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记忆”的前世今生 <p class="ql-block"> 成都“东郊记忆”对于大多数成都人来讲,是再熟悉不过了的一个网红打卡地,尤其是那些追捧时尚的帅哥美女,更是经常必去的地方,以至于喜欢看美女帅哥的中年大叔大妈们,也被吸引到那个地方,每逢节假日更是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为的就是能一饱眼福地“洗”一下眼睛,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位。</p><p class="ql-block"> 去 “东郊记忆”,除了满足爱美之心之外,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还有一段特别深厚的感情,毕竟在工厂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那里有我们留下的青春岁月,也有我们曾经的酸甜苦辣,随着时光的匆匆流逝,我们渐渐的老去,陆续离开了陪伴我们几十年的工作岗位,曾经的工厂因为种种原因,大多转型、改制或倒闭,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东郊记忆”的这个地方,就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家“一·五”计划由前苏联援建的项目。位于东郊建设路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于1958年,在那个特别的时期,曾经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红光电子管厂与东郊众多国营企业一样,因为都是以生产军用产品为主的中央厂矿,所以大家都习惯性地把他们称之为“国防厂矿”,或被称作“信箱厂矿”。“信箱厂矿、军工单位、上万人的大企业”,这些幸运之神的光环,照耀在红光电子管厂头顶上,曾几何时,是那样的辉煌显赫,令无数人向往。改革开放,大势所趋,1993年红光电子管厂更名为“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发展需要,随后几年,红光厂整体从建设路迁至周边区县,留下的几个旧厂房被改造成类似于北京798模式的文创街区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也就是后来的“东郊记忆”。旨在让外地游客在感受成都“慢”的同时,还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老成都。</p><p class="ql-block"> 东郊记忆被称为“ 中国的伦敦西区”,前身是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直到2012年11月1日才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这里主要分为东郊记忆馆、星光墙、火车头广场、锦颂东方艺术展览中心等几大部分。可以说东郊记忆的老厂房是那个年代的时代标记,那时候整个国家都在埋头搞生产,在城市的边缘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工厂,而二八大杠、红砖房、大烟囱、水塔,乃至重工业的绿皮火车……似乎也成了那个年代的标志记忆。那些80后的孩子们也多是在这些厂房和生活区内长大的。时代变了,生产技术落后就必然被淘汰,工人下岗了,那么厂房呢?大部分是闲置的。在被推平重建和改造保留两种结局中,东郊记忆的前身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是个幸运儿。工业遗址的魅力就是让人们在追忆往昔中感受到时代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东郊记忆保留了许多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建筑,像高耸的水塔、灰扑扑却一柱擎天的瞭望塔,在楼房间“穿梭行走”的管道,外墙斑驳的楼房等等,十足的工业风。老厂房当然少不了大烟囱了,记忆中爸爸的工厂也是有一座大烟囱,似乎像一个工厂的老大哥一样矗立在哪儿,监督着每个厂区的工作。东郊记忆里边汇集了大批的时尚机构、文化艺术机构,所以走在里边,时尚元素和艺术元素随处可见。虽然建筑是旧的,但是画在上面的涂鸦却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瞬间变得炫酷起来。在这些老厂房里边,还建起了生活美学馆。一个个构思巧妙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打开了新世界,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美。这里还有一条记忆长廊,记载了这个园区发展的前世今生,令人无限回忆。在园区随便瞎逛,就逛到了火车头广场。这里展示的是 四川 境内第一批蒸汽式火车头和两节绿皮车厢。虽然现在人们出行都是动车高铁了,但记忆里想起的总是那咔嚓咔嚓的轱辘声和慢悠悠的绿色身躯。最后要说的就是拍照的事了。这里不愁找不到好的拍摄点,记得穿得青春一点,记得笑容张扬一点,记得pose随意一点,整条街最靓的仔就是你啦!当人们走进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喝个饮料,或是拍几张发朋友圈的照片,而是体验另一种成都“慢”让身体和心灵都慢下来,看着历史巨轮碾压的痕迹,思考当下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特别说明:</p><p class="ql-block"> 本文是我参照《百度》资料整理而成,没有任何目的,实属本人喜欢收集类似资料的爱好而作,感谢作者提供的图片和信息资料,如有冒犯,请多包涵。</p> <p class="ql-block"> 下面图片是我本人捕促到的信息,可以佐证“东郊记忆”今生的变化,为原创摄影图片,推荐给来往过客,期望你会喜欢上这座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