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上篇)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b><i>  甘南我一直想去,皆因那片梵天净土。那里有信仰的力量,心中的净土和触摸心底的声音……</i></b></p><p class="ql-block"><b><i> 甘南,我心中的诗和远方,它有着最美丽的风景,也有着最真实的自己!</i></b></p> <p class="ql-block"><b><i>  当祥云缭绕着扎尕那雪山,江河奔流在甘南高原,风马旗守护着千年的梦想,格桑花绽放不老的容颜;当雄鹰俯瞰着黄河第一湾,骏马奔腾在桑科草原,尕海珍藏着不朽的传说,拉卜楞吟唱着神秘的寓言......我已从东方渐明行至梦中的甘南。</i></b></p> <p class="ql-block"><b><i>  此次甘南行程:兰州→临夏→合作→卓尼洛克之路→迭部扎尕那→碌曲郎木寺→若尔盖大草原→唐克→莲宝叶则→玛曲→夏河→兰州。</i></b></p> 临夏  刘家峡 <p class="ql-block"><b><i>  刘家峡镇,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扶持建造了刘家峡大坝水电工程,这在当时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坐落于黄河之上的由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该大坝由设计到竣工总共耗时17年,期间由于水位原因停工一年,刘家峡水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首座千瓦级水电站的诞生,无论是储水量还是发电量都在50个亿以上,为黄河流域的人带来了方便。</i></b></p> <p class="ql-block"><b><i>[定格:6月1日下午2点]</i></b></p> <p class="ql-block"><b><i>刘家峡洮河黄河交汇处</i></b></p> <p class="ql-block"><b><i>  黄洮交汇是黄河与洮河交汇形成的壮观景象,距刘家峡水电站1.5公里处,这是黄河和它的第二大支流洮河交汇的地方。浑浊灰黄的洮河与湛蓝清澈的黄河在此碰撞出奇妙的景象,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风景线,犹如两条巨龙相汇,因交汇处有一小山峰,故又称“二龙戏珠”。</i></b></p> <p class="ql-block"><b><i>刘家峡大桥</i></b></p> <p class="ql-block"><b><i>  刘家峡大桥为跨越刘家峡水库黄河支沟而设。大桥采用536m单跨桁式加劲梁悬索桥, 临夏侧边缆跨度148m,兰州川侧边缆跨度138m,桥梁全长568m。</i></b></p> <p class="ql-block"><b><i>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概只有李白的诗句才能描绘出黄河的磅礴浩荡了。</i></b></p> 临夏  八坊十三巷 <p class="ql-block"><b><i>  八坊十三巷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全域为步行街,主街长度1300多米,是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特色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景区。</i></b></p> <p class="ql-block"><b><i>[定格:6月1日晚上8点30分]</i></b></p> <p class="ql-block"><b><i>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回族人民生活的老城区,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的商人和宗教人士,来到八坊经商、传教和定居,先后建了八座清真寺及教坊。人们依寺而居,围坊而商,和睦共处,就形成了回民聚居区,得名“八坊”。</i></b></p> <p class="ql-block"><b><i>八坊十三巷咖啡屋</i></b></p> <p class="ql-block"><b><i>砖雕</i></b></p> <p class="ql-block"><b><i>  八坊十三巷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条街巷组成。</i></b></p> 合作  米拉日巴佛阁 <p class="ql-block"><b><i>  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i></b></p> <p class="ql-block"><b><i>[定格:6月2日上午9点30分]</i></b></p> <p class="ql-block"><b><i>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他在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色都变成了绿色,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i></b></p> <p class="ql-block"><b><i>  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i></b></p> <p class="ql-block"><b><i>  走进米拉日巴佛阁,就像走进了一个历史与文化的长廊。这里不仅有佛教的深厚底蕴,还有藏族的独特风情。当赤脚踏入佛阁内参拜时,心中不免又多了一份虔诚。</i></b></p> 卓尼--迭部  洛克之路 <p class="ql-block"><b><i>  所谓的洛克之路,即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当年选择的一条从甘南卓尼县扎古录乡前往迭部的科考路线,现在因为其具有的挑战性和一路上令人惊叹的美景而声名鹊起,成为甘南自驾的一条经典路线。全长100多公里,非铺装公路。</i></b></p> <p class="ql-block"><b><i>[定格:6月2日中午12点]</i></b></p> <p class="ql-block"><b><i>  “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边境,我面临着两条路:直接去青海,或转道去甘南” 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如今保存着洛克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说自己最终选择了后者,并与当时的卓尼土司杨积庆成了好朋友。