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行山的五月,阳光温暖而明媚。而福州却阴雨绵绵。26位旅友们相约环太行山赏美景和中原文化,品河南、山西美食小吃。</span></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之时,我们也正点抵达河南郑州机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一一“人工天河”</b></p><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修建红旗渠的创举而建立的。红旗渠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一个熟悉的名字。它曾经是新中国建设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标志。现在已经成为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沿着悠长的便道拾级而上,就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这里原来叫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此分成三条干渠,后改名为分水岭。红旗渠纪念馆就坐落在这分水岭上,周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门头上“红旗渠纪念馆”六个大字苍劲有力,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解说员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为什么建红旗渠、建设过程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1975年,林州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了纪念亭、碑林、浮雕、牌坊等,并由210幅珍贵历史照片和修建场景、工程模型、英雄事迹组成室内展览。</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开工的头一天,当年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走在修渠大军的前面。以他们为代表的林县党组织,不畏艰难,为群众谋幸福。他们风尘仆仆,和民工一起垒石庵、挖窑洞、搭席棚、住山崖、宿石缝。</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不同的雕塑、绘画、场景模型上的简介,同样展示着林州历史上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悲惨历史画面。</p> <p class="ql-block">1920年大年三十,林县桑耳庄桑林茂老汉一大早爬上4公里外的黄崖泉去挑水,天黑才接满一担水回村。新过门的儿媳妇王水娥出村去接,由于天黑路滑,王水娥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担水洒了个精光,她又羞又愧,就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上吊自尽了。</p> <p class="ql-block">这项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人工河渠总长近21500公里,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大无畏气概。</p> <p class="ql-block">在红旗渠看到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旅友们一致为讲解员精彩的演讲点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景区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当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沿着山路来到了青年洞提字"山碑"。寓意山之丰碑。现在,这条山路"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山体之上。</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竣工。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建成总干渠长70.6公里,灌区渠道总长4013.6公里,中小型水库和塘堰396座,库容6000余立方米,形成为引、蓄、提、灌、排、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p> <p class="ql-block">来到红旗渠,当年家喻户晓的歌曲就由心中升起:“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p> <p class="ql-block">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激励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纪念这一引水工程,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这套邮票全套4枚。第1枚为“愚公移山”,体现林县人民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后3枚邮票图案反映了红旗渠工程的主要部分,红旗渠上的桃源桥,是一座七孔石拱桥,桥面下设渠道,交通与过水两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郭亮村一一悬崖峭壁上的一个传奇</b></p><p class="ql-block">海拔1000米,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郭亮村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吗?郭亮村没有姓郭的,那为什么叫郭亮村呢?这还要追溯到西汉末年,那时社会动荡,各种税赋繁重,人民苦不堪言,南太行一带人民在郭亮的带领下,揭竿而起与王莽王朝抗争,后被围剿退居到今天险要的郭亮村一带,并凭借聪明才智化险为夷,为了纪念郭亮,这里就一直叫郭亮村 。</p> <p class="ql-block">1972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 、钢钎。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 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挂璧公路垂直悬挂于90度的峭壁之上,蜿蜒穿梭在坚硬的岩石之间,堪称全球最险要的道路之一。岩壁上有35个天窗,曾经是排渣的地方,也是通风采光口,还是观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郭亮洞现称绝壁长廊,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p> <p class="ql-block">绝壁长廊郭亮洞,蜿蜒盘旋、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挂壁公路,是巍巍南太行悬崖峭壁上的一个传奇!这里既有神奇壮观的大峡谷和断崖绝壁风光,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瀑布,更有令人钦佩和感叹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崖上人家</b></p><p class="ql-block">位于红岩绝壁大峡谷西侧的四户人家,门外三米即是悬崖陡壁,是有百年历史的太行古老民居。