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双林古镇

玉兔

双林古镇: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江南水乡<br>南浔古镇名声在外,但在湖州,还有一个小众但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镇——双林。这里距离南浔仅24公里,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历史悠久。双林古镇四面环水,沿河而建的古朴房屋散发着生活气息和历史文化信息。<br>🌉双林三桥:一大特色<br>双林三桥是古镇的一大特色,三座桥建在同一条河道上,不到360米的水平距离内连成一线,极为罕见。万元桥最为高大雄伟,化成桥上至今还保留着一篇描述过去繁荣场景的志。这些桥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br>🏠古巷民居:时光倒流<br>古镇中有许多古巷民居,走在古巷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这里还有手工饼干店、特色小吃店等,让你品尝到当地的美食。你还可以找当地的工艺师傅亲自教学,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br>🌳原生态的氛围<br>双林古镇保持了原始古朴的风貌,没有过度开发,给人一种真实和自然的感觉。这种氛围使得双林与其他同质化严重的古镇有着明显的差异。<br>🌇充满历史文化<br>双林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江南水乡风情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古道悠悠、小桥流水的景色,还有丰富的故事和历史印记等待你去探索 <p class="ql-block"><b>文昌阁</b></p><b> 又名奎文阁,位于古镇虹桥口石漾中,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66年),供奉“文昌”“武曲”,是旧时乡里祈求学子科考连捷的地方。2022年恢复重建,建设内容为修建两层文昌阁,并配套临双林塘运河码头、城市阳台与公共停车场、道路,古镇游客服务中心及部分商旅空间。</b> <b>塘桥头古戏台<br> 位于化成桥南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水路戏班在双林演出的重要场所,双林俗语有“游过三十六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之说,2022年恢复重建,总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b> <p class="ql-block"> <b> 双林,唐宋聚落成市,明永乐三年正式定名为双林镇。双林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渊薮,以“天寿堂”为堂号的虹桥弄蔡宅,座落于双林镇虹桥路18号,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是双林镇历史文化建筑的代表之作。2020—2022年,虹桥弄蔡宅经过精心修缮和布展,蜕变为双林镇以传统历史文化与公益慈善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br>双林蔡家因经营丝绸(绫绢)兴业,“崇文重教”“崇义向善”之风传承至今。</b><br></p> <p class="ql-block"><b>蔡宅后花园</b></p> <b>还金亭位于双林镇虹桥和望月桥之间。虹、月二桥相依成犄角之势,虹大月小,高低相就,此亭兀立水滨,四周槐柳参差,桑麻掩映,“虹桥望月”自古即为双林胜景之一。<br><br> 亭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据《双林镇志》记载:“东乡区民人郡者,必经虹桥,时有领白粮邮闸银者,归途倦息,遗金而去。镇人严素庵(名义)晨往见之,坐待其人,验而还之。”其后,安吉陈良谟(官参政)认为严素庵“高其义,因建亭表之。”此即为建亭和命名“还金”的由来。<br><br> 其后亭多次坍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建。咸丰间又圮废,光绪二十年(1894)镇人张申甫、蔡召成重建日寇侵镇,亭又遭毁。<br><br> 1982年,湖籍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关怀故乡风物捐资重建。并书刻《重建还金亭记》于亭壁。此举对于褒扬前人传统美德,恢复故乡人文景观,发扬“五讲四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意义良深。 <br><br> 在双林东栅有一条望月路,路旁有一双桥景观,这两座桥都是单孔石拱桥,一大一小,一横一竖,大桥如长虹卧波,小桥如举头望月,两桥相互倚势,相得益章,大桥名为虹桥,小桥名曰望月桥 。<br><br> 虹桥,因晚霞西映,水光环照如虹,故名虹桥。望月桥接虹桥,又名小虹桥。农历八月中旬,皓月照水面,天上波中团圆相似,投石中流,水月晃动,似玻璃塔影,所以,“虹桥夜月”为双林胜景。还金亭在大小虹桥之间。二桥犄角,高低相就,亭兀立水滨,四周槐、柳参差,共同组成“虹桥望月”胜景。</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