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硕果一一湖北造新式银圆!

妙兴

<p class="ql-block">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了中国首家机器造币厂后,于光偖十五年(18 89年)调任湖广总督,上奏朝廷允准后,积极开铸银圆,从德国进口机器在武昌建厂,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制造银圆正式开工,由此湖北成为中国第二个正式建厂生产机制银币的省份。本币是《湖北本省》银币,仿造广东式样制造。</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广东提供的模具,《湖北本省》的银币背面蟠龙图形与之几乎相同,正面的汉字是另外书写雕刻。据资料记载,当初开制银圆时,湖广总督的告谕:“必须加铸本省字样,方免混淆滋弊。”由此亦产生了当今认为的流通领域中银圆的大珍一一《湖北本省》银币。</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未加“本省”的银币,正面是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线二分。</p> <p class="ql-block">背面蟠龙图案与上近似,没有“本省”二字。</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湖北省造的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p> <p class="ql-block">背面蟠龙图案同上近似。</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p> <p class="ql-block">背面蟠龙图案同上近似。</p> <p class="ql-block">当时,虽然银圆已广泛流通,但许多大宗收支仍须折算成银两,且朝廷内外对银币是以圆计还是以两计的争论始终没有定论。光绪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张之洞向朝廷奏请在湖北试制一两银币,于是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初一(1905年1月6日)湖北银圆局改名银币局开制新银币,正面中央铭文“大清银币”,上缘镂“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库平一两”。本币正面图案即是。</p> <p class="ql-block">新制银币的背面为双龙戏珠,中央纪值“壹两”,外缘上下为英文。本币背面图案即是。“湖北壹两”银币依据正面的“大清银币”四个字的大小分为两个版本,本币是大字版。</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大清银币”的小字版。</p> <p class="ql-block">背面图案同上。据资科记载《湖北壹两》的银币是中国最早在币面上铭文“大清银币”。推行不成功,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相异于原本通行的七钱二分的银圆的形制,增加了困扰。</p> <p class="ql-block">光诸皇帝驾崩后,新帝继位改元“宣统”,次年所造银元即改为《宣统元宝》,除年号变更外其余不变,面额只有七钱二分和一钱四分四厘(二角)及七分二厘(一角)3种。本币是库平七钱二分。</p> <p class="ql-block">背面图案与上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