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期而至,又是一年毕业季。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自己高中毕业都己经三十周年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对我来说,逝去的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此时,忽然想到《佛经》里面有一段话:“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于是,一瞬间,似乎突然明白“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忘却,就成了彼岸花的花语。”</p><p class="ql-block">此刻,脑中猛然来了一丝灵感,冥冥之中,就想到了拟写《相见不如怀念》这篇散文,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感怀过去,以此表达某种情怀。</p> <p class="ql-block">望向窗外,夜己深,而我却毫无睡意,内心不禁自省自问,是否因为没有相见,自己才能深深怀念?是否因为没有相聚,自己才能从从容容?然而,怀念度春秋,是不是世间所有的再见真的再也不见,是不是繁华过往勾勒出的曾经沧海,也会在孤独作响的寂寞之曲中,再也没有了怀念?</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时间是残酷的,不仅能证明一切,也会破坏一切。正如毛宁唱的那样:“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的确如此,即便是一起长大的儿时的小伙伴,同窗共读的老同学,打得火热的老同事,或者曾经的爱人,都曾经是对方的彼此,可是即便是涛声依旧,月儿也依旧,可是时光荏苒,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是否还会是曾经的彼此?</p> <p class="ql-block">其实,相见不如怀念,这句经典是由“相见争如不见”衍变过来的。记得司马光写的《西江月》里面的句子:“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斜人静。”全诗除了描写红艳和夜店的奢华,还表达了一种既渴望相见又害怕相见,既怀有情感又无奈于现实的复杂情怀,所以诗词给人的感觉,终究还是有些曲终人散,酒醒之后的无奈和感慨。</p><p class="ql-block">相见争如不见,似乎是在告诫我们,如果那种感情是真挚的,那么回忆就是值得的,那种怀念就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去,就像我永远记得曾经在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也记得学生时代那些给我真正启蒙的恩师,记得校园里那些挺拔而翠绿的杨树,也记得曾经口若悬河、指点江山的难忘岁月……于是那些若即若离的过去,那些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依然还记得的老师、老同学、老朋友就会时不时的会在自己脑海里浮现,告诉已经日渐衰老的自己,什么叫做纯真,什么叫做荒唐,什么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什么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相见有如白水,清澈见底却毫无意境,而思念有如陈年佳酿,越久越甘甜醇厚,可是有多少红尘男女能真正懂得“相见不如怀念”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确实,相见争如不见,也就是见面不如回忆。即便是有机会可以重游故地,即便是青山依旧在,也会有“几度夕阳红”的伤感。即便是在某个地方偶遇过去心目中的女神,突然也会发现当年那个接近完美的女神要么变得面貌全非,要么变成唠叨的妇人,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完全颠覆,那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崩溃。即便是在某个场所遇见过去的好朋友,发现除了你还好我好大家好这样的寒暄之外,就似乎没有别的谈话内容,根本没有过去的那样亲密无间,甚至彼此都有些感到尴尬,这就和曾经风靡一时的网恋一样,是现实与理想化的差异,也是真实与梦想的对撞。故相见争如不见,在自己的脑海里为过去留一个美丽的回忆,难道不是更好?</p> <p class="ql-block">仔细想想,相见不如怀念,这应该都是自己的感情作祟。要么因为曾经的一种情感,曾经拥有却不能长相厮守,以至于如今的“断肠人在天涯”;要么因为曾经的那些小伙伴、同窗好友、好哥们,都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如今云稀星淡,音讯渺茫,自然有一种怀念在心头;要么有一种缘分,曾经离得很近,可以信手拈来,可是却在不经意之间变成了咫尺天涯,那自然就只能怀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于是,与其相见后的巨大视觉落差让人心理变得极度失望,与其相见后的再一次分手让人不得不心情沉重,倒不如不见,不如怀念,不如将怀念深藏,将一切都藏在自己的心底,让一切都定格在原来的那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印象里。</p><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以来,正是因为始终有着这样的理念,所以我很少参加各种名义、各种形式的同学或是同事组织的聚会。说实话,我不是那种因为怕出“份子钱”而催生的“恐聚族”,到了我们这种年龄,当然也不怕“致青春”变成了名利场。也不是因为自卑,不是因为性格孤僻,而是每一次参加聚会,面对昔日的同学或朋友,我都会在心底感叹:“有时,相见真不如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