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font color="#b06fbb"> 南昌滕王阁</font></b></h5> <h1>续:2014年自助游宁、皖、赣、闵(3) </h1><h1><br></h1><h1>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4年、11月8日</b></h1><p class="ql-block"> 早晨离开了<b>景德镇</b>,乘坐K5205次列车去南昌,从景德镇去南昌的公路距离是230公里。</p><p class="ql-block"> 7.32分离开<b>景德镇</b>时天还下着雨,在火车上还是一路走一路下,当12.26分到<b>南昌</b>下了火车,雨就停了。</p><p class="ql-block"> 这可能是老天的照顾吧,</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来南昌,上一次是在1994年秋,参加电力部在这里召开的物资会议,开完会后从这里去了深圳。</p> <h5><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自助游路线图——第四站南昌</b></h5> <b> 南昌</b>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自古有“<font color="#b06fbb"><b>襟三江而带五湖”</b></font>之称。<br> <b> 南昌</b>早在汉代时被称为<b>豫章</b>、在隋唐时期称谓<b>洪都</b>,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br> <b> 南昌</b>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这里生活了。<br> 在三千年前的南昌,当时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称,三苗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br> 三苗时期的南昌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br> <b> 在战国时期</b>,南昌的先民们就已掌握了铸铁技术。 <br> <b> 南昌</b>在秦朝时属九江郡,<br> <b>南昌</b>在汉代前202年(汉高祖5年)<b><font color="#b06fbb">刘邦</font></b>在垓下(gaixia、古地名,在当今的安徽灵璧东南)打败<font color="#b06fbb"><b>项羽</b></font>之后,派大将<font color="#b06fbb"><b>灌婴</b></font>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古时对南昌地区的称呼)、会稽郡”。<br> 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b>豫章郡</b>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颖阴侯<b>灌婴</b>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千米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b>“灌婴城”</b>,<b>开创了南昌建城史</b>。<br>南昌在三国时为东吴豫章郡。<br> <b> 291年</b>(晋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后移治浔阳(今江西九江)。 <br> <b> 南昌在两晋及南朝时</b>为豫章郡、豫章国。<div> 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版图上的重要城市,随着东晋经济的发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旧城区)。 <br> <b> 南昌在唐朝中后期</b>又先后改为都督府、江南西道。<br> <b> 唐代洪州</b>已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br> 唐代洪州窑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所烧制的青瓷远销海内外,质地优良,也是皇家贡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br> <b> 南昌在五代十国时期</b>的经济与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南唐中主<b>李璟</b>(916年 — 961年、南唐的第二位皇帝)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div> <h5> <b><font color="#b06fbb"> 滕王阁</font></b></h5> <b> 南昌在宋代961年</b>(建隆二年)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br> <b> 1030年(天圣八年)</b>,江南西路的治所设在南昌。<br> <b> 1163年(隆兴元年)</b>,<b>宋孝宗</b>继位前曾封建王于此地,故升隆兴府。<div> 北宋年间,洪州已成为全国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区面积达14~16平方千米,设16个城门,是历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时期。<br> <b>南昌在元朝的1277年</b>置隆兴路,<br> <b> 1284年</b>(元至元二十一年)元称<b>隆兴路</b>,后又改为<b>龙兴路</b>。是含今天江西、广东在内的江西行省治所,为全国最重要的十路之一。<br> <b> 1362年</b>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br> <b> 1370年(明洪武三年</b>)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直到清末。<br> <b> 辛亥革命后,</b>1913年(民国二年)设立赣东道。<br> <b> 1914年(民国三年)</b>为豫章道。<br> <b> 1926年(民国一十五年)</b>北伐军(蒋中正)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br> <b>抗日战争爆发后,</b>1939年南昌会战失败,日本军队占领南昌。 <br> <b><font color="#b06fbb">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南昌。</font></b></div> <h5> <b><font color="#b06fbb"> 南昌城区</font></b></h5> 来南昌的目的就是看看:千年历史的<b>江南名楼滕王阁 </b>;和<b>“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广场</b>、及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b>“八一起义纪念馆”</b>。<div><div>我们住的“天河宾馆”是在去哪网山预订的,距离火车站很近,安排好了住宿后便乘公交车去了<b>藤王阁。</b><br><b>滕王阁</b>是中国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之首,来南昌必去滕王阁!<br> 上一次来滕王阁,是在三十年前,乘会议休息时间去的,只是草草的看了看。</div><div> 这次是退休了、时间充足了,而且还是和老伴一同来的,一定要仔细的、认真的看看这座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江南名楼。</div></div> <b> 滕王阁<font color="#b06fbb">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font></b>。