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西藏2:自驾G317(2024.5.15~6.9)

随梦而飞

第二篇:壮美之行317 <p class="ql-block">  317国道(或G317、成那线),四川成都至西藏那曲,全长2030千米,穿越了汉、羌、回、满、蒙、门巴、络巴、藏族(嘉绒、木雅、康巴、卫藏)等50余个民族的居聚区,从蜀中富饶的成都平原到藏北苍凉的羌塘高原,是一条景色原始壮丽、光影斑驳奇特的大道,被称为——川藏公路北线。</p><p class="ql-block"> 相比G318的热闹非凡,G317是孤寂的,被人们冷落。G317海拔较高,车辆很少,路况很好,只有极少部分路段维修造成通行不便。但沿途地形地貌多样,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p><p class="ql-block"> G317还是一条朝圣之路,沿线有色达五明佛学院、德格印经院、昌都强巴林寺、丁青孜珠寺等,宗教人文荟萃,是研究藏文化此生必走的一条自驾线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商定走G317回程。</p> 第16天:拉萨→日喀则 2024年5月30日<br>  拉萨→日喀则,361km,10小时10分<br>  8:10分从拉萨出发,途经雅鲁藏布江石碑、波孜山垭口(海拔3898米)、雅江河谷观景台,于10:40到达羊卓雍措景区游览。<br>  13:15沿G349往日喀则,途经江孜县卡若拉冰川、满拉水库、斯米拉山口(海拔4352米)、崇山古堡,好风景在路上。<br>  18:20到达日喀则,<br>  入住日喀则维也纳酒店。<br> 波孜山观景台 波孜山观景台海拔3898米,沿干涸的山沟和不长草的荒山中开出的盘山公路继续爬升,就到了雅江河谷观景台。 雅江河谷观景台 <p class="ql-block">  前往羊卓雍措必经雅江河谷观景台,海拔4280米。 这里可以全方位欣赏雅江河谷的优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一面是苍茫的黄土,一面是蜿蜒的雅鲁藏布江。当你走到石碑旁,放眼所见,蔚蓝的天际下是荒芜的黄沙山土,这样的景色对于生长在南方的我们而言还是非常震憾。</p> <p class="ql-block">  雅江发源于日喀则地区杰马央宗冰川,在曲水境内于拉萨河汇合后由西向东流去。从日喀则到拉萨之间的雅鲁藏布冮冲出大山形成状阔的峡谷。在湛蓝的天空下,气势烣宏浩瀚,展现独特的绝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雅江河谷,壮美无比。</p>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海拔4441米,它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div><div>  欣赏羊卓雍措有三个观景台。<br>  甘巴拉山口观景平台位于G349国道旁,海拔4998米,是俯瞰羊卓雍措的最高点。<br></div></div> 远朓羊卓雍措,碧蓝色的湖水连绵不绝,这一湾蓝色醉了我的心。 羊卓雍措,“心中的日月”。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观景台海拔4877米。</p><p class="ql-block"> 藏民们把藏鳌、牦牛、小羊打扮得漂漂亮亮,等着游客来拍照,每人20元。</p> <p class="ql-block">  羊卓雍措的每一滴湖水都闪耀着神秘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观景台可以到湖边嬉戏。 </p> <p class="ql-block">  微风吹过湖面,海鸥翩翩起舞。</p> 卡若拉冰川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就是卡若拉冰川,离公路只有三百多米,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从羊卓雍措出来,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p> <p class="ql-block">  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观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约有5020米,传说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p> 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一幅高原独特的风景画。 G349风光 <p class="ql-block">  G349国道被誉为西藏版的“独库公路”,你要不要自驾走一次?我们从羊卓雍措到日喀则,就走了一段G349,果然不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  虽说G318国道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早已名声在外,尤其是“此生必驾G318”是多数人进藏的必选之路。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去年底正式发布“中国最美公路”榜单。G317、G349、G549荣登“青藏高原区域”前三名。</p> 夹在G317和G318之间的G349,掩于华光之下,但串起茶马古道、官方驿道、唐番古道的是它;连接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冰峰雪山的是它;贯穿藏东南的柔情、藏北的狂野的也是它。 <p class="ql-block">  G349与G318有平行有交汇,它的风光明明是那么壮阔、宏伟,却以一种“含蓄”的姿态“躺平”在青藏高原。</p> 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的满拉水库是一个美丽的湖泊,素有“西藏第一坝”的美称,处于海拔4353米的斯米拉山口下的峡谷之中,如绿宝石一般镶嵌于苍茫的山体之间,不染一点人间烟尘。<div>  如果站在斯米拉山口俯瞰,是一幅绝美的画卷。</div> 崇山古堡 <p class="ql-block">  崇山古堡,位于西藏江孜县城里,是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的著名“宗山堡”。</p> <p class="ql-block">  宗山古堡遗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的雄踞山顶,海拔4020米,非常雄伟峻峭。</p> <p class="ql-block">  让江孜最享盛名的是它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1903年冬天,英国侵略军从亚东进犯江孜,遭到西藏军民的顽强抵抗。英军死伤惨重,被迫逃跑。1904年4月,英军再次攻打江孜,他们凭着先进的武器,滥杀无辜,西藏军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枪炮顽强抵抗两个多月,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武器落后及火药库意外爆炸,弹尽粮绝,抗英勇士全部壮烈牺牲。电影《红河谷》真实的再现了这段历史。</p> 从宗山古堡出发往日喀则方向行驶,沿途有很多人文和风景没来得及停下来细细品味,比如白居寺、第八世藏王宫遗址......<div>  这张照片也是途中抢拍。</div> 第17天:日喀则→拉孜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31日</p><p class="ql-block">  日喀则→拉孜,367km,10小时20分</p><p class="ql-block">  9:00参观扎什伦布寺,约2小时。</p><p class="ql-block">  11:00出发前往西林观景台(洛子峰观景台),想一睹珠峰风采。</p><p class="ql-block">  15:10进入珠峰保护区(定结县),无奈风沙漫天,无缘得见。