以后才知道,它的外号就是炼油厂、文化工厂。</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来,它的所有的管线、通道都暴露于五层大楼的立面;再仔细看,最大的运送人的通道用红色标出,在里面感觉自己好像是被运送的货物。顶层观景台的栏杆也是工厂风格,铁网栅栏与老巴黎的雨后斜阳对比强烈……</p><p class="ql-block"> 怎么样呢?对于自己生疏的东西不能做价值判断是吧?那我在游记中就只做现象描述或主观感受描述吧!</p> <p class="ql-block"> 让我先来谈谈我进到展厅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像庄周梦中的蝴蝶一样悠悠然到处看,游客与展品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如果硬要找出区别,我要说游客是新作品中的可变并且是易变的因素,展品是新作中的不变或者是常见要素。</p><p class="ql-block"> 那么新作是一种什么艺术品种呢?大厅中的我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以后才知道,蓬皮杜的设计者有过解释:“人们来见人,也来看艺术。所以我们想把它作为戏剧来实践。”读到这句话恍然大悟,当时的我与其他观众都是它的设计者——来自意大利的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英国的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这两位设计师兼导演设计的戏剧中的演员。</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又想到,每一位游客“演员”完全可以自己现场创作,自己集编导演于一身;做主角、做配角或静场都悉听尊便。</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场景,你能解读一下,不同的游客或工作人员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p><p class="ql-block"> 再想一下总编导,意大利人皮亚诺和英国人罗杰斯怎么看?显然,无论大家怎样折腾,你我都是他们实践戏剧的演员。这又有点像爱翻筋斗云的孙悟空,即便是翻出十万八千里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也可以像欣赏古典艺术作品一样,只是与艺术品拉开一定的距离默默观赏;没问题,这大概就是实践戏剧的静场或者回想的场面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作为观赏者的我们如果不想参与演出,觉得整个设计和展出都是吃饱了撑的而愤然离去,那你也是一个合格的本色演员——你演的是一位“格格不入”的人或者“持不同意见者”。</p> <p class="ql-block"> 做演员的不仅是每年五百万之众的世界各国的游客,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布展专家(其实也算是总设计师手下负责分剧本的导演兼演员)还邀请了现代艺术的泰斗毕加索来。</p><p class="ql-block"> 毕加索是通过现代技术走到了展厅作画,实现了游客与大师的面对面。现在想来遗憾的是没有拍下录像来——大师作画是真正的3D动态作画,很有临场感!</p> <p class="ql-block"> 只记得大师作画如行云流水,并且还很幽默很享受作画的过程,现在想即便是拍下视频回来反复看得到的印象还是“行云流水”,还是很幽默。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难为自己,我们就是只看过程而不看最终定型画作的实践戏剧的演员不是吗?</p> <p class="ql-block"> 不求甚解是一种说得过去的态度,努力理解作品并且努力与创作者获得共鸣更是一种值得尊重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下图的姑娘认真做着笔记,画作中的主人公审慎地表露出赞许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桴于网在枪击过的落地镜前完成了摄影,但照片显示我身中六弹,还有两枪擦腿而过;至于我身后的参观者则是更不幸,他们被打的四肢不全,并且脑袋也搬了家😝😱</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图的受害者像是一匹史前动物,动物身上漾出的都是人类的垃圾;观赏者看得好仔细,老者你是否感到牠的离世与你我他都有撇不清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再下图的作品由无数独立的个体行为构成,我想到哪怕你再标榜特立独行、再有个性,你也是一幅作品中的局部或者是要素;即便是去了那些垂直的吊线,冥冥中的被支配感是不是也会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从扭曲的雕塑主人公的视角看游客。我们可以想象众多的游客都是自由而洒脱的,手脚都扭成麻花的他内心的感受如何?脸上的表情又会是如何呢?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有多大差异,答案的差异就会有多大。我是这样想。😡</p><p class="ql-block"> 再下图这位女士手里拿的纸张有她的临摹的色彩,我想她这样做与创作者产生共鸣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p> <p class="ql-block"> 面对单纯的线条与色块构成的画面,背过身来思考可能是个好办法——我们瞬间留下的印象可能就是作者貌似随意实则刻意追求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我用手机拍摄在画面前快速走过的游客,造成了模糊的游客与清晰度欠佳画作的结合,我觉得这张照片就很有一些现代艺术范😃</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张互成直角的画作构成的新空间是不是见所未见?上下的蓝色物体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呢?</p><p class="ql-block">再下面的图,风格好像是写实了,用色好像是古典了,笔触好像是中国了。但只能说是“好像”,因为说完了就觉得拿不准。😉</p> <p class="ql-block"> 还真有不少写实的要素,也有不少中国的要素,但我只能说是“要素”。因为这些作品即便是实物的堆积摆放,很明显也经过了作者现代艺术思想的梳理。</p><p class="ql-block"> 至于被汉字词语包围的占卜者,每一个词语是不是都是他的未知数?他得有多少卦象才能解释过来?即便是卜得了答案,出了圈子你还能信吗?</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幅黑色曲线的作品命名为《冬日花园》,作者将作品放大到与房间一样大,用意是让欣赏者进入到作品中;我进来了,并且做出了标准的中国式表达😊</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看一看照片,还是没有冬日花园的感觉,那我就是一位懵懵懂懂的扮演者了。</p> <p class="ql-block"> 看过了展品再到顶楼的大看台,艾菲尔铁塔与蒙特马高地以及目力所及之处都变成了一副现代艺术巨作。这作品是动态的且是永恒的,它是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者把握不住的。相对于这幅作品,设计者也是实践戏剧的演员。再想开去,过来的拿破仑也是、路易十六及其家族也是、卢梭也是伏尔泰也是戴高乐也是……</p><p class="ql-block"> 这部大作就是《巴黎》,我所看到的是《巴黎》这部永恒艺术巨作中的一个片段,叫做《巴黎-2023晚秋雨后斜阳》😎</p> <p class="ql-block"> 楼顶露台再退后几步,“化工厂蓬皮杜”的近景与巴黎雨后斜阳交叠,让我们中国人又想起庄周梦蝶的伟大喻言来。</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外国游客不可能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但走出文化工厂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他们脸上都有梦幻般的表情;他们有没有做梦变成蝴蝶不好确定,但下面图中的鸽子一般都在脑海中难以消退……</p><p class="ql-block"> 你说是女士变成了鸽子,抑或是鸽子变成了女士?</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可能,鸽子与女士互变是庄周梦蝶的法兰西现代版本。</p> <p class="ql-block"> 出了蓬皮杜,饿了。到一家越南餐厅吃饭,他们墙壁的装饰很东方,像越南,也像过去理想的人民公社社员。</p><p class="ql-block"> 真的如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英国意大利设计者所说,生活就是艺术!我要再加一句,生活是观念的艺术。想起年轻时读了好多物质决定意识;赚工资时又大讲客观决定主观;拿退休金了,又觉得人世间的事大多是思维决定存在。是谁糊涂了呢?大概我们几千年都是那只在梦中偶尔做一次庄周的蝴蝶,她翩翩飞舞了两千三百年🦋</p> <p class="ql-block">再做个说明吧,我是白天去的蓬皮杜,觉得少一张夜景,于是到百度找了一张漂亮的夜景外观照片,就是全文的第四张照片。</p><p class="ql-block">向不知道姓名的做者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