</p> <p class="ql-block">从崖上人家观看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郭亮洞,犹如石壁上的“机枪眼”。</p> <p class="ql-block">红岩绝壁约有200米高,耸直陡峭,像快斧整劈过一样,格调雄浑,令人生畏。</p> <p class="ql-block">到郭亮村,除了体验太行山之美,还见证了水滴石穿、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郭亮村之旅就是见证一种人类和大自然的双重鬼斧神工之旅。</p> <p class="ql-block">导演谢晋称郭亮为“太行明珠”,著名画家张仃称郭亮“华夏奇观”。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缗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万仙山景区绝壁上的村庄郭亮村被誉为中国第一影视村。</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海拔1000米,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p><p class="ql-block">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p> <p class="ql-block">村寨里朴实随处可见: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房、石坝、石路、 石碗、石筷、石桥、石斧、石锄……,让人完全溶浸在石头的奇妙怀抱之中。</p> <p class="ql-block">几十户人家依势坐落在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村后是翠峦叠嶂的莲花山,村前是沟壑起伏的皇碑尖岭。</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曾在这里住过多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云台山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是一处以太行山岳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景区。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红石峡</b></p><p class="ql-block">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通体的赤红色。</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峰陡峭,峡谷幽深,溪水潺潺,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在红石峡中漫步,你会被峡谷两旁的奇峰异石所吸引,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奔腾间如银如龙,雪花般四溅开来。</p> <p class="ql-block">悬崖峭壁间绿荫簇簇,三三两两的人群穿山而行,谷底一条玉带蜿蜒而出。</p> <p class="ql-block">山水相望,蜿蜒间倒影随行。</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长流,放飞自我梦想。</p> <p class="ql-block">两山相对,相拥相惜间天空只剩一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穿山而行,别有一番震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皇城相府</b></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p> <p class="ql-block">中道莊城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石牌楼</b></p><p class="ql-block">进入中道莊城楼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两道功德碑石牌坊,第一道是记载陈廷敬上三辈及兄弟和儿子的功名碑。是陈廷敬官居吏部尚书时奉旨而建。整座牌坊四柱三门,高大雄伟,蔚为壮观。坊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上面详细记载着陈氏家族一门五代人的官职和功名,是研究陈氏家族发展的真实佐证。</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牌坊略小,记载陈氏祖先的功德碑。过第一个牌坊左手边就是相府外城,为陈廷敬所建。门楼气势高大,非一般官邸能及。在大牌楼建成之前,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大学士第</span></p><p class="ql-block">俗称相府院,始建于明朝末年,于清初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间,屡经改建而成。整个建筑布局为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小姐院、管家院。院内迎客大厅'点翰堂'匾额为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遴选众多栋梁之才而表彰与褒奖。康熙皇帝曾两次到此,并下榻。</p> <p class="ql-block">庭院错落,曲径通幽,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城中有城,顺物应势,蔚然壮观;</p> <p class="ql-block">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且将明代建筑与清代建筑巧妙结合,形成了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院宗祠、书院学堂、防御工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典雅别致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装饰和大量卓尔不群的皇家御赐牌匾、物件之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砖雕内含吉祥义</p> <p class="ql-block">内有假山、鱼池、回廊、花圃交辉相映,面积虽小,但构思巧妙,建造精美,流水潺潺,鱼戏翩翩,一派江南园林气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河山楼</b></p><p class="ql-block">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容山公府</b></p><p class="ql-block">座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每院一正两厢,所有房屋均为硬山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它是陈氏六世祖陈天佑(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陈氏家族中第一位进士的府第,别称“肃政廉访”。