</p><p class="ql-block">  16:00往定日县,遇龙卷风。</p><p class="ql-block">  17:12到达珠峰观景台,终于见到你——珠穆朗玛峰。</p><p class="ql-block">  18:25翻越嘉措拉山垭口,海拔5248米。</p><p class="ql-block">  19:20到达拉孜县。</p><p class="ql-block">  入住拉孜维也纳酒店。</p> 扎什伦布寺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日喀则城西北的尼玛日山上,依山而筑,殿堂叠耸,气势恢弘,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 </p> <p class="ql-block">  进入并不引人注目的山门,眼前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庞大建筑群。从左到右:世界上最大强巴佛(弥勒佛)殿、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四世班禅大师灵塔殿、五至九世班禅大师灵塔殿、展佛台。</p><p class="ql-block"> 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过去佛(无量光佛)、现在佛(释加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这三幅刺绣佛像展挂在高32米的展佛台上,僧众和信徒顶礼膜拜,敬献哈达。</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是明朝正统十二年,由宗喀巴弟子,一世达赖根敦朱巴主持兴建,历时12年方才建成,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p><p class="ql-block"> 自四世班禅之后,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p> <p class="ql-block">  白塔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它作为一种象征宝物,供信徒顶礼膜拜,同时又是具有威慑力量能够压制一切邪恶的神圣之物,供信徒们朝拜祈祷,蕴含着藏民对生命、自然和信仰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p> 这棵被称为神树的灯芯树,是由一种一半是枯的,一半是活的名叫互叶醉鱼草生长而成,藏民用此树柔软的枝条裹上棉布用作酥油灯的灯芯。<div>  这几株里最古老的有近500年的历史了。</div> <p class="ql-block">  寺院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强巴佛就是汉地佛教的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汉传的弥勒佛基本是以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大肚子的布袋和尚形象,而藏传弥勒佛法相庄严慈悲、英俊绝美,给人舒心祥和之感。</p><p class="ql-block"> 强巴佛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禅主持修建,是扎什伦布寺最著名的殿堂,因其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铜质强巴佛像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一至三世班禅的灵塔祀殿没有修建在扎什伦布寺。一世班禅曾任甘丹寺第三任池巴(住持),圆寂后灵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禅生前任恩贡寺池巴,圆寂后其灵塔均修建在恩贡寺。</p> <p class="ql-block">  曲康吉,是四世班禅的灵塔殿,十分豪华,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时间,于公元1666年建成,花费黄金2700余两 ,白银3.3万两,铜7.8万斤,绸缎9000余尺,此外,还有珊瑚、珍珠、玛瑙、松耳石等共7000多颗,色彩缤纷,荣耀华贵。</p> <p class="ql-block">  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内有五至九世班禅遗骨,分装在5个檀香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里。十世班禅大师为其开光,摸顶三天,第四天圆寂在寺内夏宫。</p> <p class="ql-block">  “释颂南捷"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释颂南捷"大殿,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p> <p class="ql-block">  措钦大殿又称大雄宝殿,由5世达赖所建,为该寺最早建筑,历时12年建成。殿前有一个500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大殿内同时可容2000多人诵经。</p> <p class="ql-block">  这是僧侣的住处。</p> 这座象征吉祥的寺院,以其金碧辉煌的建筑、精美绝伦的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留给世人太多的惊叹,是藏族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和定结县,珠峰分属于定日县的扎西宗乡和曲当乡,因此这里是核心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高原生态系统。 为了到西林观景台看珠峰,我们从扎什伦布寺出发往定结县,沿S303行驶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进入珠峰保护区,道路两旁长满了黄黄的植物,密密麻麻,被沙土覆盖。 离西林(洛子峰)观景台约10km,一片沙尘,铺天盖地。车子向前开,黄沙迎面来,看不清前路。这是第一次体验风沙肆虐的威力。 观景台被黄沙遮了眼,根本看不到珠峰,风很大,下车后人也站不稳,眼睛也睁不开,沙子只往嘴里钻。<br>  这个怒发冲冠的造型是大自然的杰作。<br> 我们不甘心,又驱车前往定日县的观景台,期望能一睹珠峰的真颜。这一路视野开阔,风光带有悠远的古韵。 远古的楼兰是否这般模样。 在西藏行驶,永远不知道远处等待你的是何种风景。不管是荒漠的苍凉,还是草原的生机,都带来无限惊喜。 偶遇的风沙和龙卷风让我们也开了眼。 <p class="ql-block">  到达珠峰观景台,这里海拔4536米,这个观景台距离珠峰还有近130公里。</p> <p class="ql-block">  远方的雪山,可是我梦想一见的神山。</p> <div>  终于见到你,珠穆朗玛峰。<br></div> 今天天气晴朗,能用眼睛看到,用手机拍到珠峰,真的非常幸运。 嘉措拉山 嘉措拉山口,也称定日界,这里也是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口,海拔5248米。藏民在山口扯起经幡,经幡用蓝白红绿黄5种颜色,以其强烈大胆同那天地的单调达成了平衡。 在海拔4000米以上植被稀少,天空细腻柔软,山地粗砺坚硬。视野的上半部是纯净的瓦蓝色,下半部是单调的赭红和灰黄。除了灰色的山路,几乎没有生命痕迹。 透过车窗,沿路的风景一闪而过。 第18天:拉孜→当雄 2024年6月1日<br>  拉孜→当雄,484km,9小时35分<br>  9:05从拉孜县城出发,计划经措拉山、雪拔拉山、羊八井到当雄。<div>  13:10在尼木县麻江乡朗堆村遇到村民在举行青少年赛马,我们正好感受一下节日的氛围。这里可以看到海拔7048米的琼穆岗嘎雪山。<br>  16:08翻越雪格拉山垭口,海拔5411米,这是我们翻越的最高山口。<br>  16:58到达羊八井镇,本打算美美地泡个温泉解解乏,谁知温泉早就干了,我们只能继续前行。