<br>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b>“文笔峰”</b>。<br> <b> 滕王阁</b>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b>“水笔”</b>。<br> 有古人亦云:<b>“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b>。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br> 通常我们很难区分哪座建筑是楼,哪座建筑是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将楼与阁混为一谈,连楼阁一词也是混在一块使用的。<br> 但在古时、<b>楼与阁</b>是有严格区分的。<br> <b>“重屋为楼,四敞为阁”</b>这是楼与阁的重要区分点。<br> 楼与阁的相同点是二者均为“重屋”,也就是说楼与阁都是两层或以上建筑。<br> 但阁四面皆有窗,设有门,四周还都设有挑出的平座(在楼阁式建筑上由楼层向室外挑出的平台或走道的部位),供人环阁漫步、观景。 <b> 滕王阁</b>位于南昌市西北部的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b>李世民</b>之弟——滕王<b>李元婴</b>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b>王勃</b>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font color="#b06fbb"><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font>而流芳后世。 <br> <b>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b>,唐高祖<b>李渊</b>第二十二子、唐太宗<b>李世民</b>之弟<b>李元婴</b>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br> 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br> <b>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b>,滕王<b>李元婴</b>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br> 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滕王阁景区</b></p> <b> 上元二年(675年)</b>洪州都督<b>阎公</b>重修此阁,<b>王勃</b>写成<font color="#b06fbb"><b>《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b></font>。<br> <b> 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b>,江西洪州知府<font color="#333333"><b>范坦</b></font>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b><font color="#b06fbb">《重建滕王阁记》</font></b>曰:<div> 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wu、广义:为堂下周围的走廊、屋廊),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br> <b> 元代</b>滕王阁几经战乱而破败不堪,至元三十一年<b>(1294年)</b>,第一次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br> <b> 在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b>,都御史<b>陈洪谟</b>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书<b>罗钦顺</b>撰<b>《重建滕王阁记》</b>曰:</div><div> “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br> <b> 在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b>,滕王阁毁于大火,由<b>安世鼎</b>重建之。<br> <b>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b>,阁又遭火焚,由中丞<b>宋荦</b>重建。<br> <b>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b>,阁又大火,江西巡抚<b>张志栋</b>又重建滕王阁。 <br> <b>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b>,太平天国翼王<b>石达开</b>奉命出征安庆,<b>赖汉英、胡以晃</b>率军进攻南昌,围城三月,清军方面由安徽巡抚<b>江忠源</b>稳守南昌,把总<b>李光宽</b>被太平军乱枪击毙,滕王阁被烧成一片灰烬。<br> <b> 光绪末年(1908年)</b>,滕王阁又遭火焚。</div><div> <b> 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b>,此时清廷内外交困,民穷财尽,修阁规模大不如前。<br> <b> 1942年,</b>古建大师<b>梁思成</b>先生偕同其弟子<b>莫宗江</b>根据<b>“天籁阁”</b>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font color="#b06fbb"><b>《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b></font>。<br> <b>1989年10月8日</b>,<b><font color="#b06fbb">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胜利落成</font></b>。</div> 历史上滕王阁有三处、分别位于: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阆中(时间先后顺序)。<br><b>滕王阁</b>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div> 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div><div> <b> 台座以上</b>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br> 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br> 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br> 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b>“滕阁秋风”</b>四字,而滴水为<b>“孤鹜”</b>图案。<br> <b> 台座之下</b>,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br>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br> 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br>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br> 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br> 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b>《新修滕王阁记》</b>。 <br>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br> 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 </div><div> 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div> <h5> <font color="#b06fbb"><b> 触 摸 宝 鼎</b></font></h5> 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div><b>主阁:</b><br> 主阁的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br> <b> 大厅:</b><br>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b>《时来风送滕王阁》</b>。</div><div> 这是根据明朝<b>冯梦龙</b>(1574年 — 1646年、苏州人、明代文学家)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b>《马当神风送滕王阁》</b>的故事而创作的。<br> <b> 主阁一层:</b><br>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br> 正东为<font color="#b06fbb"><b>“瑰伟绝特”</b></font>九龙匾,内容选自<b>韩愈</b>(768年 — 824年河南孟州人、唐代中期文学家)的<b>《新修滕王阁记》</b>;<br> 正西为<b><font color="#b06fbb">“下临无地”</font></b>巨匾;<br> 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font color="#b06fbb"><b>“襟江”、“带湖”</b></font>二匾。<br> <b> 其他各层:</b><br>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b><font color="#ed2308">白栋材</font></b>同志(1916—2014、陕西清涧人、曾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书<font color="#b06fbb"><b>“西江第一楼”</b></font>金匾。 [<br> <b> 第二层</b>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font color="#b06fbb"><b>《人杰图》</b></font>,画高2.55米,长20多米。<br> <b> 第三层</b>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中厅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画<font color="#b06fbb"><b>《临川梦》</b></font>,取材于<b>汤显祖</b>(1550 — 1616、江西灵川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br> <b> 第四层</b>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font color="#b06fbb"><b>《地灵图》</b></font>。<br> <b> 第五层</b>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font color="#b06fbb"><b>《滕王阁序》</b></font>。<br> 第五楼是最高的明层。<br> <b> 第六层</b>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div> 我在第五层回廊的匾额前停留了很久很久,默默的吟诵着初唐诗人<b>王勃</b>的滕王阁序:<br> 滕王阁序全文共773个字(不计标点)<br>滕王阁序全文:<br> <font color="#b06fbb"><u><b>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b></u></font><br> <font color="#b06fbb"><u><b>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b></u></font><br> <b><font color="#b06fbb"><u>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br>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br>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u></font></b><div> <b><font color="#b06fbb"><u>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br>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br></u></font></b></div> <u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weight: bold;">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br>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br>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br>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br>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br>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u><div> <b> 滕王阁序</b>是一篇骈文(pián wén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div><div>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font color="#b06fbb"><b><u><br></u></b></font></div> <h5> <b><font color="#b06fbb"> 滕王阁景区</font></b></h5> <p class="ql-block"><b>《滕王阁序》作者王勃</b>与<b>杨炯、卢照邻、骆宾王</b>并称为<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王杨卢骆”、“初唐四杰”。</b></p><p class="ql-block"><b> 王勃</b>确是个才子,6岁就善于写文章,不到20岁,沛王<b>李贤</b>(665年 — 684年、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女皇武则天的次子 )听到他的名声,请他作王府修撰.因作<b>《檄英王斗鸡文》</b>触怒唐高宗,被逐出府;“后又因杀官奴得罪”,他的父亲受连累被贬为<b>交趾令</b>(交阯、古代地名,交趾令即县令).</p><p class="ql-block"><b>王勃</b>在<b>唐高宗</b>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往交趾(现在越南北部)省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公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在席上作<b>《滕王阁序》</b>。而就在他省父的途中<b>“</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渡海溺水,惊悸而死”</b>.作《滕王阁序》时是26岁。</p><p class="ql-block"><b> 王勃</b>是在怀才不遇的心态来写的通篇文章,比如伤感、比如落莫。