</p> <p class="ql-block">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生活在这座相府内的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著述繁多,冠盖如林,仅有著作流传到今的诗人达36位,曾出现过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古代名校海会书院</b></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历经千年岁月沧桑的三晋名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海会书院因百川于此相会归海而得名,唐昭宗李晔曾赐名“龙泉禅院”,宋太宗赵光义赐名“海会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国之珍宝海会双塔</b></p><p class="ql-block">又称唐、明双塔,比肩而立,高耸入云,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寺院内外绿水盈盈,著名的“海会龙湫”是阳城古八景之一,加上“曲水流觞”“海会龙泉”“鱼沼飞梁”等,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清幽水景。</p> <p class="ql-block">唐塔建于唐末梁初,是为纪念扩建寺院的顺敏禅师而修建的舍利塔,塔身密布佛龛,龛内原嵌有铁坐佛,又称“千佛塔”。由于地基下沉,向西倾斜,却千年不倒,被誉为“中国的比萨塔”。</p> <p class="ql-block">明塔于嘉靖四十四年修建,是座文峰塔,塔身砖雕设计,玲珑精致,在第10级的琉璃擎檐柱悬空阁更是全国罕见,下三层的砖石围筑像极了当地的沁河古堡,所以全称“琉璃玲珑悬阁堡塔”,专家赞之为:“国之珍宝”、“北方楼阁式塔中的唯一佳例”。</p> <p class="ql-block">海会寺书院是古刹名寺,又是书院学府,也是风景名胜。</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先后走出68位进士,其中有阳城相府的清代康熙朝大学士陈廷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铜墙铁壁砥洎城</b></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润城村北,创始年代不详,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正门额书“砥洎城”,</p> <p class="ql-block">砥洎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12米左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入之通道;</p><p class="ql-block">砥洎城城高墙坚,历史上多次遭遇战乱,但来犯之敌都未能攻破城门。1941年,侵华日军欲入城劫掠,也没有得逞,只能望城兴叹。因为有了这样一座城,城内百姓得以免遭战</p> <p class="ql-block">城墙内侧,则可以清晰看到坩锅与石条混彻的特殊结构,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的坩锅,号称“铜墙铁壁”。</p> <p class="ql-block">墙基由河石砌筑,墙体上部主要用坩埚(古代炼铁时化铁水所用的器皿)垒砌,外包砖面,故而号称”坩埚城”“埚简城” ,可谓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砥洎城内除了街坊门楼、四合院民居,还遍布祠庙楼阁等各色建筑,儒、释、道三教和世俗文化和谐共存。除了位于全城中心的文昌阁,城内从南往北分布着土地庙、三清庙、三官庙、关帝庙、祖师阁、大士龛、黑龙庙等古建筑。表达了城中居民祈盼五谷丰登、四季安康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著名学者纪连海先生说,“中国古堡看山西,山西古堡看阳城。”</p> <p class="ql-block">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街巷狭窄幽长,四通八达,主要巷口设有巷门,坊与坊之间又通过横跨巷道的过街楼连接。坊间的蛛网小巷将民居分隔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院落,院落之间均有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相连。砥洎城中的这种布局与特点,体现着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思想,同时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内部防御体系,一旦敌人攻破城墙,城内居民可以通过院落间的过道与坊间的过街楼方便地转移或反击,而呈丁字型构造的蛛网式狭窄巷道不仅不利于进攻,而且极易使入侵者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北方第一古堡一一湘峪古堡</b></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处于沁水、阳城、泽州三县的交界处,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里,建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千余米长的城墙将村落包裹得严严实实,城墙与城内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犹如蜂窝,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蜂窝城”</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沿河而建,历史建筑区域总占地面积约3.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800平方米。湘峪古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末堡寨式村落。</p> <p class="ql-block">城墙四周有高大的门楼,这门楼既是瞭望楼又是指挥楼,墙体非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堡墙上设有280米的藏兵洞,平时可屯粮,战时可藏兵,堡墙中间设堡门。</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的宏伟与壮观,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是一家挨一家紧排着的院落。城中的院落可以相互贯通,无不贯穿着战用结合的思想。一些街巷有意修出一定的弧度甚至连续出现两个直角拐弯。这也是为抵御突入城内的侵略者而设计的,能使进攻者紧贴墙壁,更好地隐蔽自己。</p> <p class="ql-block">相比晋东南尤其是沁河流域的其他古村落,湘峪村的民居建筑从单体上来说,确实在精美程度上略逊一筹,但由于整个村落就是一个壮观的古堡,所以湘峪村胜在村落的整体规模。</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古街巷保持了旧貌,使得古村的肌理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整个村落的路网呈鱼骨式,即以东西走向的两条横街为主干道,南北走向的多条纵巷沿主街分布。这种布局形式也是山西省的古村落普遍采用的。</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今,这座古城因为外部交通的不便,很少吸引远道而来的游客。即便是下高速后的十几公里的路程,也要支付高昂的通行费。我踏入湘峪古堡时,游客稀稀落落,若放在福建省,这样的景象简直难以想象。据说城中还有十来户人家生活其中,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湘峪古城当年的繁荣和热闹。</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并非只是一座外观雄伟的建筑,它在历史的舞台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传,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率领大军北伐,屡战屡胜,但当他的目光落到湘峪古堡时,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战。