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与人称 文/单鸿恩

单鸿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称与人称 文/单鸿恩</b></p><p class="ql-block">自称,即自己称呼自己。两人见面,我是老赵,俺是老李这"我"、"俺",就是自称,听着自然而轻松。我们一向是以文化大国自称,传统等级森严,所以一亇人怎样自称便有了颇多讲究。有皇帝的那会儿,一把手儿自称朕、或寡人、孤,夲王、夲帅等,往下一级的都自称臣。诸葛亮出师表:臣夲布衣,躬耕南阳;李白诗:自称臣是酒中仙;汉代郑崇的臣心如水……;再下一级的自称称谓就多了,如吾、余、予、在下、仆、老朽、敝、敝人、门下、愚、不才、小可、晚生、后辈、下官、末将、卑职、标下、职下、属下、不佞、不肖等等。平头白姓,升斗之民,相互之间只剩下我和俺了,见了官则自称小人,奴才……。而出家人大概是个例外,不管面对什么人都自称贫僧或贫道,或小僧小道,老而穷的僧人和年高的一般自称为老纳。</p><p class="ql-block">作为另一半的女人们,当然也有自称,只是多了点悲摧味儿。倘是官家女人的自称也不过是衰家、老身等,百姓家的女人自称,大多是妾、妾身、贱妾、奴、奴家、奴婢、婢子、小女子……。!</p><p class="ql-block">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称是免不了的,也是必须的,看起来是算不上什么事。</p><p class="ql-block">其实不然。老年间自称称不好,不但会被视为不懂礼数,还会上升到有悖伦理纲常,甚至会犯下忤逆之罪。即使现今,自称称不好,尤其在书面交流上,说轻了是没礼貌、没教养,没文化,甚至没大没小、没羞没臊!</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中国人的自称透出了骨子里的自卑、虚伪和封建腐朽味道。此语当然自有其理。但这其中所蕴涵的中国人自谦、含蓄、内敛、恭让和敬老尊师礼仪文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习惯成自然,在自称上尤其是自己介绍自己时人们大多表现的谦和,自吹自擂者往往不受人待見。</p><p class="ql-block">可是在社会现实中,自己吹自己牛B的又是司空见惯。比如琴棋书画,雅人深致,但卓然成家者寥寥无几,即便小有成就即自称为家者更为少见。启功先生那样的名闻天下,却自称“中学⽣,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不成,低不就……”所以每当看见一些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人自称为书家、画家、艺术家这性子也恁急燥了一些。因为观其作品似乎与“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的境界还有些距离。尤其在艺术圈里成名成家虽是人之所愿,在自称上还是不要透支才好,否则徒留话柄,遗笑于人。当然也不是一刀切,撂地儿打把式卖野药儿的:三老四少,各位老大,在下铁金刚,又名小华佗;摆摊儿算卦的:夲人姓王名铁嘴,别号半仙;说相声的:我是科学家、我是大师、我是诗人等等,这些应该允许他们的自称,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表现手法。</p><p class="ql-block">人与人之间交流,不管是口头上还是书面上,与自称相对的还有人称。这里说的人称不是汉语语法意义的人称代词,也不是指由官方或机构册封的职务和职称,而是某个个体在民众中间对其带有的总体评价、认识。而这种评价和认识体现出对某个人的正邪、好恶、褒贬、毁誉,或赞美、或厌恶、或称颂,或诅咒等等。如宋江,人慷慨好义,江湖上人称及时雨,但他自称为郓城小吏;又如包公,铁面无私,人称包青天,而他自己却自称我包拯……。所以对人称所表示的尊意大多情况下不好自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比如一群人搞个雅集,每位雅士自我介绍:唱歌的说我是歌唱家赵大;拉琴的说我是演奏家钱二;唱戏的说我表演艺术家孙三;照相的说我是摄影家李四;写字的说我是书法家周五;然后我是画家、我是作家、我是诗人……。遇到这样的雅集或把人称当作自称,那么我们只当是到了相声大会,因为为了搞笑吹吹牛B吹的跟真的一样</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