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遗址博物館

丝路花雨

2024年。4月23号。我们小团队。来到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关西村,占地面积1188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250平方米,其中地上两层,建筑面积31465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85平方米。 2019年4月7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2]截至2021年末,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 2024年5月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名单,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4年5月,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6月7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成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下属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设9个职能科室,在业务上接受省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和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指导。 2018年10月1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办公场所正式迁至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br>2019年4月7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2023年12月29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与上海闵行博物馆共同打造的《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在上海开幕,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110件精美文物在上海亮相。展出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褭蹏金、麟趾金、饼金、青铜雁鱼灯、编甬钟、透雕龙凤虎纹韘形玉佩等代表性文物。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1188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250平方米,其中地上两层,建筑面积31465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85平方米;容积率0.29,建筑密度16.35%,绿地率57.62%(含水体);建筑高度18米,屋面突出物最高点23.7米。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设计以考古研究为依据,以遗产价值为导向,以真实性、完整性、永续传承、多方受益四项原则为指导,遵循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与遗址保护规划中确立的对场地原有地形地貌进行“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与遗址环境的岗地、水系及反映先民生活、生产的农耕环境相协调,通过地形学的设计路径,塑造大地景观,将博物馆的形体空间复归于大遗址的风土地脉中。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br>该展览展示了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通过对海昏侯国遗址、海昏侯墓园的完整介绍,以及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全面展示了海昏侯国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西汉皇室、列侯的日常生活,体现海昏侯国文化遗存见证南方开发、中西文化交流等历史意义。 馆藏文物<br><br>截至2021年末,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 典藏精品<br>“刘贺”螭纽玉印:该印由和田白玉制成,玉质坚硬莹秀,局部有浅褐色沁斑,为汉代常见的“方寸之印”。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字迹线条粗细一致,左右等分,规整大气。印纽为高浮雕幼螭,螭身一侧生双翼,螭角、螭尾均阴刻作纽丝状,造型生动。螭为龙的九子之一,西汉螭纽玉印,除此印外,目前仅见“皇后之玺”玉印和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一方无字玉印,“刘贺”玉印采用皇帝玺印才能使用的螭纽造型,在汉武帝时期规范印章制度之后的私印中罕见。 熊形石嵌:呈片状,单面浅浮雕,整体呈侧身蹲踞状,熊形爪足,作抚胸招手式。头部为正面剪影,似熊面,小耳圆眼,双眉上挑,张嘴吐舌,兽身圆胖,以涡纹勾勒关节,四肢粗壮有力。此器物雕琢细致,线条流畅,神兽刻画传神,活灵活现。从审美的角度看,熊形石嵌饰因形象怪异而更显神秘。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集镜体、镜背、镜掩(镜盖)、镜架与图文于一体。其中镜体为光洁的矩形铜板,出土时从中间断裂为上下两块,通体素面无纹饰。镜背木质,保存较为完整,表里均髹红漆,上绘孔子及其弟子画像。此外,衣镜上有1850个字,这些文字用墨汁在漆木器上书写,字迹清楚,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另有《衣镜赋》19行文字。由此可见,这是一面具有 “图史自镜”作用的穿衣镜。 