湘峪古堡的坚固程度出乎他的意料,七天七夜的猛攻居然未能攻克。</p> <p class="ql-block">走在湘峪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呼唤,回溯到那个曾经风云激荡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三都堂”</b></p><p class="ql-block">内是一座五层高楼,一至四层朝南开三窗,第四层东西各开一窗,第五层朝南敞开三间,东、西、北皆开一窗,既便于瞭望,又便于防御。整座楼以条石为基础,青砖砌墙,硬山楼顶,覆以黑瓦,巍峨耸立,坚固结实。楼房约25米高,又称为“了望楼”,又叫“看家楼”,其军事功能明显。</p> <p class="ql-block">还有那千年的老槐树,一直伫立在那里,无声地见证着世事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太行山脉最高峰——王莽岭</b></p><p class="ql-block">景区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最险要处,为典型的嶂石岩地貌,是八百里太行景观的典型代表。王莽岭景区包括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系,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处跌入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我们在太行山上</b></p><p class="ql-block">纵贯南北的太行山脉,峭壁如林,层峦叠嶂,自古就被视为兵家要地。1938年2月,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向晋东南挺进,开辟了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从此,太行山成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抗日烽火很快在这里燃烧起来。</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刘邓三十万大军东出太行,强渡黄河、鏖战鲁西南,历经千难万险,作出巨大牺牲,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亚洲最高的玻璃观景台</b></p><p class="ql-block">太行山顶有这样一座玻璃观景台,据说是亚洲最高的玻璃观景台,建在一块凸起的巨石之上,隔着屏幕双腿发软,你敢上去打卡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锡崖沟一一挂壁公路</b></p><p class="ql-block">从王莽岭到锡崖沟的一段公路,在山谷中蜿蜒曲折,从一线天上的山披上向下看,酷似一条大蟒钻进了山谷,而后又钻进挂壁公路的山洞中。这一景观名为“王蟒入洞”。</p> <p class="ql-block">从车窗外看挂壁公路奇山。</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大沟深,周围地势险峻复杂,自古以来沟里人几乎与外界隔绝,俨然是个世外桃源,60年代,锡崖沟人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用最原始的方法,最简陋的工具,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7.5公里长的“之”字形挂壁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享誉全国。悬崖峭壁上一个个黑色的窗口,就是凿出了一条长7.5公里长的“之”字形挂壁公路的采光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p><p class="ql-block">该区谷底阡陌交通,沔桥流水,田畦青翠,民风纯朴,自然风光秀丽,村中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垂直分开,深邃悠长,峭壁如屏、砂岩如朱,</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是中国邮政为2023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的纪特邮票。展示了巍巍太行的代表景致。太行山独特的地貌特征,厚重的历史沉淀,洋溢的人文精神,都浓缩在方寸之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济渎庙一一古代水神崇拜史缩影</b></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济水发源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这座庙宇始建于隋公元582年,是为了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水神而建。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座享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庙竟然长着两棵两千年树龄的古柏!</p><p class="ql-block">古树是活着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岁月。学者梁衡一篇文章里曾写道:“岁月演变,一条大河消失了,而这棵柏树却还在。当我们怀念已经永远逝去的济水时,可以来济水的源头摸一摸这棵柏树,仿佛还能听到从历史的隧道里传来的流水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大明诏旨碑</b></p><p class="ql-block">刊刻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内容为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了统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国家祭祀的神灵神号,特颁布的一道圣旨,勒石于庙内以告世人。其中济水被封为“北渎大济之神”,显示了济水崇高的地位。此碑对于研究明代初年政治制度、祭祀制度及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碑文是明初御用书法家詹希元(字孟举)亲笔书写,字体工整,笔画遒劲,气度非凡,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座低调的庙宇很有内涵,有好几个全省之最,甚至全国之最。庙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清源洞府门为济渎庙山门,建于明代中期,系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九踩重翘重昂斗栱,比例雄浑,气度非凡。该门是一座原构纯度高,造型奇特,保留古制较多的明代木构建筑,为河南省明代木牌楼之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庙内现存宋、元、明、清时期古建筑72间,被誉为“中原古建筑博物馆”。同时,济渎庙还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成为了河南省乃至中国重要的文化象征和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河南省年代最早、形制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北宋济渎寝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天下第一洞天”石刻</b></p><p class="ql-block">元代大学士许有壬书,原存王屋山,明嘉靖四十一年蔡汝楠重置于此。“天下第一洞天”即王屋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小有清虚之天”。