这些都不是<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少年不知愁滋味”</b>,而是和他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b> 王勃</b>承认自己命途多舛,又时时勉励自己“<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穷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b>,前面是写景致,到了后面就是写命运,不再是简单的游景叙述,而有一股难以掩盖的颓势,让人感觉青年时代的大好时光,在命运落寞凄苦内心中经荡然无存。</p><h1> 其实,古之文人,都有一种<b>问天、问地、悲天悯人、怀才不遇的情绪</b>,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宿命。 <b> 从屈原时起,一直延续着。</b></h1><h1> <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b></h1><p class="ql-block"><b> 站在这高大俊秀的滕王阁上,吟诵着滕王阁序,望着那滚滚流去的赣江之水,又一次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深奥......。</b></p><p class="ql-block"> 今日支出:</p><p class="ql-block"> 火车票100元、门票100元、公交10元、住宿100元、餐饮100元 共计410元。</p><p class="ql-block"> </p> <h1> <b><font color="#167efb">2014年、11月9日、</font></b><br></h1><h3> 今天是来南昌的第二天,早餐吃了些昨晚在超市买的面包和牛奶,然后便乘公交车去八一广场。</h3><h3> <b> 八一广场</b>位于东湖区,在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中山路、孺子路等市区主干街道的交汇处,在明清时期,该地域是顺化门外的护城河和沼泽地。<br> <b> 光绪年间(1875—1908)</b>,清政府在沼泽地开辟出训练新兵的大校场。<br> <b> 1911年,</b>国民革命军于大校场整集,推翻了清政府在江西的统治。<br> <b> 1912年10月28日</b>,<b><font color="#ed2308">孙中山</font></b>亲临大校场检阅了<b>李烈钧</b>(1882 — 1946 、江西九江人)部的江西革命军。<br> <b> 1928年,</b>南昌城市改造,拆去顺化门,填塞护城河,修建绕城公路(今八一道),使之具备了广场的雏形。<br> <b> 1956年,</b>人民政府在城建工程中,正式命名<b>“人民广场”</b>,并加扩充拓,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地位得到确定。<br> <b> 1977年</b>八一南昌起义五十周年之际,广场上开始兴建<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b>。<br> 同时,广场进行大整修,人民广场改名为<b>“八一广场”</b>。</h3> <h5><b><font color="#b06fbb">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font></b></h5> <h5><b><font color="#b06fb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font></b></h5> <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b>于1979年1月8日落成,成为南昌英雄城的标志性建筑。<br><div><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b>高44.5米,正面镌刻着<font color="#ed2308"><b>叶剑英</b></font>元帅题写的<font color="#b06fbb"><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b></font>九个鎏金大字,塔身基座有27个台阶,意指一九二七年。<br><b>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b>顶部是一只汉阳造步枪和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正面有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它立面是:<div><b>“宣布起义”</b></div><div><b>“攻打敌营”</b></div><div><b>“欢呼胜利”</b>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碑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整个塔身庄严,肃穆,望之令人心中顿会涌起一股仰慕之情。<br><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b>前是一条120米长、14米宽的金水河,寓意军民鱼水情。金水河下,百米长的音乐喷泉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等雄壮的乐曲翩翩起舞。<div> 在八一广场上,另外还建有八一军史浮雕,以及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题材的山水浮雕,充分体现了江西的地域文化特色。<br> 在升旗台的南侧用汉白玉镌刻<font color="#ed2308"><b>毛泽东</b></font><b>手书字体<font color="#b06fb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font>,</b>北侧,镌刻<b>着<font color="#ed2308">江泽民</font></b>的题词<font color="#b06fbb"><b>“军旗升起的地方</b>”,</font>而更加凸现了八一起义的深刻含义和伟大意义。</div></div></div> <h5><b><font color="#b06fbb"> 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雕像:</font></b></h5><h5><b><font color="#ed2308">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font></b></h5> <div>离开八一广场去八一起义纪念馆。<br></div>八一起义纪念馆就在八一广场附近,可是因为修建地铁,街道弄得很乱,我和老伴用了好大得劲才找到了纪念馆。<br>走入纪念馆的院子里,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b><font color="#ed2308">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font></b>五位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塑像,它向人们展示了这五位伟人当年的决心和气概。在这座塑像的两旁还有参加南昌起义的各位指挥员的塑像。<br><b>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元帅:</b><br> <b><font color="#ed2308"> 朱德、贺龙、林彪、陈毅、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font></b><br> <b> 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大将:</b><br> <b><font color="#ed2308"> 粟裕、陈赓、张云逸、许光达。</font></b><br> <b> 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上将:</b><br> <font color="#ed2308"><b> 陈奇涵、萧克、杨志成、</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 赵尔陆、周士第。