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卡山·一张照片的回忆

路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访问活动,无关宗教,却让人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净化,就像朝圣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面前摆着一张拍自1989年的照片。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一处坑道前一帮人表情凝重的站着,洞口上方一块“严守法卡山”的红色牌匾鲜艳夺目,在牌匾的映衬下众人的身形变得分外高大。拍摄地点在法卡山。时间有点久远,翻阅相册时这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目,我拿起照片,眼神一阵迷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属科研机构调研来到了广西。这天厅业务处两位处长陪着三位领导来到了地区局,一同下基层。局长携两位科室成员参加,我在其中。路上得知,此行去的是法卡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宁地区四个边境县,宁明凭祥龙州大新(2002年撤地设市,现属崇左市),法卡山是位于凭祥市上石镇(1981年1月,宁明县夏石公社划归凭祥市管辖,1984年10月,夏石公社撤销,分设上石乡和夏石乡,1994年,上石乡改上石镇。)板旺村海拔511.3米的一座界山,横跨中国广西凭祥市上石镇南缘和越南,由西北向东南5个高地组成,其主峰为3号高地,原本名不见经传,却因一场战役名扬四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行人到了凭祥,市政府一位副市长、市局局长亲自出面作了接待,驻军联系人也亲临现场,一起来到友谊关,在友谊关楼前留下了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次日,赴目的地。上山路上一路无话,即将到达的是曾经发生过惨烈战斗的山峰,据说现在尚不安宁,迎接我们的将是什么?不得而知,大家一脸凝重,沉默中气氛稍显沉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6月,酷热,无风,站在烈日下,几分钟时间衬衣就被汗水湿透。上山的队伍中有5人年纪上了五十,区厅两位处长、地区局长、凭祥市副市长、市局长,地区局长更到了年近花甲的高龄,可仍然与年轻同志一样,忍受着高温,全程坚持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西地处边境,是祖国的南大门,边境上的风吹草动受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的莫过于广西人尤其是边境民众。荣辱与共休戚相关,高度关注理所当然。法卡山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广西人欢欣鼓舞的同时更感到平安来之不易。此次法卡山之行,一是广西人的情结出于关心和一探究竟的私心,同时也是对人民子弟兵的关切和热爱,正是这样一份家国情怀的初衷,才使得厅里与部里下来的领导沟通时出现一拍即合欣喜成行的结果。原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早已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成为每个人行动方向的指路明灯。此次访问活动,形式独特,从部到市(县),同一系统四级部门,上下一心,走出了前所未有的调研新路。地区局长年近花甲,其率先垂范亲自参与以及对随行人员的选择,饱含了老人对边关的深情、对子弟兵的关爱和对年轻下属的殷切期望。爱国不分地域不分先后不分男女老幼,今天得到了最好的诠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安抵达军营。尽管有来自北京和自治区首府的客人,可众人的到来没能带来热烈的氛围,整个营院仅见值勤军官一人抛头露面,余踪影全无。值勤军官解释,山的那边是敌对方,现虽无战事,但难保小偷小摸的零星行为不会出现,目前的方式正是长年战备的体现。开始有了感动,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安静地逐间参观着营房,受到的提醒是,不能喧哗,越南特工无孔不入,如被发现,下一秒还不知道子弹从哪里飞过来。看来有些经验是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房间一尘不染,方块被整整齐齐,物品摆放错落有致。战备打仗军容内务一样不拉,还要防范特工袭扰,不容易,不简单,不一般,这是战士们对访问团最好的欢迎表达,远胜夹道欢迎热烈欢呼方式,大家感到了震撼,眼神中带上了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营院里的操场边上立着一排黑板报,上面贴满了密密麻麻的请战书。战士们把黑板报视为参战的第一阵地,如抢占高地般发起了“抢滩登陆”。“我以我血荐轩辕”、“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一篇篇一段段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和横刀立马睥睨天下的气势跃然纸上,令人血脉偾张。值勤军官介绍,1981年战前的请战书许多战士用血书写,一位副班长更是带头咬破手指,在请战书上写下“生为党而战,死与阵地存”,许多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用鲜血实现了自己的铮铮誓言。听到此处,众人莫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有军人如此,何惧天下强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走进了坑道,通过观察孔观察了另一方。分分秒秒都要聚精会神,提高警惕,何哉?是因为背后是祖国,是人民!正因为是祖国是人民,更要提高警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值勤军官的介绍,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当年的一些细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前,主峰上曾经竖立中越传统边界26号国界碑,为中越边界的重要“骑线点”,中越两国“一国一半”,北方1、2号高地属中国,南方4、5号高地属越南。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让越南灰头土脸,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自然不甘心失败,在中国宣布撤军不久即出兵占领了中国的法卡山地区,随后利用有利地形不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同时派遣特工人员渗透、袭扰和破环中国边境前沿哨所阵地,由此给中国边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大量边民流离失所。1981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边防部队进行反击,收复法卡山,并随即转入保卫法卡山的作战。越军在炮火掩护下多次向法卡山反扑,均遭失败。法卡山战役,我军阵亡232人,伤106人。敌抛尸705具,伤513名,摧毁各种火炮135门,击伤坦克2辆,摧毁汽车14台,缴获各种步兵武器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一批。至1984年,法卡山地区再无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战区基本沉寂下来,法卡山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边防部队某团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法卡山英雄营”称号。全营286名干部战士立功,3个连立集体一等功,1个连立集体二等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英雄的事迹令人动容。法卡山没有教堂,我们也不是宗教人士,但却实实在在受到了一次洗礼,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有一种感觉,叫肃然起敬。撼山易,撼中国人民解放军难,油然而生的敬意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喊出“向法卡山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不觉,时间已到,我们作了告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讲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胜法宝之一,正是孙子兵法中的“上下同欲者胜”,我想,当那一天来临,我们不但做到全军上下一心,更会做到全国上下一心,犯我中华,不管强敌在哪,必将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命一击!我坚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什么今天老同志如恢复青春般朝气蓬勃、不辞劳苦奋勇争先?我想我此时也找到了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夕阳在我们身后渐渐落下,我们告别了军营,上了车,朝远方驶去。回头的再次挥手,却发现,夕阳下的法卡山分外美丽,随着光线的变幻变得越发的高大巍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光穿过车窗,在车前留下了长长的投影,车辆追逐投影就像人在踩着足迹奔走,带来了无限遐思。回想法卡山一天见闻,直感深受教育,深受感动,深受鼓舞,深深震撼,脑海中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敌人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在回荡。一种豪情自胸中升起,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而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路蜿蜒,我们继续前行,众人放松了心情,目光透着坚定,表情从容淡定,充满着神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9年12月,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及其附件成功签署。在这份条约中,有争议的227平方公里土地,中方得114平方公里,越方得113平方公里。根据边界协议,法卡山在3号主峰上竖起界碑(2006年3号高地上重新竖立起新勘定的1156号界碑,中越勘界工作长达18年),以界碑为线,法卡山1、2、3号高地领土归中国所有,4、5号高地领土归越南所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越关系缓和的当下,我国依然秉持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坚决捍卫我国领土完整,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必定寸土不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