天下第一洞天”石刻:元代大学士许有壬书,原存王屋山,明嘉靖四十一年蔡汝楠重置于此。“天下第一洞天”即王屋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小有清虚之天”。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分。“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p><p class="ql-block">济渎庙里长生阁楼台上“天下第一洞天”石匾上方长出的一棵古柏,树龄也在5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庙内现存木结构古建筑始自北宋历元、明而迄于清,绵延千年而不绝,本身就是一座具体而微的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济渎庙不仅是古代祭祀济水之神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建筑上具有重要价值,还在文化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济水因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庙内还有美丽的园林景观,可以漫步其中,感受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龙亭的建筑风格为单檐歇山造,其柱础是宋代的,柱子是元代的,顶部为明代重修。自隋朝以来,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一直延续到清代。龙亭后面就是济水源头——龙池,古济水就是从这里出发,径直流向大海。据传说,龙池就是个海眼,能直接潜通北海。</p> <p class="ql-block">在济渎庙,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园林景观,还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济水文化。这里的传统文化活动也让我有了更加丰富的体验。强烈推荐大家来济源济渎庙,感受古代建筑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信步与亭台楼阁间,徜徉与淙淙流水旁,摩挲着班驳的碑碣,吮吸着芳香的青烟,你将会体味到济水精神的博大,感悟到几千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缩影。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济水源头,滋养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明堂一一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参照物</b></p><p class="ql-block">13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洛阳,称神都。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紫微城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是隋唐洛阳城项目最为重要的景观。现归属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成为洛阳旅游的必去景点。</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宫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万象神宫</b></p><p class="ql-block">展现了武则天皇权威仪、俯瞰天下、政由己出、开疆拓土、开创盛世的恢弘图景。这里是新明堂的主观,也是游客入明堂第一眼见到的地方;作为一座穿越历史再现的建筑,一座凌空遗址而兴的建筑,雄踞洛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天堂一一唐代最高大的木构建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外观仿唐代风格的保护性建筑,旨在</span>起到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双重功能,与大部分国内佛教建筑不同,武周时期的皇家礼佛堂“天堂”并不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一枝独秀,高大不凡。其用意,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唯我独尊、号令四海、居高临下、莫敢不从的王者气概。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明暗相间,一气呵成,象征着天子九五之尊的无上地位和波谲云诡的政治朝局。</p> <p class="ql-block">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据记载,天堂方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86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接引堂</b></p><p class="ql-block">在天堂大厅的二层是接引堂,墙上展示的是一副长达22米的壁画《万国来朝》。</p> <p class="ql-block">大堂灯饰的设计理念,突出以“凤凰”为主题。体现天下太平、吉祥和谐的时代特征,展现凤凰齐飞、百鸟朝凤的美好寓意。大堂中心水晶吊灯造型端庄大气、饱满圆润。金属灯架表面镀金处理,中心直径三米的凤凰,采用线切割镂空工艺,镶嵌世界顶级施华洛世奇浅金色水晶垂饰,华丽璀璨。与大堂的恢宏气势遥相呼应,展示出“吉光凤羽”般的尊贵气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白马寺一一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b></p><p class="ql-block">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名“白马寺”。“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接引殿主要是供奉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是佛教寺庙中用来接引众生修行的地方,象征着佛教教义的普及和众生的救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全球唯一超级国际化寺院</b></p><p class="ql-block">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p> <p class="ql-block">日本出资建的空海雕像</p> <p class="ql-block">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p> <p class="ql-block">1992年,泰国善信瓦塔纳·阿萨瓦先生诣白马寺朝拜后,为增进中泰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向白马寺敬赠了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大佛,后又出资与白马寺共同修建一座泰国佛殿,1995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2003年6月25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参访洛阳白马寺,并虔诚地朝拜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的圣冢。