<br>  17:50到达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看到了念青唐古拉峰,运气真是不一般。<br>  18:35到达当雄县。<br>  入住当雄县城白云酒店,海拔4200米。<br></div> 早晨准备出发时,发现右后轮胎漏气了,被钉子扎破,补胎后继续前进。<div>  藏区还是有一些不良路面,稍不留神碎石、细小杂物容易扎破轮胎,万一在路上出现状况就比较麻烦。</div> 赛马 我们沿S304行驶到尼木县麻江乡朗堆村时,道路旁的山坡草原上聚集了很多藏民,原来这里在举行青少年赛马。 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与藏民们同乐。 <p class="ql-block">  藏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加入观礼和拍照,一位长者还将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了我的脖子上,这一刻我真的非常感动,感受到藏民们的淳朴和友好。</p> <p class="ql-block">  比赛获胜者会得到众人的祝贺和丰厚的奖励。我们也来沾沾喜气。</p> <p class="ql-block">  孩子纯真的笑脸,让世界充满友爱。</p> 琼穆岗嘎雪山 琼穆岗嘎雪山坐落在西藏拉萨尼木县境内,主峰海拔高达7048米,是尼木县第一大河——尼木河的发源地,也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端最高峰。<br>  蓝天映衬雪峰,给人以震撼与遐想。<br> 雪格拉山 雪格拉山属于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西藏S304省道羊大线途经此地,垭口海拔5411米。<div>  这是此行我们翻过的最高的垭口。</div> 从垭口俯瞰,雄浑的山体,山谷里弯弯曲曲的路,在蓝天白云下无比壮阔。 羊八井 羊八井镇,位于距拉萨90多公里的羊八井盆地,以地热资源闻名。<div>  连日来舟车劳顿,原打算在此地泡个温泉放松一下,却被告知已无水可泡,只得悻悻离开。<br></div> 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 <p class="ql-block">  念青唐古拉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海拔7162米。</p><p class="ql-block"> 这个“观景台”是G109公路边一个临时停靠点,一排普通房子带小卖部、卫生间,以及一个面积不算很大的停车场。公路旁,经幡随风飘动;远处,群山巍巍,白雪皑皑。蓝天,白云,雪山,还有黑的白的牦牛,以及迎风而舞的经幡,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纳木措,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如同头缠锦锻,身披铠甲的英武之神,高高地矗立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峡谷之上。</p> 第19天:当雄→那曲→索县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日</p><p class="ql-block">当雄→那曲→索县,552km,10小时35分</p><p class="ql-block">  8:25出发,9:06到达那根拉山口,这里是欣赏纳木措湖的最高点。纳木措湖景区门票210元∕人,我们这次没有直接进景区,而是在景区游客中心处直接沿班戈县方向,导航马泥洋塘,约14km就能到纳木措湖边游玩。</p><p class="ql-block">  13:40到达那曲市,简单午餐后开始了沿G317行驶的返回之旅。</p><p class="ql-block">  17:07翻越岗拉山口,海拔4824米。</p><p class="ql-block"> 在抵达索县前有一段数10km的路段局部损毁,且有大约3km破损严重,十分颠簸。</p><p class="ql-block">  19:00到达赞丹寺。</p><p class="ql-block">  入住索县索秀雪渝酒店。</p> 那根拉山 那根拉山口是从当雄县前往纳木措的必经之地。虽然山口海拔5190米,但我们早已适应高海拔,所以并没有不适。 山口风很大,经幡在狂风的吹舞下,被拉紧了,兜成半圆形,还发出哗哗的巨响。<div>  那根拉山跟周围平缓的山体不太一样,其山顶有一片凸起的小石柱非常抢眼,有点像小石钟乳,连成片的感觉又有点像藏族喇嘛的鸡冠帽一样,十分奇特。<br></div> 我们到得很早,站在5000多米的垭口还是感到阵阵凉意,来不及和藏民多交流匆匆离去。<div>  在高原感冒了可不是件好事哟。</div> 远远地可以望见纳木措,在一片黄土蓝天之间,纳木措真如同一个宝镜,湛蓝一片,看上去平静而安宁。那种蓝是一种纯净天空的颜色,蓝得让人惊叹,看着看着,心也跟着安静下来,这大概就是神湖的力量吧。 纳木措 纳木措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它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 "青藏高原湖区"。 纳木措景区门票每人210元,我们采取了另一种游玩方式。驱车到达纳木措游客中心后没有进入,而是沿班戈线方向导航马泥洋塘(14km)到了湖边。 水天一色,海鸥自由飞翔。<br> 湖边游客很少,可以好好享受这里的宁静和安详。 和海鸥一起放飞吧。 我们是快乐的好旅伴。 旅途风光 从当雄上京藏高速,风景优美。左边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右边是青藏铁路、草原和村庄,目不暇接。 G317车少,风景更加大气磅礴。来不及举起相机、手机,冰川、河谷、草原就从眼前划过。 在到达索县之前有数十公里的路段破损, 接近那曲市比如县扎拉乡有大约3公里长的泥泞、炮弹坑路面,路段严重损毁,加之正在下雨, 我们小心翼翼前行。但道路两旁的风景不错,正所谓“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 行至索县热瓦乡央达村境内,穿行在峡谷中,索曲河绕峭壁蜿蜒。红色的山体上点点绿植履盖,看着挺养眼。<br> 雨过天晴,彩虹也露出了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 赞丹寺 出索县沿317国道巴青方向1公里,就看到山上的赞丹寺。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建在1668年五世达赖之时,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修建在雅拉多山顶上,海拔4100米,形态酷似布达拉宫。 <div>  赞丹寺气势雄伟壮观,分红白两个建筑群——白宫和红宫。居中的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两旁和后面是白宫,是僧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div> 藏民围着经筒转经,这已经成为了藏民们的必修功课,这种虔诚和坚持令人钦佩。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转经筒,在赞丹寺有很多。 我们到达赞丹寺时已经晚上7点,但西藏还没有天黑,寺院的主持亲自带领我们参观,给我们作讲解。听说我们来自毛主席家乡,都树大姆指。 在赞丹寺山顶俯瞰索县县城。 第20天:索县→巴青→丁青→类乌齐 2024年6月3日<br>  索县→巴青→丁青→类乌齐,425km,9小时40分<br>  8:00,天空下雨,吃早餐时遇到几位骑行者,还有俩位女骑手,佩服。进藏路上很多人都以自已的方式践行着对自已的誓言。<br>  我们沿G317行驶,经巴青县城,翻越安吾拉山口(海拔5089m),见到了布加雪山群。<br>  10:35来到穹雄沟景区观看布加冰川。<br>  12:46穿过斜拉山隧道,再次目睹雪山环绕。<br>  行驶到丁青县境内,13:30到达达吉寺稍作参观,遥望扎西列寺,翻越琼涅拉山,垭口海拔 4430m,走了一段约11km长的碎石路。<div>  16:52翻越杰嘎尔拉山,垭口海拔4688米。