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徐志远,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意思是说,敌军士兵的士气可以挫伤,敌军指挥员的意志可以动摇。对此,《十一家注孙子》中的张预注曰:“气者,战之所恃也。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故用兵之法,若激其士卒,令上下同怒,则其锋不可当。故敌人新来而气锐,则且以不战挫之,伺其衰倦而后击,故彼之锐气可以夺也。尉缭子谓‘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者,此之谓。”</p><p class="ql-block">从中可以看出,在战场上,己气不可失,敌气不可不夺。这是由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决定的。而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是同事关系,自己的气不可失,别人的气也没必要去夺;如果相互之间有隔阂、有矛盾、有冲突,但彼此也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关系,花心思、费气力去吹灭别人的灯,去夺别人的气,并非上策;拨亮自己的灯,去涨自己的气,方可谓“善之善者也”。</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湖南永州镇有个叫樊燮的总兵。此君在家时整天舞刀弄枪,是个典型的街头小混混,因为姐姐成了湖广总督的姨太而做了总兵。樊燮做官后,秉性不改,劣迹斑斑,别人对他又无可奈何。一日,樊燮到长沙巡抚衙门办事,有个叫左宗棠的幕僚见到他气不打一处来,对他先是冷嘲热讽,接着大骂:“王八蛋,滚出去!”受了窝囊气的樊燮回家后越想越气,心想一个小小的幕僚竟敢如此嚣张,不扳倒他誓不罢休!于是一纸诉状告到京城,说左宗棠是“劣幕”。左宗棠也上了一道折,把樊燮的种种劣迹都写在奏折里。最后,樊燮被革职了。</p><p class="ql-block">被革职的樊燮灰溜溜地回到原籍湖北恩施。每每想起左宗棠那副自命清高的文人样子,樊燮的心火就直往上冒。樊燮恨自己胸无点墨,看到两个儿子在院子里舞刀弄枪,他突然计上心来。樊燮请人建了一栋楼房。楼房建成之日,他宴请了家乡父老,对大家说:“左宗棠不过一举人,既辱我身,又夺我官,且波及我先人,视武人为犬马。我把二子安置楼上,延名师教育,不中举人进士、点翰林,雪我耻辱,死后不得入祖茔。”</p><p class="ql-block">樊燮不惜花重金聘请名师,教授孩子学业。又将左宗棠骂他的“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写在木牌上,置于祖宗牌位下方,要求两个孩子每天都到神龛下发誓立志,颇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意。除此之外,樊燮还要求儿子们穿上女人衣裤,并告诫二子说:“考上秀才进学,脱汝外服;中举脱汝内服,方与左宗棠功名相等;中进士、点翰林,则焚木牌,并告诉先人,已胜过左宗棠了。”</p><p class="ql-block">在樊燮的高压要求下,二子谨受父命,在书案上刻下“左宗棠可杀”五字,时时告诫自己读书不可偷懒。寒窗苦读数年,樊燮二子果然学有所成:一个中进士,一个中举人。特别是老二樊山,不仅中进士、点翰林,甚至坐上了护理两江总督的高位,还成了大诗人。高中报捷那天,他们恭恭敬敬地到父亲坟头报喜,当众焚烧“王八蛋,滚出去”的木牌,了却了父亲的心愿。</p><p class="ql-block">樊燮知耻而后勇,苦心教育培养孩子,为樊家争气、为自己雪耻,而不是知耻而后恼,跟左宗棠继续置气、斗气,既展现了格局,更彰显了智慧,让自己从一个让人瞧不起的“混混”变成了一个让人敬佩的人。</p><p class="ql-block">职场上,那种“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你好过;你犯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的斗气,到头来只会两败俱伤。所以,一个人还是要大度一些,与其把怨气、怒气撒在惹你生气的人身上,不如把它变成让自己奋发图强、扬眉吐气的强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李明东题)</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