在朝拜之时,诱发灵感,萌生在洛阳白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的念头。此后,经过中印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了建设意向。</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9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其间,温总理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席了在洛阳白马寺建设印度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从此,由印度政府出资和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和建造的备忘录,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p> <p class="ql-block">2006年4月印度佛殿在洛阳白马寺古建区西侧、泰国佛殿之南破土动工。经过数十个月的精心施工,于2010年举行盛大的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和中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佛殿落成仪式,并为佛殿剪彩揭碑。</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与大菩提寺》是2008年发行的特种邮票,设计者是殷会利、巴迪·米尔畅达尼(印度画家)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洛阳白马寺缅甸佛塔苑</b></p><p class="ql-block">由缅甸政府出资修建。2012年工程奠基,2014年6月工程竣工。2014年6月30日举行了盛大的“缅甸风格佛塔苑落成庆典暨安奉开光法会”,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一行72人,专程抵达洛阳白马寺出席落成仪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老君山一一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span>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道教起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是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十九亿年前造山等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山中具有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壮观的石林景区等景观群,非常震撼心灵。</p> <p class="ql-block">洛阳老君山峰林景观,如刀劈斧削,犬牙交错,披绿挂红,雄伟壮观,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的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该景观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p> <p class="ql-block">十里画廊栈道是完全悬挂在万仞悬崖的绝壁上,崖壁几乎直上直下,仅靠几根打入山石的混凝土桩支撑,宽仅数尺,身边虽有护栏保护,可面对万丈深渊,伸头探望仍会心惊胆战!</p> <p class="ql-block">山中树木茂盛,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穿梭于栈道孤悬崖壁之上,环绕着奇峰石柱。其险、其妙、其飘、其幻,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峰林之间内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景景如画,故称之为“十里画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南天门</b></p><p class="ql-block">南天门位于两座陡峭的孤立山峰之间,两峰的外形和高度都很相似,两座山峰上面分别建有亮宝台(财神殿)和玉皇顶。双峰对峙,宛若天门。大门朝南,固称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道弯,仰头可见立于陡峭山巅之上的玉皇殿了。这就是老君山最闪光的精华金顶道教建筑群景区。主要由金殿、道德府、老君庙、玉皇殿和亮宝台殿这五个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通往玉皇顶和亮宝台的台阶都太陡峭了,坡度能达到七八十度,两侧仅有摇摇晃晃的铁链护驾。一般人都只有胆量和气力选登其一。而且有传说,两峰一座求财,一座求官,一人只能登一座,不可兼求。因此我们也只能站在玉皇顶上远远观望亮宝台殿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道德府</b></p><p class="ql-block">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广场中间摆放着一件巨大的青铜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如意的祥瑞器物,也是佛教讲经和道教论道时手持物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金殿</b></p><p class="ql-block">建于老君庙北侧的一座名为晒人山的独立峰顶上,与老君庙后面的道德府相望,传说中是女娲造人时晒泥人的地方。在金殿和道德府之间有一座小桥相连,人们称之为会仙桥。</p><p class="ql-block">金殿又称五母金殿,供奉的五位神灵分别为天皇母、地皇母、人皇母、西王母、无极老母。她们专司天、地、人三界的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玉皇顶海拔2217米</b></p><p class="ql-block">千 百年来,一直是豫、陕、皖、鄂等地众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圣地。东南沿海香客也慕名前来,仅台湾高雄九龙八风进香团每批朝山者就多达百人。</p> <p class="ql-block">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p><p class="ql-block">老君山的三个金顶分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这些金顶因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与自然的和谐融合,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完美画卷。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显得辉煌无比,金光耀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康百万庄园一一<i>豫商精神家园</i></b></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国郑州市,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清初初具规模。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p> <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次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经巩县(今巩义市)回銮北京。