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周末,终日绵绵不停。这样的雨已经持续一周,在炎热而潮湿的天气中,想吃一些振奋人心的食物。若不是因为疫情,东京和大阪的啤酒花园就该登场了,在高楼的露台上挂起灯笼,喝着冰冷的啤酒,吃着热闹的食物,是现代都市人的纳凉方式,一扫阴郁。”<div><br></div><div>这是库索《我在京都居酒屋》一书里的一段话,与眼下阴郁的天气颇为相似。现今疫情早已褪去,而热闹似乎也跟着淡去,就像杯里喝剩的玫瑰花瓣,褪去了墨红的色素,留下跟开水一样白的花瓣。<br><br>热闹,是需要心情垫底的。心情不在欢处,看什么都是黯淡的。还好,库索这本专门讲述京都居酒屋的故事,与我一起度过了这几个月以来烦人的雨水天。每次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不同季节水果酿出的酒香——清醇,芬芳,醇和,甜腻,浓厚……满足了琐碎平常生活里的小确幸。<br><br></div> 想起来,好像一直都没有去过京都。这让人很容易想起川端康成的《古都》,先生写的也是京都的故事,那是一对双胞胎悲欢离合的淡淡哀愁,清寂凄美。书的开头就很美:“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br><br>京都被称为“日本人胸口中的朱砂痣”的地方,位于日本南部,是一个内陆城市,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也是诗人和旅行者的崇拜之地。居酒屋便是其中一个文化缩影。作者是一位从广州到日本的年轻女性旅居者。她称“能够一个人去居酒屋喝酒,乐于一个人去居酒屋喝酒,是在京都住了几年后才解锁的新技能。”<br><br>日本一直都是男权社会。四百年前,居酒屋这一形态开始流行于江户时期,是因为彼时的江户有许多单身赴任的男人,外食文化盛行,如它的名字一样,成为男人以久“居”其中的“酒屋”。如今日本全国的居酒屋总数超过16万间,虽说已经日常化,但男性客人总数仍是压倒性地多,甚至还有名气大的居酒屋,至今仍然拒绝女性独自入内。明白了这一点,就更加羡慕作者能够在异国拥有这样的生活“新技能”和自由。<br><br> <p class="ql-block">自由地、独自地出入不同的居酒屋,从喝一杯生啤开始,慢慢融入陌生而又不无暖意的酒屋,见识各色人等,然后慢慢懂得如何点餐,如何跟老板搭话,如何跟邻桌聊天,如何维护“自己的居酒屋”的平和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顾居酒屋的客人都不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的人,他们需要互相尊重,慢慢喝酒,享受氛围。那些看上去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其实正是他们很享受的一种“不太熟的熟人关系”,是在漫长的时间中建立起来的关系。人生中许多美好关系都是如此——不慌不满,不急不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居酒屋如作者所言,按照人类生活的“三个空间”理论,能够实现“无职业、无性别、无身份”的平等主义,并且让灵魂得以栖息的“第三空间”,在法国是咖啡馆,在英国是小酒馆,在日本无疑就是居酒屋了。说白了,居酒屋是喝酒自愈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好想,一个人找个地方喝喝酒,跟不认识的人说着不深不浅的话,然后各自拜拜。在记忆中,通常喝酒的地方,要不就是吵吵嚷嚷,要不就是迷离暧昧,这都不适合我了。库索说:理想的居酒屋应该具备三要素,好喝的酒,好吃的下酒菜,好的谈话氛围。我以为,第三点最不容易做到。</p> <br>这本书是一位同行朋友送的。早前他推荐的好书还有程虹教授的《遥远的房屋》和《寻归荒野》,让我认识了前总理夫人的卓越才华,也接触了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作品。退休前,朋友任职电视台的高管,整天为节目的收视率而忙碌。风轻云淡之后,一直藏在内心深处的少年又跑了出来。所以,千万不要低估内心的声音,那个声音才是你最真实的自己。<br><br>天黯如铅,雨又下了,似乎没完没了。这个晚上,应该自己先喝上一杯,像韩剧里的人们一样感叹一句:“啊,人生孤独。”明天太阳升起,又貌似无事地好好活下去。<div>图片/网络<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