</div><div> 17:40到达类乌齐县。<br>  入住类乌齐县星火富氧大酒店。<br></div> 安吾拉山 行走在川藏北线317国道上,一路雪山林立,风景优美,宛如行走在画中,而巴青县的安吾拉山口则更是美得犹如仙境。 我们绕布加雪山群行驶,只可惜天空阴沉,还下着小雨,云雾绕在雪山半腰,雪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 布加冰川 为了去看布加冰川,我们从G317转道下去12.8km,到了一个小村庄——索县荣布镇约雄村。村庄口拉起了一条绳子,一位小姑娘在收费,每人15元。小姑娘腼腆的笑容纯朴可爱。 进入这个村子,田园风光尽在眼前。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绵延壮美的雪山,洁白无瑕的冰川,碧绿如玉的湖泊、广袤无垠的草地,成群的牛羊,还有袅袅炊烟的村庄带来的人间烟火气。</p> 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到达冰川还有4km的烂泥路,雾色中显得有几分神秘。 冰川若隐若现,似披上了一层白纱,朦朦胧胧、羞羞答答。 斜拉山隧道 <p class="ql-block">  斜拉山路段历来路况差,沿线滑坡、山体垮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尤其冬季山上积雪厚逾50cm,道路行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  斜拉山隧道海拔4430米,主洞全长4088米,2019年9月30日通车。贯通后缩短原路线里程10.6公里,可节省翻山时间40分钟。</p> 进入斜拉山隧道,又进入了茫茫雪原。 风雪交加行路难。 琼涅拉山 翻越琼涅拉山垭口,海拔4430米。这对于骑行者来说是艰难的挑战。 旅途见闻 我们沿G317行驶到昌都市丁青县,路旁一座寺庙让我们停了下来,一块立着的石碑上写着本教达吉寺。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女子寺院,川藏北线上洗涤心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去看了看,寺内没有见到僧人,匆匆离开。</p> 扎西列寺也在丁青县G317国道旁,我们行进中拍摄了这张照片。<div>  这是一座格鲁派寺院,立在高高的山峰上,海拔约3900米。山下是草原、河流、村庄。</div> 途中有车从上面的羊肠小道坠落,路上行车千万小心谨慎。 <p class="ql-block">  公路旁发现两只秃鹫,可能附近有天葬台。我们四处观望,果然在山上有个平台。</p><p class="ql-block"> 天葬是西藏的一种葬礼仪式,他们认为这是对死者生命的轮回和尊重,是人最后的布施。</p> 丁青县处于横断山脉的藏东峡谷地带,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藏北草原向横断山脉过渡的地势构成了丁青独特的河谷、平坝、崇山峻岭的自然景观。 我们在峡谷中冒雨穿行,两旁陡峭的山谷夹持着路面蜿蜒向前。路上不时有骑着摩托车,后座上带着小孩的人冒雨赶路,估计是接孩子放学。风吹在脸上,雨打在身上,求学之路着实不易。 路边可以见到很多帐篷,这些帐篷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带着好奇访问了这里的藏民,他们告诉我:这是他们自己的临时住所,这个季节可以到山上挖虫草。 孜珠寺 <p class="ql-block">  丁青县有座著名的寺院——孜珠寺,建于昌都市丁青县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说孜珠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p><p class="ql-block">  我们幕名而来,行驶到一段山路前停下了。这是一段11公里长的未铺装的碎石路,坡陡弯急,但这也是去孜珠寺的必经之路。由于下雨,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放弃了继续爬山,只能留点遗憾,用网上的照片聊以安慰。</p> 第21天:类乌齐→昌都市→德格 2024年6月4日<br>  类乌齐→昌都市→德格,437km,12小时40分<br>  7:50沿西澜公路G214行驶,过珠角拉山隧道。<br>  9:40经过昌都市,城市建设非常好,既有藏式风格,也具现代气息。<br>  9:52到达强巴林寺参观。<br>  12:00到达卡若遗址,已经没有什么古迹存在。<br>  13:05沿澜沧江行驶,经过江达县城。<br>  18:00到达瓦拉五明佛学院短暂参观,经矮拉山隧道到岗托,参观十八军军营旧址和西藏解放第一村。<div>  19:50过四川德格县检查站安检,离开西藏进入四川地界。<br>  20:30到达德格县城。<br>  入住德格巴宫大酒店。<br></div> 珠角拉山隧道 珠角拉山位于G317线上,海拔4688米,山路崎岖狭窄。2019年9月26日珠角拉山隧道通车,全长4600米,与此前翻山越岭的道路相比,隧道将行车路程缩短19.6公里,时间缩短近1小时。 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昂曲和扎曲两水交汇处,它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 1444年创建的。 寺内主佛为强巴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div>  有寺院,就有信徒围着转圈,乐此不疲。</div> 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仿佛时光倒流,进入一个充满宗教庄严和历史沉淀的时空。 强巴林寺的殿堂为藏式建筑风格。内有金顶一座,楼台院宇,宏阔壮丽。寺内藏有数以万计的佛像、文物,还有大批藏文经典。 这是僧人的宿舍,我们就此访问了一位在此学习的僧侣。 这位名叫斯拉格杰的僧侣在这里已经学习了四年,一个师傅带二位僧人,住在一个套间里。现在正是放假10天,其他僧人都回家了,他还在这里学习。他虽不识汉字,但会讲流利的汉语,和他交流很顺畅。 屋子里摆满了经书,还有一些生活用品,生活起居都在这里。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捐助分配给个人。 这些沙发平时坐着读书,晚上则当床用。 他已经28岁了,会背诵很多经书,他的理想是不断学习,成为高僧。祝愿他心想事成。 卡若遗址 <p class="ql-block">  卡若遗址是一处非常有价值的原始社会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镇卡若村。卡若遗址的发掘证明西藏高原自古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将西藏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同时也说明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文明主干。</p> 圆底房屋 <div>  这种圆底房屋建筑在卡诺遗址中发现有10套,一般在10-16平方米之内。房屋中央有石头砌成的炉灶,室内和房屋四周有均匀分布的柱洞。</div> 草拌泥墙半地穴式房屋<div>  这种房屋在卡诺遗址内共发现12座,其特点是房基为一方形或圆形地穴,穴壁或垂直,或略向外倾斜,地穴四周修有墙壁。根据墙壁结构不同可分为草拌泥墙房屋和石砌房屋。 </div> 石墙半地穴式房屋<div>  此类建筑在遗址内发现3座,地穴口大底小,四壁略向外倾斜,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约25-32平方米,穴深1米左右,依着穴壁砌有石墙。</div> 瓦拉寺 康藏著名的萨迦瓦拉寺坐落在孔雀开屏之地,是昌都市影响较大的早期萨迦派寺庙之一。该寺建于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由萨迦初祖贡嘎宁波创立。<div>  瓦拉寺由瓦拉寺(主寺)、德钦山上的“瓦拉德钦日追寺”、五明佛学院三部分组成。瓦拉寺主体和新修的瓦拉五明佛学院均在山坳之中。