</i></b></p> <p class="ql-block"><b><i>洛克之路中的贡巴寺</i></b></p> <p class="ql-block"><b><i>  贡巴寺,始建于一八八五年,是由在新疆抗击沙俄为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车巴沟石矿村人贡噶坚赞,也叫棍噶扎勒参或嘉穆巴图多普(即第一世喇嘛噶绕仓),在布达拉宫请示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后,谕示先于彼地建丁科扎仓(时轮学院),后再渐次建立其他扎仓,各静修院合并入内,并给丁科扎仓赐名“德钦曲林”的基础上逐步扩建统一其他各扎仓而成的一座颇具规模的藏传佛教寺院。</i></b></p> <p class="ql-block"><b><i>  寺内供奉着众多的三所依止圣物。有印度请来的镏金释尊像;自然生成的宗喀巴像;大理石释尊像、白度母象、莲花生大师语化天成像;五世达赖喇嘛金像,东印度塑造的释迦铜像;宗喀巴自塑像;宗喀巴语化像,商贾格勒理像,红石度母天成像。</i></b></p> <p class="ql-block"><b><i>洛克之路中的百年藏寨</i></b></p> <p class="ql-block"><b><i>  这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藏族村寨,规模和气势相当壮观,密密麻麻的藏式传统苫子房屋依山傍水而建,从低到高,错落有致,层层叠加,且每户之间,又有独木梯和架空的栈道相连,从远处眺望像悬挂在山坡之上,有藏版吊脚楼的感觉。这种建筑方式,在旧时还有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雄踞山坡之上的村寨,视野极佳,山脚下又有车巴河护村,形成一个自然天险,户户相通的建筑,组合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在遭受流寇入侵或者防盗防匪上,颇得地利。</i></b></p> <p class="ql-block"><b><i>  这种层层叠叠镶嵌在山坡上的苫子房,均按照“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习俗而建,房子外面是厚厚的夯土墙,苫子房顶上也用厚厚的黄土覆盖着,屋子里面是柏木或松木雕花板墙,房顶正中间开有2—3个小天窗, 光线从天窗中洒落下来形成的明暗对比,颇有一种艺术效果。它不华丽,却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i></b></p> <p class="ql-block"><b><i>洛克之路中的光盖山</i></b></p> <p class="ql-block"><b><i>  光盖山,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得名,是迭山山脉的一座山峰,拥有罕见的第四世纪冰川遗址。</i></b></p> <p class="ql-block"><b><i>  洛克到达迭部,惊叹这里绝美的原始自然风光,激动之余曾留下这样的感慨:“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i></b></p> <p class="ql-block"><b><i>  这段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公里”。途中的雪山、圣湖、蓝天,还有那围栏中的牦牛绵羊、傍晚时山谷间缭绕的炊烟……都让游客流连忘返。</i></b></p> 迭部  扎尕那 <p class="ql-block"><b><i>  扎尕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南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其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耸立的群山拱卫着东哇、业日、达日和代巴四个自然村落。</i></b></p> <p class="ql-block"><b><i>[定格:6月3日上午7点]</i></b></p> <p class="ql-block"><b><i>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多次来到扎尕那,这里给他留下深深的震撼,“我生平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记》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i></b></p> <p class="ql-block"><b><i>一线天</i></b></p> <p class="ql-block"><b><i>  从迭山高处俯瞰扎尕那,宛若一座浑然天成的“石头城”,有城门、护城河、聚落。进入石头城腹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藏式村寨,以及错落有致的踏板房,层层分布,户户相连,经幡迎风而动。</i></b></p> <p class="ql-block"><b><i>  扎尕那的藏族民居也颇具特色,它们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些白色,黄色的房屋与青山绿树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卷。</i></b></p> <p class="ql-block"><b><i>  许是因为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约瑟夫•洛克经典的描述,许是因为涅甘达娃山神的传说和它原本就有的古朴静谧,扎尕那,已经成了人们心中不可抗拒的梦。</i></b></p> <p class="ql-block"><b><i>  走在甘南的大地上,我似乎听到了这片土地的呼唤,那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它跨越了千山万水,穿透了时空的长河,静静地诉说着这里的一切。这些寂静而又深沉的声音,在我的心中悄然回响,如同一首古老的无言诗,诉说着这片神秘土地的千年守望。</i></b></p> <p class="ql-block"><b><i>  --2024年6月摄于甘南藏族自治州</i></b></p> <p class="ql-block"><b><i>备注:住宿和包车司机</i></b></p><p class="ql-block"><b><i>①临夏 珀兰蒂酒店</i></b></p><p class="ql-block"><b><i>②迭部 扎尕那旅行者之家</i></b></p><p class="ql-block"><b><i>③包车司机 姓许,13609378540</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