2023年4月18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同时,举行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颁牌仪式,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接受了国家文物局现场授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党工委书记叶明和接牌。 2023年12月15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全面开放。 地形地貌<br>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处于新建区东北部,是鄱阳湖水系各支流所围合的平原中一块独立的岗地单元,属滨湖堆积平原地带的丘陵岗地。东侧及南侧为平坦的农耕地,北侧及西侧为丘陵岗地。 水文特征<br>区内河流以赣江、潦河、修水支流蚂蚁河为主体。遗址东侧为赣江向西分出的支流铁河;西侧与北侧的蚂蚁河为潦河向东分出的支流。遗址的另一自然环境特点是水系纵横交错,境内有众多水塘及水田。古遗址西、北、东三面由蚂蚁河、鄱阳湖、铁河环绕。 主要景点<br><br>综述<br>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东北部,鄱阳湖西岸,东临赣江,地处大塘坪、铁河两乡境内。南距南昌市城区45公里,向北与永修县古吴城镇相距约20公里,北距九江市70公里。紫金城遗址位于新建区铁河乡陶家村西,城址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5′15″、北纬28°51′28″,海拔高程22~45米。铁河古墓群位于紫金城城址东南侧,墎墩墓园及西部墓群位于大塘坪乡,紧邻紫金城西垣。 紫金城城址<br>紫金城城址为汉代侯国古城遗址。据当地墓碑记载,该城址称为“紫金城”。其大部分处于铁河乡境内,只有部分南部城墙位于大塘坪乡境内。东部、北部滨临鄱阳湖。城址的城墙遗存大部地面可见,仅东南部城址被铁河乡镇区的住宅区占压、破坏。紫金城城址的总面积约 3.6 平方公里。分内城,又称小城;外城,又称大城,以下简称内(小)城、外(大)城。外(大)城整体略呈方形(东南部内凹)。城墙总长约 7516 米,为双重墙体。内(小)城位于外(大)城东城墙内侧,平面呈近长方形。东西最长约 403 米,南北最宽约 345 米,面积约 139761 平方米。 西部墓群<br>西部墓群位于紫金城城址西侧,分布在面积约 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的 20 个墓葬区中,墎墩墓、花骨墩、祠堂岗为三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其外围的邹家墎、双墎岬、北娘山、龙坑、狗卵地、台盘子、先发山、轿子山、戴家山、杨家山、夹山谷、五房山、岭上等为贵族墓地。其中墎墩墓经考古发掘,发现由墓园园墙围合,内有主墓、陪葬坑、寝殿等墓园建筑组成。这是国内发现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葬,考古发掘研究证明,墓园中的一号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 南部墓群<br>南部墓群位于紫金城城址东南部,其中苏家山墓园为后代海昏侯的墓园,万家山、竹子山为贵族墓地。另有大鼓山、柯家山、帅家岗、罗城山、郭家山等墓地。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br>建筑形制提取了刘贺墓出土的文物中多次出现的龙形图案,寓意虬龙蛰伏在阡陌山野,建筑面积为39296平方米。我们给它的定位是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遗址博物馆有出土文物的展览、展示,也有如4D影院、VR体验等项目。 遗址博物馆常设展厅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部分,展陈总面积约8819㎡,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展“金色海昏”、专题展“书香海昏”及“丹漆海昏”,以及观众互动展“遇见海昏”,将客观真实地集中展示考古研究成果,体现遗址的价值和内涵,是一个集文物展示、社会教育、文创开发、休闲娱乐、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阵地。 海昏侯刘贺墓园<br>海昏侯刘贺墓园平面呈梯形,南北宽 141—186 米,东西长 233—248 米,垣墙周长868米、宽约2米,共占地约 4.6 万平方米。墓园内由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一条外藏坑和园墙、北、东门及其门阙、寝、祠堂及园寺吏舍等构成。园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有的祔葬墓前建有祠堂。侯墓和侯夫人墓两座主墓同茔异穴,占据了墓园最高、中心的位置,两墓共用一个面积约 4000 平方米的高台。其礼制性建筑由东西厢房、寝殿和祠堂组成。 海昏侯刘贺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内涵最丰富的西汉列侯墓园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汉代列侯墓葬。也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其墓葬本体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由海昏侯国国都紫金城城址、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城址西部及南部墓葬群组成,是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刘贺墓园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以来,共发掘出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约1万余件(套)。 数量之多、品类之多均创我国汉墓考古之最。也是我国近年考古工作所罕见。其中发掘出土的金器多达480件,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多的一次。同时,孔子衣镜、鎏金花纹编钟编磬玉印等一批珍贵文物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8]<br>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