由于当时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慈禧与光绪到巩义之后,在康家修建的“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时,康家的当家人康鸿猷又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愈加名扬天下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住宅区前,迎面而立的是一座寨墙。进入住宅区,首先要穿过寨墙30米长的门洞。然后从一道斜坡,走上了位居邙山半腰的住宅院。</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共计400余年。究其原因在于有好家风如此堂楹联上联:友以义交情可久下联:财从道取利方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康百万庄园之魂一一楹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span>清之际,楹联发展至鼎盛。典雅厚重的文化,是康百万庄园之魂,遍布其间的匾额楹联则处处展示了中华5000年文化之神韵。康百万庄园留存的匾额楹联具有题景、抒情、教育、劝世的作用,与庄园建筑融为一体,已成为庄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匾额楹联也成为人们了解康百万庄园的一个窗口。</p> <p class="ql-block">此堂前楹联下联居然以老夫名字启头:“明明检点万般惟有读书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三上成文”美,书香飘芳芬</b></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那就是“三上成文”。在门楣上镌刻的“三上成文”这几个大字,来自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于是,康家从欧阳修的惜时中受到启发,将此含义镌刻在门楣之上。</p> <p class="ql-block">走进“三上成文”室内,对面墙壁上贴一张极为素朴优雅的古人读书图,下面放着一张张条几,条几上摆了四五本学习的书。这是康家让孩子在上厕所的短暂时间里,为他们创设的学习氛围。也许这时间只有五六分钟,或者更短一些。但康家人却别出心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便利条件,实在是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挂着一块形如旗帜又如书卷的匾。其上书“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短短七十四个字,表现了康家万事留有余地,为自己、为他人、为后世子孙谋福祉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顶子床</b></p><p class="ql-block">顶子床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5年时间才做成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用各种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等三十六幅图案,有十七个部分组成,拆开可以搬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环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顶子床中的精品。它采用透雕、镂空雕的雕刻手法,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依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奕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唱响数百年算盘</b></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栈房区钱庄门头上,镶嵌着一架长久算盘,长9.99米,有99根柱子。算盘上头,雕立着一株叶展蕊放的莲花。莲濯清涟而不妖,意指管财理政者当自尊而尊人。</p> <p class="ql-block">让莲根扎算盘之中,可谓意旨深远。任何一个在此地拨拉算盘之人,身临重岗,手执重责,若没有莲花之清心廉洁,便难以在这金山银海的铜钱世界中长久立身。手执算盘,便应以莲花为做人处事之标杆,时时对照,事事检点,化“莲”为“廉”,出“淤”而“洁”。正因把莲立于算盘之中,康家兴家的算盘才唱响了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家族掌门人重视慈善事业,以公益为手段,修黄河大堤,建学校、赈灾民,被当年山东、开封等黄泛灾区的老百姓称为“大善人”,赢得民心和朝廷的赏赐,达到做官的目的。灾荒之年,烧毁契约,仗义疏财,设置粥棚,给人发粥,赈济灾民,赢得一方百姓的赞誉和信任,良好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形象反过来又促进其家族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如今,康百万庄园门前悬挂的“义赒仁里”“毁家纾难”“德懋行芳”等匾额仍在述说着康百万家族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望龙山斗</b></p><p class="ql-block">进此门为住宅区四院、五宅院,接待慈禧就在此院。</p> <p class="ql-block">被称作边院的花楼重辉院,是康百万庄园过厅中的代表作,雕造华丽的过厅面积约18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二院院内有一棵藏葡萄树。此树系清乾隆初年所植,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虽历经百年沧桑,依旧枝繁叶茂,每至夏秋,硕果累累,其果实玲珑无核,味道甘美。是景区的一大靓点。</p><p class="ql-block">墙壁上有"福"、"寿"砖刻,看去十分喜</p><p class="ql-block">庆。忍不住在字刻前摄影留念,好占一点吉气也!</p> <p class="ql-block">进入康百万庄园的入口,只有一个30米长的寨门洞,门楼几乎可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长城瞭望台而建的观景台。在台上远眺,邙山绵延起伏,远处洛水有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叶氏井</b></p><p class="ql-block">此地原为叶氏,康家扩建新家需要这块土地,叶氏卖地不卖井,因水代表财源。康家尊重叶氏,保留叶氏井并为叶氏在山岭后造屋。邻里评曰,为人处事忠厚之本,待人接物善良之心,不可依仗权势盛气凌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康家仗义疏财</b></p><p class="ql-block">康家祖先也是普通百姓出身,即使发家之后虽然大兴建造,但同时也仗义疏财,常常帮助百姓乡邻,赈灾避祸。1848年,康应魁75岁大寿时,喝得尽兴的康应魁就曾一把火把乡亲父老对康家的欠条和账目全部烧掉。因此,康家虽然富有,但并不受人妒忌,反而很受百姓爱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河南博物院一一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认识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博物馆。每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宝物的生命轨迹都值得世人为之叹服。河南博物院是我们到郑州必打卡点。