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兰州水车》

英英分享多彩生活

<p class="ql-block">  游览兰州水车博览园,收获很多的新知识。</p><p class="ql-block"> 在我印象里,水车多出现在南方,但其实水车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末年的北方。时称翻车,后传到南方盛行。</p><p class="ql-block"> 兰州的水车是黄河边上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众多的大水车两两一组,犹如一字长蛇阵,绵延千米,共同完成“提水”功能。</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兰州应用水车灌溉农田非常有名。</p><p class="ql-block"> 明代有个兰州人名叫段续,嘉靖二年(1523年)考取进士,之后一直在南方做官。历任云南道御使,湖广参议等职,口碑不错。在任湖广时对当地桶车产生了兴趣,详查其构造原理,绘制成图。晚年回兰州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几经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获得成功,而且是特别适合在兰州当地使用的黄河水车。为此,兰州水车博览园门口为其立雕像以示纪念。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p><p class="ql-block"> 南方水车多见小型,也是用来灌溉饮水舂米……而榫卯结构的兰州黄河大水车则宏伟壮观。小的水车直径也有5米,大的直径有近20米,使之有巨大视觉冲击力和美感。</p><p class="ql-block"> 兰州水车制造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力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明代之前的黄河穿城而过,水低岸高,汲水十分困难。两岸农民饱受干旱之苦。</p><p class="ql-block"> 直到明朝有了水车,兰州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十八荒滩变成了良田,岸上的旱地成为了成片的果园。“一个兰州城,半成果树园”的说法是名副其实的。</p><p class="ql-block"> 我老伴儿57~59年曾随军兰州,后因父亲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而来到兰州的均家滩农民家借住,对这几年的童年时光念念不忘,如躺在地上就能吃到马牙葡萄,房东家有三棵大大的古桑树,几个人环抱不过来,大大的桑葚颜色红白相间,汁多果甜如拇指般大小……。我们寻访到原房东的后代也证实了老伴儿儿时的记忆是非常准确的……。</p><p class="ql-block"> 兰州水车制造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力和智慧。为兰州黄河两岸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段续雕像</p> <p class="ql-block">水车轴心</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