</b></font><br> <b> 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中将:</b><br> <font color="#ed2308"><b> 郭化若、聂鹤亭、彭明治、谭甫仁、</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 谭家述、</b></font><font color="#ed2308"><b>唐天际、</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赵镕。</b><div><div> <b> 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少将:</b><br> <font color="#ed2308"><b> 李逸民、廖运周、王云霖、</b></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 袁也烈、</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周文在、张树才。</b></div></div></div></div> <h5><font color="#b06fbb"><b> 起义指挥部旧址——原江西大旅社</b></font></h5> <h5><b><font color="#b06fb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内大厅</font></b></h5> <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b>这栋大楼是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是原来的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是一栋标准的徽式建筑,并且是当时南昌最高的建筑之一。<div>进入大厅后可以看到在建军七十周年之际,<b><font color="#ed2308">江泽民</font></b>总书记在这里游览参观留下的题词<font color="#b06fbb"><b>“军旗升起的地方”</b></font>。<br> 通过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进一步加深了对南昌起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br><h1> <font color="#b06fbb"><b>从1921年7月到1927年4月,在这短短的六年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b></font><font color="#b06fbb"><b>为了拯救这个灾难重重、任人宰割的国家;</b></font><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为了推翻压在四万万同胞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就开始在这伤痕累累的华夏大地上,在这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英勇的战斗着、艰难的探寻着……!</b></h1></div> <h1><b><font color="#333333">1921年7月23日</font></b><br></h1><h3> <b><font color="#ed230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2人,代表着全国50余名党员,<font color="#ed2308"><b>毛泽东</b></font>作为长沙小组也出席了大会,因30日晚受到租借巡捕的搜查后,大会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br>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b><font color="#ed2308">陈独秀</font></b>为中央局书记。<br> 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font color="#ed2308"><b>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font><br><br></h3><h3></h3><h1> <b><font color="#333333">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font></b></h1><h3> <b><font color="#ed2308">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在上海召开,重申党的最高纲领,制定党的最低纲领。<br> 最高纲领是:</h3><h3></h3><h1> <b>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b></h1> 最低纲领规定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h3> <b> 1、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br> 2、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br> 3、是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b><br> <b><font color="#ed2308">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通过了<font color="#b06fbb"><b>《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b></font>是中共首次提出的统一战线的思想。</h3> <h1><b style=""><font color="#333333">1923年6月12日至20日</font></b><br></h1><h3> <b><font color="#ed2308">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br> 大会正确地估计了<b><font color="#ed2308">孙中山</font></b>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b>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b><br><br></h3><h3></h3><h1> <b><font color="#333333"> 1924年初</font></b></h1><h3>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b><font color="#ed2308">孙中山</font></b>在广州召开了<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br>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h3> <b> 1、民族主义:</b><br> <b>旧提法</b>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br> <b> 新提法</b>更突出反帝、反对外来压迫,这与共产党的反帝主张相一致。<br> 另外,新提法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有利于团结各民族民众一起反帝,争取解放。<br> <b> 2、民权主义:</b><br> <b> 旧提法</b>中有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建立国民政府和国民平等问题;<br> <b> 新提法</b>强调一般平民共有民权,享有一切权利和自由。这就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扩大了阶级基础,能更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革命。