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韩城三日行,按计划今日去参观“史圣”司马迁祠,也称司马迁庙。建于西晋永嘉四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堪为韩城第一胜迹。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字子长,于公元145年生于我国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新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其父司马谈曾任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十岁起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访民间,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42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历经16年笔耕不辍,终于完成巨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长达52万字,这是我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典范。《史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皇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影响极其深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他,人民在他的故乡韩城市芝川镇东南高岗上,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建成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司马迁祠和墓。</p> <p class="ql-block">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景区大门,我的手机镜头完全放不下它。进门后到上山的地方还有一公里路,有观光车可送达,我们想看看沿途风景,因此选择一路观光,步行前往。</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门所看到的情景,深感我们的选择无比正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过完五一,游人很少,一条宽阔的祭祀大道一直通往司马迁广场,道路两旁排列着一组组大型的雕塑群,雕塑全部为花岗岩雕成。再现了汉武帝之前历代帝王的代表性场景:大禹治水,鱼跃龙门,吕后园,秦文化园等等,一路走去,仿佛穿越了中华前三千年的历史隧道。 感谢司马迁,为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写下浓重的一笔,“史圣”之名千古流传!</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广场的大型司马迁雕像。</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的第一道牌坊,为司马迁祠的起始点,牌额“汉太史司马迁祠”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牌坊为清代建筑,由他处移建而来。</p> <p class="ql-block">司马古道石碑</p> <p class="ql-block">司马古道,原名韩奕坡,“奕”即大的意思,是指这条道是当时韩城最宽,最长,最古老的一条道。因司马迁祠建于其北侧,又称司马坡,最早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晋魏国的河西要道,秦王朝以后,为韩城及其周边到长安的必经之道。现存石条为北宋时所铺,原长1500米,现存300余米,历经800多年车轮碾轧,风雨侵蚀,原来平整的石条道路已凹凸不平,石条上众多清晰的车辙是这里曾经繁华的历史鉴证,又仿佛昭示着太史公一生的坎坷与悲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边的景区介绍专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第二道牌坊,和第一个牌坊相同,构筑在高高的砖台之上,建于清康熙年间。“高山仰止”寓意司马迁人格如山,行人敬仰,是后人对司马迁人品的至高评价,坊额由韩城籍书法家强汉山于1944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从“高山仰止”牌坊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阶。司马古道也由巨石铺设变成青砖铺设,两边高中间低,据说是为了方便骡马行走。</p> <p class="ql-block">太史公文化系列展。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促进《史记》研究深入发展,景区设立了司马迁系列展,包括千秋太史公展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年来,每逢清明前夕,许多海内外文化名人在祭祀广场进行拜谒和追思,并在这里举办多种纪念活动,让汉风盛典的影响力穿透时空跨越世界。</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第二道门,初建于宋代,门楣上有“史笔昭世”白底黑字匾额,为韩城著名书法家杜穆生先生所题,《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也是世界文化瑰宝,“史笔昭世”的内涵即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继续拾阶而上,来到一座砖雕门楼式式牌坊前,牌额“河山之阳”源自于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身世的描写“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概括性的揭示了司马迁少年时的活动地域。</p> <p class="ql-block">穿过“河山之阳”牌坊,终于到了司马迁祠的核心区域_____“太史祠”,司马迁祠的第三道门,门楣匾额上的“太史祠”由时任韩城县令王增琪在清光绪十二年题写,字迹雄浑,洒脱有力。</p> <p class="ql-block">太史祠内前后两进,头一进为献殿,殿内梁枋上悬挂“文史祖宗”匾额,后一进是寝殿,寝殿是供奉司马迁塑像的地方,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寝殿匾额题书“君子万年”,“史圣千秋”,是对司马迁光辉一生的充分肯定。殿内幔帐神龛内有司马迁全身坐像,为北宋所塑,龛额匾题“穆然清风”。</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墓位于寝宫后边一高台上,初建于西晋永嘉四年,为”衣冠冢”,原为一土冢,后经宋、金、元、明、清多次保护修葺,相传忽必烈曾经大规模修缮司马迁祠,故现墓冢呈蒙古包风格,冢前石碑上书“汉太史司马公墓”,题写者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p> <p class="ql-block">砖砌圆形冢,形状为蒙古包,上植一柏,分五支,据说已有1700年历史,墓冢周围挂满游人留下的许愿牌,期望得到太史大人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山顶对面长达3000多米的西禹高速公路芝川特大桥带着高速发展时代的气息,向着这条历史悠远的古道迎面而来,从此,它们将共同走向韩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从山上沿古道一直下来,出了“文史圣域牌坊”,过一道“芝秀桥”,即可到景区大门外了。联系公交车司机,他们会来接游客离开,通常没有游客进来,公交车就不开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据县志记载,芝秀桥架于古司马坡下芝水河上,始建于明隆庆年间,乾隆四十五年重修,936年,杨虎城、邵力子又拨款重修,桥为石拱五孔,长110米,款5.2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芝秀桥是芝秀古城人去长安的必经之路,今则为拜谒司马迁游览司马迁祠的必过之桥,走过芝秀桥,走进历史,走出太史祠,走进现代。</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公交车终点站是“大禹庙”,我们顺便去看看,”幸运”的经历了一次专场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伟庄严的大禹庙,其实很小,看样子平时鲜有游客,也没有解说,就两个殿,我们一刻钟就转完了。</p> <p class="ql-block">顺便看了大禹的邻居郭子仪。郭子仪的后辈筹款为郭子仪建的展馆。</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禹庙院子不大,我们半小时就转完了,出门打电话给公交车司机,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看着公交车过来,调头,我们赶紧跑过去,司机没看到我们,差点开走了,连喊带叫,脚下紧追,终于把车叫停,上了车,回酒店,完成今天的游览行程。完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