河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杜岭方鼎</b></p><p class="ql-block">它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云纹铜禁</b></p><p class="ql-block">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酒禁”所见甚少,约略只有三件,另两件一在美国纽约市博物馆,一在天津历史博物馆。铜禁整体由三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相互套结,纤细精致,似焊无焊缝,似铆无铆痕,通体镂空透雕云纹。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禁类青铜器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女皇武则天金简</b></p><p class="ql-block">这一稀世国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b></p><p class="ql-block">是中国稀世珍宝,绝世无双。它是1987年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隋代绘彩陶伎乐女舞俑</b></p><p class="ql-block">其中乐俑8件、舞俑5件。一边奏乐 一边舞,还有鼓掌拍手的“气氛组”,这支乐队的配置可以说齐了!绝了!</p> <p class="ql-block">这对来自乾隆年间用象牙雕刻的萝卜白菜,现在看起来依然让人“垂涎欲滴”。象牙萝卜白菜巧妙的构思、精湛的雕工、逼真的色泽,无不让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河南省博物院与该院的部分展品上了中国仍至国外的邮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妇好鸮尊</b></p><p class="ql-block">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青铜礼器,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鸟形铜尊。其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该尊上了中国邮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莲鹤方壶</b></p><p class="ql-block">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盖顶作镂空莲花瓣形,中立一鹤,昂首舒翅,故得名。足饰虎形兽,足下承以双兽,兽首有突出的双角。此壶造型优美新颖,艺术构思巧妙,纹饰繁复,蟠龙、花瓣、立鹤、虎兽等极大地丰富了器物的装饰性,不仅升腾着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舒扬之美,而且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2003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东周青铜器邮票,莲鹤方壶跃然方寸之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殷墟甲骨文</b></p><p class="ql-block">甲骨文是契刻、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记事文字。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发现了甲骨上的刻辞,并认为其是商代文字。1917 年,王国维利用殷墟甲骨卜辞,证实《史记·殷本纪》所载商代先公先王世系,进一步确认了殷墟甲骨文的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中国邮政发行《殷墟》邮票,其中的第一枚邮票——甲骨文就是这个藏在河南博物院的刻辞卜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许昌一汉朝末代都城</b></p><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p> <p class="ql-block">河南许昌,夜幕下的“曹魏不夜城”步行街区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曹魏不夜城”夜晚灯光璀璨、游人如织。街区内不仅有绚丽夺目的曹魏汉风特色灯笼、特色表演,还有精致美味的特色小吃,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p> <p class="ql-block">街区两边近万盏曹魏汉风特色灯笼,以及24组灯光秀设备,为游客提供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官盛宴。</p> <p class="ql-block">不少游客穿汉服在古城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胖东来一中国商超界的天花板</b></p><p class="ql-block">超市也能成为网红打卡点,确实出人意料。有人说,在中国只分两种商超,胖东来和其他超市,言语之间充满对许昌胖东来超市的极高认可,为此,我们也顺道看看它有何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胖东来超市也确实对得起这样的称赞,无与伦比的服务,优质可靠的商品,人性化的管理,实实在在赢得了顾客和员工们的真心喜爱,把一个商场变成了如同旅游景区那般热闹,每天都顾客盈门。</p> <p class="ql-block">胖东来的服务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细”。</p> <p class="ql-block">每个楼层都有自助饮水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水果柜台</b></p><p class="ql-block">所有的水果可以查询到原产地,甚至连切好的水果组合,在保鲜膜外,都被按照水果甜度高低标明了序号。</p> <p class="ql-block">宁德的黄瓜鱼也进了胖东来生鲜超市</p> <p class="ql-block">为顾客调味好的食品方便烹饪,且质量有保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行千里路程,看中原大地</b></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河南、山西行程约1800多公里,约从福州到北京。二次穿越太行山,游览16个景区。进城堡、访古寺、登名山、观红旗渠、走挂璧公路……增长了知识、留下美好回忆。这是第一天至第六天的行程轨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7天至第10天的行程轨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黄河水清喜重见</b></p><p class="ql-block">我们二过黄河,经过小浪底水库,高兴的看到了黄河水如闽江水一般清,看来,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该改改了。但见沿途昔日黄土高坡,被一片片油松、刺槐、林果盖得严严实实,“高土高坡”的印象已被绿色所颠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又见小麦喜丰收</b></p><p class="ql-block">在河南云台山,我们还看到金灿灿的麦穗摇曳在夏日阳光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和希望,真为农民兄弟感到高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摄影:众旅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