<br></div> <p class="ql-block">  寺庙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其镇寺之宝是一尊极为精致的释迦牟尼铜质镀金佛像和一尊由柳树雕刻而成的护法神像,据传是当年八思巴途经瓦拉寺时赠送的。</p> 瓦拉五明佛学院,1998年创办,位于西藏昌都江达县瓦拉寺旁。 这是一所显密圆融、不分宗派、学修并重的大型佛学院,也是萨迦传承在国内最大的佛学院。 寺院斜对面的山腰之上是德钦日追寺。这里接受的僧侣是闭关修行僧。 绝壁上修的碉堡式的小房子,是僧人们闭关修行之所。闭关期间,修行者独自住在小房内,只喝水、吃少量食物,整日打坐悟经,一般2-4年方可修成出关。 矮拉山隧道 <p class="ql-block">  矮拉山隧道地处国道317线西藏江达县与四川德格县交界处,是中国西藏境内国道317线的第一个特长隧道,主洞总长4800米,隧址海拔3970米,2018年2月3日,矮拉山南北隧道贯通。</p> 西藏解放第一村 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70多年前,一艘艘牛皮船载着“金珠玛米”,带着伟大使命,踏着金沙江的咆哮走向雪域高原。于是,在这块土地上,冉冉升起了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 进军西藏,历史选择了第18军。 风景在路上 行至江达县境内,途中景色变幻,抓拍瞬间皆美景。 <p class="ql-block">  在山水间纵横驰骋。</p> <p class="ql-block">  在岗托,无论是广袤无垠的草原,还是白雪皑皑的山峰,都令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昌都市,别称“康巴”,藏东明珠,城市建筑别具一格。我们在此短暂停留午餐。</p> 第22天:德格→色达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5日</p><p class="ql-block"> 德格→色达,351km,9小时30分</p><p class="ql-block"> 早上在入住的德格巴宫大酒店吃了藏式早餐。</p><p class="ql-block"> 8:30参观德格印经院。</p><p class="ql-block"> 10:00经雀儿山隧道、沿G317行驶,一路看到很多寺院和无限风光。</p><p class="ql-block"> 13:20到达甘孜县城午餐后,去甘孜寺短暂参观,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15:00到达格萨尔王城打卡。</p><p class="ql-block"> 翻越乃龙山垭口(海拔4580米),于18:00到达色达县城。</p><p class="ql-block">  入住色达圣地莲花大酒店。</p> 我们住的德格巴宫大酒店就在德格印经院旁边,坐在酒店就能看到。酒店有中式和藏式早餐可供选择,我们向藏民请教做了糌粑。 德格印经院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的盛名,被称为“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版式最独特、雕刻最精良、字体最精美、校对最严密、保护最完好的藏文传统雕版印刷馆。</p><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有近300年的历史,院藏雕版有不少珍本、孤本,堪称“中国活版印刷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p><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 对于藏族同胞来说,这里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围着印经院转经的人群声势浩大,据说绕满1111圈就可算修行圆满,因此不管是开馆还是闭馆,无论早晨还是傍晚,都有无数虔诚的民众在印经院的墙下转经、叩拜。</p> 狭长寂静的山谷中,藏式建筑群分布在河谷两岸,两旁的民居聚集起来向山边靠拢,山凹处,一座形似庙宇的红色建筑赫然而起,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德格印经院。背面依山而建的这些房子是当地人的住房,与印经院的风格浑然一体。 <p class="ql-block">  在印经院的库房里,存放着33万多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它们是藏族文化的长城,文化的史诗,文化的奇迹,仅看看印版的制作就会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始终延续着传统的印经方式,印刷工艺可分为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又可细分为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既是流水作业,又相互交叉,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来到德格,参观了印制经书的工艺过程。 </p><p class="ql-block">  印刷是整个工艺流程中工人负荷较重、工序相对较多的关键部分。</p><p class="ql-block">  每个印刷组有一人专门负责到经版库取印版,供组内负责印刷的人使用。印刷工二人一组,一高一矮相对而坐,印版就放置在俩人之 间的斜板上。高坐的人负责接纸并准确固定印版与印纸之间的一拓面,以及在印版上滚墨;矮坐的人则一边递纸,一边持卷布干滚筒,自上而下双手推过,迅速扬起已印刷的书页放置一旁,动作熟练,如此周而复始。</p> 用完后的印版由专门的洗版工人在木质水槽沟清洗,晾干后涂上酥油放回原架,这样才能保证印版百年不腐。 印制好的经书会再次校对,确认无误后再装订。 将印制好的经书压平整。 装订组先对号进行分拣,检索无误后,再装订成册。 印版出现破损或错误时,师傅正在查验和修复。 就如“高原红”是藏族人的象征和骄傲一样,“朱砂印”就是德格城的标志和荣耀。 德格版书籍不但畅行于整个藏区,还流传到汉、蒙等地区和国外,它不仅以兼容并蓄、版本良好、印刷考究闻名于世,而且也以其收藏各类印版的数量丰富、内容完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德格印经院的一代代工匠,将一行行经文从斑驳经版和泛黄纸张之间精准雕印出来,使最原始的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下来,跻身于世界文化宝库之列。 甘孜寺 <p class="ql-block">  甘孜寺坐落在甘孜县城边的山坡上,建筑风格属藏、汉结合。</p> <p class="ql-block">  寺庙系格鲁派,已经有339年历史,八零年前后重建。</p> 甘孜县城 甘孜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历史上素有“商品集散腹地、兵家常争要地、康区稳定重地”之称,国道317线横贯全境。 从甘孜寺极目远眺,甘孜县城美景尽收眼底。 县城内房屋格局具有藏族风格,排列整齐,街道干净有序。 朱德旧居。 红军和甘孜老百姓结下的深厚情谊,在长征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甘孜胜利会师,壮大了北上共同抗日力量,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奠定了基础。 格萨尔王城 <p class="ql-block">  格萨尔王城建于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遗址之上。王城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建成一条主道、一座王宫,依照格萨尔的传奇一生,勾勒出最完整的一条生平序线,绘就了一幅格萨尔生平文化的立体画卷,是格萨尔文化元素最集中、藏式建筑景观最多样、旅游要素最齐全的文化旅游新地标。</p> 王城的标志性建筑森珠达孜王宫,在静态的文化展示与动态的文化体验中,呈现出格萨尔王征战四方、造福百姓的千秋善业,再现了醇厚的人文风情。 乃龙山 乃龙山是朵康地区闻名遐迩的神山,其垭口海拔4580米。 <p class="ql-block">  站在垭口俯瞰,视野绝佳的盘山公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如此震撼的雪域风光让我们陶醉。</p><p class="ql-block"> 从甘孜县到色达翻越了几座高山,且弯陡急,比G318上的72拐险峻多了,只是G317车少, 我们成了孤独的旅行者。</p>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  G317的沿途风景比G318更胜一筹,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公路边几乎相隔不远就有一座寺院,且规模宏大,造型各异,让人惊叹,真不愧是一条朝圣之路。</p> 这是德格县错阿镇马达村的一座大型寺院——扎西特林寺。周围由“马哈噶拉神山”和“护法神山”环抱。 它位于甘孜州德格玉隆地区措阿乡超统村的马头金刚神山之上的,是一座修行闭关中心。寺院四周山峰秀丽、树木葱郁,天然条件的加持使得这片修行之地更显静谧。 在沿途的风景里,总能时不时地看见一些小白塔,藏人每天起床都要沿着边上走上三圈,他们十分的虔诚。在每一个藏民村里住的房子都很简朴,而他们的佛堂却十分的宽广辉煌。后来了解到,每个藏民一旦有了收入就把70%以上的钱全部捐给了佛堂,可见是多么的虔诚。 东嘎寺是藏区著名的红教寺庙之一,也是色达三大寺院之一,坐落在一座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div>  该寺由第一世东嘎活佛桑桑邬金大师创建于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div><div> 寺院建筑色彩艳丽夺目,站在东嘎寺前,可俯瞰整个金马草原,还可远观雪山,辽阔壮丽的风光让人心动不已。<br></div> 金马草原,绿草如茵,开满了鲜花,徜徉在这片开阔的草原上,享受神圣动人的草原风情。 达通玛大草原位于甘孜县城西北部,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恰似天空下一块巨大的绿毯。那种辽阔悠远的美丽,令人如醉如痴。 第23天:色达→丹巴 2024年6月6日<br>  色达→丹巴,385km,10小时40分<br>  7:40从色达县城出发,沿班玛→色达的G548公路行驶。 <div>  8:10到达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参观。<br>  11:40在G548公路边的一户农家午餐后继续前行,到达炉霍县城后沿G350(中国熊猫大道)经瓦达、道孚县进入八美镇。沿途的虾拉沱风光、龙灯草原、亚拉雪山风景优美。<br>  18:20到达丹巴县城。<br>  入住丹巴东北情文化主题酒店。<br></div> 色达嘛荣五明佛学院 <p class="ql-block">  参观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需要提前预约的,我们在线上没有约到票,只能昨天赶到色达县金马草原旅游集散中心,约到了第二天下午16:20的参观卷,我们不想耽搁一天时间,于是今天8:10开车到了佛学院附近,四周都设了关卡无法进入,这时有当地人过来搭话,可以带我们走他们村子进去(当然是要付费的)。于是我们4人坐上了他们的小车沿着后山村道行驶了一段,被告知要换坐摩托上山。抬头一看汽车确实上不去,山上根本没有路,只有摩托车碾过的痕迹。4位车手骑着简单的摩托车,也没有头盔,带着我们风驰电掣般在崎岖的山路上狂奔,只有加大油门才能冲过沟壑纵横的山坡,有时车子连人一起跳了起来,比坐过山车更心惊胆颤,稍不留神后果不堪设想。上车容易下车难,我只能紧紧地抱住骑手,有时不敢睁眼,心里祈祷一切平安……就这样在山上骑行了约5分多钟才到达佛学院的山顶。这真是惊险无比的5分钟,体验了一把生死时速,我也真佩服骑手(当地村民)的高超车技,也为他们和像我一样的游客担忧。</p><p class="ql-block">  应该和这位骑手合个影,他们也没有空闲,又急忙下山揽活去了。</p> 现在看到这样的山路图片,想想当时的情形仍然后怕。 <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到达山顶不一会就下起了冰雹,接着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我们4人在空旷的山顶无处躲藏,地处海拔3800米的山顶我们也跑不快,只能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从头到脚淋得透湿。幸亏我的专业户外衣鞋保护了我,得以免受雨水的侵袭,为品牌点个赞。</p> 雨时大时小时停,我们沿着佛学院的街道走走停停,这是铺满山崖的红色佛国,雨中的色达佛学院依然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灵的震憾。 色达,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也是朝圣之旅的终点。群山之中的那一抹红,成为内心深处向往的地方。 五明佛学院,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学院,有男女学员分别学习,学院内设有公交车站、邮局和快递站等,生活设施齐备。 一座座红色房屋是由学员家庭自己建造的,所以有些凌乱,但都是统一的红色。 走进色达,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漫山遍野绛红的房屋,连绵几公里,住着成千上万的喇嘛和觉姆,只需匆匆一眼,就会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山间的那片红,虔诚的信徒,可以治愈一切。 总要来一趟色达吧,感受红色佛国不灭的信仰。 旅途风光 在G548公路旁一户农家午餐和休息,晒晒太阳,喝口热茶,过上一会当地人的生活。 在炉霍县,有一个美丽富饶的盛产青稞的藏族村庄,是甘孜高原少有的重要粮仓,它就是虾拉沱镇瓦达村。 鲜水河从这里流过,形成两岸数十公里的天然湿地。 林木草场,牦牛成群,沿途风光美不胜收。 山路弯弯,我们不知走过了多少这样的盘山路,从山脚爬升到山顶,又飞旋而下,像坐过山车一样过瘾。 一栋栋小屋点缀在大山深处。 分布于川藏公路两侧,甘孜州道孚县龙灯乡境内的龙灯草原,坦荡宽阔。当年格萨尔王曾在龙灯大草原安营扎寨,因而这片草原在藏语叫作“格萨尔通”,意为“格萨尔王征战过的草原”。 大自然神来之笔,这描绘的又是怎样的寓意? <p class="ql-block">  八美,一个充满幻想的地名,进入道孚县八美镇,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行道树笔直挺拔,在高原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仿若直入天际。</p> 亚拉雪山在向我们招手。这是康巴地区一座著名的神山,海拔5884米。 第24天:丹巴→映秀 2024年6月7日<br>  丹巴→映秀,253km,10小时<br>  8:50从丹巴县城出发,到甲居藏寨游览约1小时。<br>  10:00出发沿中国熊猫大道G350到小金县达维镇午餐。打卡红一、红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br>  13:25到达四姑娘山双桥沟景区游览2.5小时。<br>  16:05出发赶往映秀,途经盘山中遇大雾,能见度不足5米。<br>  18:40到达映秀镇。<br>  入住映秀镇27号小院。<br>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距县城约8公里。<br>  “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br> <p class="ql-block">  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p> <p class="ql-block">  甲居藏寨象群星撒落般座落在依山倾斜,起伏向上的缓坡上,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村子藏在世外犹如彼岸,独享人间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象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的胸襟,凭任山寨安然躺在怀中。