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二工区

旗旗

<p class="ql-block">牛马司水井头煤矿焕然一新了!</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大门口这块招牌,以前是“牛马司煤矿水井头工区”,而我们老百姓几十年来更习惯叫它“二工区”。2010年,牛马司煤矿改制,更名为“牛马司矿业公司”,下属的“水井头工区”就升格为“水井头煤矿”了。</p><p class="ql-block">其次,几年前的大门还是贴着黑色瓷砖,暗示“黑金”煤炭。而现在,从门口到矿区内全部用暗红色装饰,希期生产形势红红火火吧!也漂亮多了。</p> <p class="ql-block">旗旗从小生活在二工区,记得进入矿区内,左手边是一栋三层楼的职工公寓,前方是灯光球场,球场边是办公大楼。然后,右手边是数栋单身平房。</p> <p class="ql-block">今天,一进入矿区内,发现最吸睛的是原本水泥面的球场,如今已粉刷成亮眼的彩色!</p> <p class="ql-block">变化最大的要数我魂思梦想的食堂,不知什么时候被拆除了,建成了如今挺有气魄的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新食堂跑到了这里,好小!小时候,旗旗最喜欢来食堂买热气腾腾的大馒头了。那时候,馒头不是用来当早餐的,纯粹当零食,外人没有餐票根本买不到。还有食堂里3两一份的钵钵饭,和散发着鲜肉香味、令人垂涎的班中餐,都给我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记得那时馒头好像是2分钱一个,在食堂里吃餐饭大约1-2毛钱。</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大变化是矿区内原有的多排低矮的单身宿舍已全部拆除了,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满园爽心悦目的花草。</p> <p class="ql-block">与牛马司其它矿区不同,水井头矿有两个矿井,出煤量也一直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井口是我经常来玩的地方,因为我哥哥就在井口运输队工作。大哥刚参加工作时在井下挖了两年煤,才调到地面。在井口打过点(指挥绞车开停),推过矿车,然后在绞车房开绞车直到退休。</p> <p class="ql-block">有件事不知算不算遗憾?旗旗生在矿山、长在矿山,还在矿子校工作了近二十年,可从未下过井!记得在子校读书时,我的老师们每年都要下几次井,名曰:支援高产。那几天,矿区到处是彩旗飘飘,天空整天飘荡着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老师都去下井了,学校自然要放假,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开心快乐。等我回子校当老师后,却再也没有过这样的机会了。</p><p class="ql-block">我曾从井口伸头向下凝视:黑洞洞的、阴森森望不见底,听说有6、700米深,心想如果不小心跌落下去,还有渣渣么?</p><p class="ql-block">母亲从小教育我:要发狠读书,考上大学,千万别当煤矿工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父亲是新中国国营牛马司煤矿的首批职工。1958年,他又从斗米山工区(一工区)调过来成为水井头工区(二工区)最早的建设者。长年的井下工作加上当时恶劣的生产条件,父亲年级轻轻就得了严重的矽肺病,才41岁就去世了。请大家理解,一个母亲绝不允许子女步其后尘!</p> <p class="ql-block">大哥曾工作过的绞车房</p> <p class="ql-block">依然破旧简陋的进班室</p> <p class="ql-block">机电队</p> <p class="ql-block">工作中的机电维修工人</p> <p class="ql-block">澡堂还是那个澡堂,以前四面八方的人都可以进来洗澡,好热闹。那时家里没有卫生间,每天必须来此打卡。子弟中学位于一工区那边,离家有六、七里,放学后走路到家常常天已大黑。赶紧吃了饭,再去二工区澡堂,此时澡池里的水面已浮着一层厚厚的污垢,我只得用手将污垢扫开,然后钻进水里洗个澡。淋浴也有,只有在下午4点开放一会儿。不知现在澡堂里还有大浴池吗?</p> <p class="ql-block">澡堂边的两个贮水池还在,现在应该不做用了吧!</p> <p class="ql-block">变压器房也曾是我洗澡的地方。因为用循环水给变压器降温,所以在它的后院建了两个巨大的水池,终年有热水。今天,在这里我只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水池,怕不好洗澡了吧?</p><p class="ql-block">唉,今非昔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