<br> 3、<b>民生主义:</b><br> 新加上了<b>节制资本</b>,就是<b>“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b><br> <b>国民党“一大”</b>、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倾向,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br> <b>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b>,<font color="#ed2308"><b>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b></font>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br>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font color="#333333">共产党员有</font>:<br> 组织部长<font color="#ed2308"><b>谭平山</b></font>,<br> 农民部<font color="#333333" style="">长</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林祖涵,</font><br> 宣传部代理部长<b><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font></b>等。<br><h3>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br>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h3><h3>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推动下,<b>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b></h3> <h3></h3><h1><b style=""><font color="#333333">1926年5月</font></b></h1><p> 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b><font color="#ed2308">叶挺</font></b>(1896—— 1946)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 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p><br> <h1><b style=""><font color="#333333"> 1926年秋</font></b></h1><p> <b>北伐战争</b>势如破竹,旧军阀军队在国民革命军的进攻中接连崩溃,这一切都表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即将结束。</p><p> <b> 北伐战争的胜利,使帝国主义日益不安。</b><br> 尤其是在中国拥有巨大权益的<b>日本、英国、美国,</b>不愿失去既得利益,于是开始在革命队伍中寻找突破口,企图通过武力威胁和分裂来破坏民族革命运动。<br> 这两种政策的综合作用,是促成<b>蒋介石</b>反革命政变的客观因素之一。<br> 已经到达南昌的<b>蒋介石</b>,凭借北伐闻名海内外,长期积累的权力欲望迅速膨胀。<b>蒋介石</b>不仅挑起了迁都之战,还开始传播对苏联顾问、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不满。<br> 因此,日本外相<b>野原佳郎</b>通过<b>黄维</b>(1904——1989、黄埔一期学生)告诉<b>蒋介石</b>:日本对蒋“寄予厚望”,希望蒋介石<font color="#b06fbb"><b>“同共产党决裂,搞纯民族运动。</b></font>”<br> 美国联系英国,通过上海买办<b>虞洽卿</b>(1867 —1945、宁波镇海人)向蒋提出<b>6000万元经费</b>。<br> 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引诱不仅给<b>蒋介石</b>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也满足了他对权利的渴望。<br> 此时的<b>蒋介石</b>表现得像个“领导”,利用一切机会向列强表明他<b>“想惩恶扬善”“维护秩序”</b>;与此同时,反共的准备工作也加紧了。<br>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兴起,使国内反动势力又恨又怕,所以当<b>蒋介石</b>决心背叛革命,举起“反共”的大旗时,在短时间内,几乎所有反动势力都集中在这个大旗之下,形成了反共统一战线。<br> <b> 这些反动势力以不同的方式支持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b><br></p><p> 在外交方面,与日本关系密切的<b>黄郛</b><font color="#b06fbb"><b><u>(蒋介石的结盟兄弟)</u></b></font>支持<b>蒋介石</b>。他建议蒋介石放弃<b>“联俄容共”</b>的政策,<b>“必须离俄清党”</b>,并联系士绅商人,联系<b>冯玉祥、阎锡山</b>组成反共“中央力量”。</p> <b> 黄郛</b>的所有策略都被<b>蒋介石</b>采纳,成为反共反革命政变的行动纲领。<br> 在财力上,<b>蒋介石</b>得到了大买办、上海财团掌门人<b>虞洽卿</b>的支持。<br><h1><font color="#333333"><br></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1927年3月26日</b></font></h1><p> <b> 蒋介石</b>一到上海就访问了<b>虞洽卿</b>。</p><br> <h1><b><font color="#333333"> 1927年4月和7月</font></b></h1><p> <b style=""><font color="#b06fbb">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周年的时候,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幼童,对自己所认识的世界、对自己所接触的社会、对实现自身所选定的远大理想还处于在幼稚的幻想的时候,却被自己最信任朋友,并肩战斗的伙伴 —— </font><font color="#333333">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font><font color="#b06fbb">,背信弃义的向自己举起了屠刀、企图将一个追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年幼的中国共产党赶尽杀绝!</font></b></p> 中国国民党内的<b>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b>,勾结帝国主义和买办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h1><p><b style=""><font color="#333333">1927年4月12日凌晨</font></b></p><p></p></h1><h3> 被<b>蒋介石</b>收买的青帮武装分子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袭击,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br> 仅三天的时间里,即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br> 这次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br> 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b>周凤岐</b>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2 000名工人纠察队的武装。