</p> <p class="ql-block">  达维会师纪念碑,位于四川省小金县城的达维,是长征时红一方面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地。一、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新的历史性转折,为缅怀红军的这段历史,当年会师的达维桥已授名为达维会师桥,并立碑铭记。</p> 四姑娘山 <p class="ql-block">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小金县和理县之间,为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的最高峰。双桥沟景区是四姑娘山景区三沟之一,全长40余公里,沟口海拔约2900米,沟尾红杉林海拔达到3840米,垂直高度攀升近1000米。</p> <p class="ql-block">  进景区游玩要乘坐景区观光车,每个站点都可上下。</p><p class="ql-block"> 红杉林在最后,也是景区海拔最高的地方,但这个海拔对于在藏区游玩了20多天的我们一点也不成问题,如履平地。看多了雪山的我们对这里的景色早已司空见惯,倒是腊排骨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  沟内山势陡峭,曲折幽深,山水相依,草木相间,宛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  山间绿树成荫,溪流碧绿如玉,这片山水之美,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绿意盎然的草地,宛如一片柔软的地毯,向四面八方延伸,直至融入远方的山脚下,草地上的人儿尽情欢笑。</p> <p class="ql-block">  斯古拉措海拔3588米,传说是四姑娘沐浴的圣湖。这是一个因泥石流冲击而自然形成的堰塞湖,湖水清澈,枯木老树静立,湖水中山体、沟壑、雪峰、奇岩倒映,树木、草地环绕,异彩纷呈,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峰,海拔5240米,由于其特殊的岩石构造,是攀岩的好场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日本团队多次攀岩,最终成功登顶。</p><p class="ql-block"> 2003年9月,来自欧洲的两位室外攀岩高手也登上了布达拉峰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  隆珠措海拔3490米,是双桥沟主要景点之一。由于山洪冲刷泥沙淤积阻塞,导致河流改道,淹死了原本在陆地生长的沙棘树。溪水中含有丰富化合物,沙棘树根部附积了大量钙质,从而死而不倒,成为双桥沟神话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从四姑娘山出发前往映秀,途中在盘山公路上大雾来袭,能见度不足5米,白茫茫一片。山路陡峭,弯道极多,司长游侠把安全带都松开了,恨不得把眼睛贴在挡风玻璃上去看路,云里雾里转下了山,好险。</p> 第25天:映秀→成都→乐至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8日</p><p class="ql-block">映秀→成都→乐至,238km,10小时40分</p><p class="ql-block"> 早晨在映秀镇上吃完早餐,参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和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9:50沿G213行驶,于11:10到达都江堰游览约2小时。</p><p class="ql-block"> 15:15到达三星堆参观。</p><p class="ql-block"> 18:40到达乐至县。</p><p class="ql-block"> 入住乐至江南商务印象酒店。</p> 映秀镇 <p class="ql-block">  映秀镇是阿坝州南大门。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的强烈地震,震中为映秀镇,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发生时,汶川县映秀镇有常住人口6641人,加上流动人口共1万余人,地震发生后,生还的仅有2300余人,其中1000余人伤势严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漩口中学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震后,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作为遗址保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汶川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只有真正站在废墟里,才能真正感受灾难的可怕。</p> <p class="ql-block">  缅怀逝者,勇毅前行。</p><p class="ql-block">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p> <p class="ql-block">  16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几乎将震中映秀镇夷为平地。16年后,曾经的废墟上建起了崭新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一座拔地而起的映秀新城以美丽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p> 都江堰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座落在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上。</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02年参观都江堰所拍。</p> <p class="ql-block">  22年后重游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鱼嘴</p><p class="ql-block"> “鱼嘴”因形如鱼嘴而得名,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p><p class="ql-block"> 宝瓶口是起“节制闸”作用的河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它上小下大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 </p> <div>离堆</div>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div> 神功凿破古离堆,岷江遥从天际来。</div> <p class="ql-block">飞沙堰</p><p class="ql-block"> 因其具有显著的泄洪排沙功能,故名“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流入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带泥沙很多,飞沙堰可以排走大部分泥沙。</p> <p class="ql-block">卧铁</p><p class="ql-block"> 卧铁位于内江左岸凤栖窝河床底部,作为都江堰岁修淘淤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马叉</p><p class="ql-block"> 马叉在都江堰中主要用于分水。 这一工具与竹笼配合使用,特别是在洪水季节,马叉帮助改变内江的水流方向,使更多水流向外江,从而起到调节水流的作用。