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优良讲座:《浅谈襄汾戏剧》

米文俊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30日,襄汾县戏曲家协会主席张优良在县文联文创中心举办了《浅谈襄汾戏剧》的讲座,县文联机关全体人员、各协会会员代表及戏曲爱好者参加了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优良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爱读书作画、音乐文化。十多年前,从县文化文物局书记的位置上退休。社会兼职有:襄汾县戏剧家协会主席、省书协会员、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他人缘好、人脉广,任职襄汾戏剧家协会主席期间,成功举办过“襄汾首届电视戏剧大赛”,是襄汾戏剧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主编的《襄汾戏剧志》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图文并茂,受到各级领导和业界好评,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其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他的楷书多次荣获“国家级二等奖、一等奖”,2016年入编《中国书画500强》。</p> <p class="ql-block">  张优良先生亦周正亦恢谐,谈中带唱,给文友们讲了一场襄汾戏剧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他从五个方面对襄汾戏剧进行浅显讲解:</p><p class="ql-block"> 一、襄汾县各种戏班。明清时期,蒲剧已经成为北方梆子戏剧种的源头,而襄汾是发展母体和源头的主要地区之一。有影响广泛的四大名班太平县的福盛班;还有三公村娃娃班等娃娃科班十余个。创办于光绪二十年的牛席娃娃班,举办13科,培养演员400余名,著名蒲剧名角景望都(艺名活吕布)、宋友梅(艺名尧庙红)等均出此班。蒲剧界有“离了牛席娃娃不成班”之说。 </p><p class="ql-block"> 二、解放前后戏剧发展。1947年汾城、襄陵解放,政府以古城镇邓村“福盛班”、和“农民剧团”为基础,接受阎锡山“文宣二队”财产组建“汾城县立剧团”到晋南新解放区和前线慰问演出。1949年,汾城“易风剧社”和木洼沟班、南古县班合并成立“汾城县光明剧团”,演出遍及全县并扩大到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p><p class="ql-block"> 三、襄汾蒲剧团。1954年襄陵县、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襄陵县的“易风剧社”和“汾城县光明剧团”,并为“襄汾县光明剧团”。曾辉煌一时,为襄汾戏剧贡献很大。后多次更名,几起几落,由兴到衰。</p><p class="ql-block"> 四、戏剧基本常识。1.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2.鼓点。3.角色行当。4.特技功夫。</p><p class="ql-block"> 蒲剧的特点:1.四功五法。2.行当齐全。3、剧本创作。4.音乐设计。5、舞美设计。6.灯光设计。</p><p class="ql-block"> 五、襄汾戏剧领军人物。1、郑光祖(本县襄陵人),2、贾根稳(本县古城京安人),3、王存才(运城芮城人,长期在汾城万金班,福盛班演出),4、刘鉴山(本县南贾镇大柴人),5、席留根(南辛店中陈人),6、杨虎山(南贾人),7、任根心(古城人),8、许爱英(古城人),9、赵梅(襄陵胡村人),10、刘春澍(创作)南贾大柴人。</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襄汾县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中国戏剧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讲座,大家受益匪浅,进一步认识到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了解襄汾戏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弘扬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提高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贺张优良老师《浅谈襄汾戏剧》讲座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刘春澍</p><p class="ql-block"> 襄汾戏剧一席谈 ,</p><p class="ql-block"> 时间跨度数百年。</p><p class="ql-block"> 一部丁陶梨园史,</p><p class="ql-block"> 百花齐放春满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