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兵争相传阅《援越抗美再胜强敌》一书,共忆峥嵘岁月,共铸战友情深。

德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近日,一本名为《援越抗美再胜强敌》的书籍在武汉的战友间广泛传阅,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该书以生动的笔触、详实的史料,再现了当年援越抗美的那段峥嵘岁月,让战友们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高炮五师武汉籍的战友们纷纷表示,阅读这本书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当年并肩作战的豪情壮志,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他们相互传阅,分享着书中的精彩内容,共同回忆着那段难忘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书中不仅记录了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抗敌的壮举,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战友们纷纷表示,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是一本记录了他们共同回忆和情感的宝贵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过传阅这本书,武汉籍战友们不仅重温了过去的辉煌历史,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他们表示,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他们都会铭记那段共同的战斗岁月,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援越抗美再胜强敌》一书,是由空军原高炮五师参谋长、援越抗美战争的亲历者、三等战功获得者支兴华与他的大学同学赵明生二位同志花费数年时间撰写编辑而成的,是一本完整的中国军民援越抗美的纪实史书,这本70多万字的巨著是援越抗美史书中的杰作。读罢全书,概括起来是“真实、全面、震撼”六个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真实。历史著作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但做到真实很不容易。社会上有人嘲讽“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其主因就是不真实。作者把“真实”作这为编好史书的指导原则,这实在是难能可贵!而要做到真实,这是要下真功夫的。其中对各种素材的整理、筛选、甄别只有下真功夫才能获得真实材料。原铁道兵办公室主任刘金龙说:“作者是高炮部队的,但他对铁道兵部队参加援越抗美战斗也很熟,有一个细节让我信服了。我曾在铁道兵63团,对63团的情况较清楚。因63团在越南抢修铁路战绩突出,不少作者、编者在编写63团历史时,把团长苏宝臣错写成苏保臣,把政委卢英林错写成芦英林。在这本书中团长、政委的名和姓都写对了,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大为感叹,可见作者下真功夫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面。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首先,援越抗美的来龙去脉写得十分清楚,尤其是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决策过程,看后使人觉得我们对越南的援助是无私的、真诚的,充分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其次,参战部队来自全军各军、兵种,参战人员30多万,还有部分民工。作者参阅数十本援越抗美丛书,综合了多个军、兵种“老兵微信网站”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参战老兵和史学爱好者的帮助下。最终把方方面面的珍贵资料综合成书。在各种援越抗美丛书中,这是一本内容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援越抗美的纪实史书。在写法上,既呈现了写史书的特色,又兼容了写志书的章法,从而相得益彰。全书既包罗万象,又层次分明,十分耐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震撼。按常规,像这样超大型综合性史书的编著,一般要设编委会、编辑部等团队来运作,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办好。然而,支兴华、赵明生两位编史达人,胸有诗书气自华,含辛茹苦编书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好了。文艺创作需要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而编史写志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两位作者构思巧妙、文字朴实、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份精美的精神大餐。读史使人明志,阅读这样的史书,能使读者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更加热爱人民解放军。而书中记载的援越抗美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绩,将激励后人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为世界人民谋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向支兴华、赵明生二位同志致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前,84岁的援越抗美老兵王汉炎,主动联系《援越抗美再胜强敌》一书的作者支兴华战友,为武汉籍战友争取到了20本,他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苦,从60公里外的武汉经济开发区赶到中心城区,分期分批的为战友送书,热情的为战友服务,他的行动令战友们十分的敬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等功臣吴长庚怀着激动的心情翻看着河北战友寄来的《援越抗美再胜强敌》一书,情感复杂而深沉。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岁月,更承载着战友们共同的记忆和深深的友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援越抗美一等功臣王运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运林拿出手机存的在援越抗美战场上自己的一张照片给大家看,并结合自己参战的经历,和战友们一起回顾了援越抗美“8.14”战斗激烈过程。他说:“记得1967年8月14日一大早,接到上级团指挥室通知,今天又有敌机攻击凉山防区,我们毫不畏惧地迎接新的战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午八点半,敌人的几十架飞机开始对我们防区轮番轰炸,我们沉着应战,准稳狠地一批一批打击来犯的敌机。就这样又打了一上午,中午一点左右, 又有一批敌机突然冲向我防区,丢下两颗炸弹,一颗丢到河里,另一颗丢在我们的阵地炮三班,一声巨响,沙土被炸得飞向几十米空中,5炮手当场牺牲,三炮手反应很快,扑向了两个战士,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班长和战友,战友们都受了轻伤,他自己却受了重伤。受重伤的三炮手战友也是我们武汉兵,他叫葛荣滚,他为救战友不怕牺牲, 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还坚持不下火线,继续参加战斗,战后荣立二等功。当时我们连接指挥仪与八门大炮的电缆也被炸断了,电缆一断,连接大炮就失去指挥仪的信号,失去战斗力。连长命令我们班要赶快抢修,换电缆,要求快速修好。这个工作是很危险的,但是全班的同志都自告奋勇地争先报名,要去抢修电缆。我命令大家不许离开自己的位置,坚守岗位。我和1号测手谢朝鲜(四川南充战友)拖出电缆,他和我一起跳出掩体,我们俩抬起电缆就冲向阵地中心,冲向炮排,冒着敌人的炮火,不顾一切危险,以最快速度换下新电缆,在转回的路上,一颗子母弹在阵地上空爆炸,其中一颗弹珠打在我的腿上, 鲜血直流,卫生员急时发现,看见我负伤,弹珠还在我腿上,立刻要打麻药取弹珠,包扎我的伤口,我说等我联动好炮排以后再说,我向连长报告联动电缆修好,并很快将指挥仪和炮排联动好,校对准备,连长命令炮排快速校对指挥仪。随后卫生员要给我取弹珠,并问我痛不痛?我说:“死都不怕,还有什么痛的”。