竹篓在前面挡水,马叉在后面辅助,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和安全。</p> <p class="ql-block">  现在分水用水闸。</p> <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p><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是中国最古老的竹索桥之一,被誉为“天府源头第一桥”,也称“夫妻桥”,位于大坝及玉垒山之间。</p> 行走桥上虽然不会感到特别摇晃,但镂空的扶栏加上桥下湍急的河水,仍会让不少人感觉心惊胆战。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都江堰景区附近,有当地人说带我们走北门进去参观讲解,不用坐景区观光车,时间比较灵活,前提是参观完后在他家吃饭。我们一想反正是要吃饭的,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小姑娘很热情,陪我们游览了1个半小时,讲解非常好,让我们对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又多了一次了解,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劳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小姑娘家开的餐馆,环境很好,一鱼三吃口味也不错,价格嘛---温柔一刀。</p> 三星堆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出土上千件珍贵文物,揭示的青铜文化引起轰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p> 三星堆文化面貌十分特别,却又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古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是中华文明早期国家形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神树</p><p class="ql-block"> 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成,通高396厘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形体最大的一件青铜文物。</p><p class="ql-block"> 青铜神树是上古先民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思想意识的形象化写照,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p><p class="ql-block"> 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超现实的造型使这尊造像显得威凌八方,给人以强烈的震慑感。</p> <p class="ql-block">青铜立人像</p><p class="ql-block"> 青铜立人像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像。人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头戴高冠,衣服纹饰繁复精美,双手环握中空,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学者认为,其应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象征。</p> 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三星堆无疑是一颗璀璨而特殊的明珠。青铜器奇特的外形与先进的铸造技艺,让人对古蜀人的生活浮想联翩。 第26天:乐至→长沙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9日</p><p class="ql-block"> 乐至→长沙,1106km,13小时</p><p class="ql-block"> 回到温馨的家,结束愉快的旅程。</p> 后记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热情的奔放,是双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心境的开阔,是双眼看着这片天空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自由的飞翔,是驰骋在这崇山峻岭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内心的颤动,是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没听过高原雄鹰的呼唤,却向往通透如湛的高原蓝;</p><p class="ql-block"> 分不清西藏的“一措再措”,却随着转湖的人潮奔浪;</p><p class="ql-block"> 悟不透朝圣人的等身长头,却朝着神灵静默守候;</p><p class="ql-block"> 读不懂尼玛石的六字真言,却轻声吟诵这神圣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西藏:</p><p class="ql-block"> 是旅行者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是摄影师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是朝圣者的圣地,<br></p><p class="ql-block"> 是灵魂的角斗场,</p><p class="ql-block"> 是我心中的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玛吉阿米最伤感的情诗,</p><p class="ql-block"> 日喀则最原始的布施,</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最虔诚的信徒,</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最辉煌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一切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西藏归来,所有的艰难险阻都值得,所有的梦寐以求都释怀。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纯朴的脸庞和飘动的经幡,已经刻在记忆深处,永难忘怀。</p><p class="ql-block"> 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富足的是信仰。</p><p class="ql-block"> 神秘西藏,有缘还会再相见。</p><p class="ql-block"> 仇仇 </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日于长沙</p> <p class="ql-block">鸣谢</p><p class="ql-block">摄影师:游侠。</p><p class="ql-block"> 文中大部分图片出自游侠之手,相机、无人机轮番上阵,司长也当得顶呱呱,保驾护航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设计师:发哥</p><p class="ql-block"> 此行主要由发哥制订行程路线,为确保畅行少走重复路,每天晚上查地图敲定次日出行路线,还兼职摄影和司长,十分敬业辛苦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全体旅伴齐亮相,</p><p class="ql-block"> 相聚是缘走天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