就这样,我忍着剧痛用两手快速在伤口处挤压,把弹珠挤出来了,鲜血直流,卫生员见我这样直夸我勇敢,并快速为我做好了包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几分钟后敌情又来了, 有一批敌机从海上向我防区飞来,我们雷达在40多公里处发现目标随后在30多公里处,测高机也发现目标,连长下令测高机跟踪雷达搜索后续目标,上级命令打头批目标,在距离我们一万米开始求好诸元,稳稳的跟踪着8架 RE-86战斗轰炸机。8000米时我甩下红旗,在7500米处连长下令炮排开火,同时甩下红旗按下了信号灯,8门大炮的炮弹像离弦的箭一样射向敌机群,准确射中敌机,当场将敌机打得空中开花,掉在离我们阵地500米处爆炸了,当时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升起了蘑菇烟云,整个地段被烟云和灰尘弥盖,好长时间才慢慢消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激烈的战斗,我们部队打下了26架敌机,击伤50多架敌机以及活捉飞行员8名的辉煌战果,其中还有一架敌机被打的在空中开花,空中开花并不常见。此次我们打出的六百发炮弹换成钢铁是15000多公斤,此次战役牺牲了一名战友,重伤2名,轻伤近30名,大家都做到重伤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为祖国,为人民争了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援越抗美老兵,原十三团六连韩久久战友拿到书后说:“五十年前,年轻的我们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肩负“五个伟大”的重托,于六七年五月二十日跨出国门参与援越抗美战争!於六八年一月回国,先后转战华北、西北等地,誓死捍卫着祖国领空的神圣安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十年前越南战场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日日,月月,弹与汗相伴,血与火相行,愤与悲相长,伤与亡相随。在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越南国土上,为了世界的和平事业,从凉山到宋化,一路洒下了我们勇敢的血汗,美帝的炸弹,浇铸了我们钢铁般的身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光阴似箭,日月如一梭,“弹指一挥间”,五十七年的今天我们早已年愈古稀,今朝白头翁,举头观浩宇,星垂似玉隧,回首忆英雄,泪挂如珠流,这本书将是我永远的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师风采》一至四册的主编,援越抗美老兵沈远义战友拿到沉甸甸的《援越抗美再胜强敌》一书时,连连夸奖作者支兴华战友了不起。他说:编辑回忆录实属不易,过程艰辛且挑战重重。然而,支兴华战友却迎难而上,以部队的战斗精神为指引,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70万字的《援越抗美再胜强敌》一书。这种精神,实在可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援越抗美老兵,赵根战友看见书的标题就大声的说,这个书名取得的好,一是标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中的光辉一页,二是说明了援越抗美再胜强敌的辉煌历史。特别是“再胜强敌”,让人为之一振。我们不仅在朝鲜战场上胜过侵略者,同样在越南战场上也胜过他,即使在将来也会在其它战场再次战胜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五师副师长何汉魁的夫人王润说:“支兴华同志的这份努力与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敬佩与感激。《援越抗美再胜强敌》的精神,不仅将激励我们这一代不断前行,而且也将通过儿孙进行传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到书中的内容,援越老兵王汉炎或许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热血与激情,想起了在异国他乡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想起了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尊严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这些回忆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他不禁老泪纵横,百感交集。他多次呼吁有关部门应该为援越抗美战斗而牺牲的战友建立纪念碑,让烈士精神永存,让更多的人去缅缅怀先烈,激励后人。</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样的场景令人动容,不仅因为老兵们的深情厚意和对那段历史的执着,更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民族精神——那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铭记和传承的宝贵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个时刻,我们向这些曾经为国家付出过青春和生命的老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他们也让我们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和维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年6月2日正好是炮五师十四团入越参战五十七周年纪念日!正好十四团部分战友小聚,王汉炎将支参谋长的《光辉一页》书赠送给战友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参加援越抗美57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们聚在一起,共同传阅支兴华战友倾注心血所著的《援越抗美再胜强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战友们纷纷评价这本书写得好,不仅因为书中详尽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历史,更因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厚战友情谊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本书不仅是支兴华战友和赵明生同志努力的结晶,更是我们共同回忆与情感的凝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庆祝这本书的成功出版,更要铭记那段历史,感恩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过努力的战友们。我们要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支兴华、赵明生二位同志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的努力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程忠贵战友说:“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一部凝聚了战友们共同回忆与情感的巨著。它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能够再次感受到当年的激情与豪情。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继续携手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冯季东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少华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廖明义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彭定渝战友的夫人郭有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詹有望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邓光仪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田振东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五团政治处干事鲁永初的夫人付继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受王汉炎战友委托,赵根战友带去的两本书转送给战友彭华刚的儿子和孟选明的女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送书活动还在进行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6月3日于武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