</h3><p><font color="#333333"><br></font></p> <b style=""><font color="#333333"> 1927年7月12日</font></b><br><h3>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b><font color="#ed2308">陈独秀</font></b>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h3><p><br></p> <font color="#167efb"><b> 1927年7月13日</b></font><br><p><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font></b>发表了<font color="#b06fbb"><b>“中共中央对政局宣言”</b></font></p><br> <font color="#167efb"><b>1927年7月15日</b></font><br><h3><b> 汪精卫</b>集团又在武汉宣布“分共”,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无数革命者倒在血泊中,大革命惨遭失败。<br><b>但是国民党蒋介石的大屠杀,并没有吓倒有着远大理想、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反而使这个年幼的政党,清醒的认识到<font color="#b06fbb">武装斗争</font>的极端重要性,</b>并决定:<br> 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联合以<b>张发奎</b>(1896年-- 1980年、1912年参加同盟会)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br><font color="#b06fbb"><b> 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起义”。</b></font></h3> <h1><p></p><p></p><p></p><p> 据此,中共中央指定<b><font color="#ed2308">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font></b>组成中共前敌委员会,以<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周恩来</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为书记</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刘伯承</font><font style="" color="#333333">任参谋团参谋长、</font>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br>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b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以</b><font color="#ed2308"><b>贺龙</b></font><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为军长的第20军全部;</b><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r></b><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以</b><b style=""><font color="#ed2308">叶挺</font></b><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为师长的第11军24师、<br> 以</b><b style=""><font color="#ed2308">蔡廷锴</font></b><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为师长的第11军10师,<br></b><b style=""><font color="#b06fbb">以</font><font color="#ed2308">朱德</font><font color="#b06fbb">为团长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br></font></b><b style=""><font color="#b06fbb"> 第4军25师的第73、第75团,<br></font></b><b style=""><font color="#b06fbb"> 第4军25师的第73、第75团,</font></b></p><br> <b><font color="#333333"> 1927年7月24日</font></b><br></h1><h3><b> 张发奎</b>通知<b><font color="#ed2308">叶挺,贺龙</font></b>上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当时,任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font color="#ed2308"><b>叶剑英</b></font>得知了会议内幕,即刻由庐山赶至九江,在九江甘棠湖的一条小船上与<font color="#ed2308"><b>叶挺,贺龙</b></font>商定,不去庐山开会,转道去南昌。</h3><font color="#333333"><br><b> 1927年7月25日</b></font><br><h3> 第11军、第20军分别在<b><font color="#ed2308">叶挺、贺龙</font></b>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h3><br> <b><font color="#333333"> 1927年7月27日</font></b><br><h3><b><font color="#ed2308">周恩来</font></b>等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br> 前委成立后,根据准备的情况决定,起义由原定28日晚改为30日晚。<br><b><font color="#ed2308"> 周恩来</font></b>将起义计划告诉<font color="#ed2308"><b>贺龙</b></font>,并征求他的意见,<font color="#ed2308"><b>贺龙</b></font>表示坚决拥护党的决定,<b><font color="#ed2308">周恩来</font></b>当即以前委的名义任命<font color="#ed2308"><b>贺龙</b></font>为<b>起义部队的总指挥。<br></b> 起义的时间定于1927年8月1日凌晨4点,后来由于军中出现了叛徒,起义提前2个小时为凌晨2点举行。</h3><br> <b><font color="#333333"> 1927年8月1日2时,</font></b><br><h3> 在<font color="#ed2308"><b>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b></font>(<font color="#b06fbb">第二方面军暂编15军军长</font>)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br><b> 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br></b><b> 第20军</b>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br><b> 第11军</b>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h3>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br>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b><font color="#ed2308">聂荣臻</font></b>(1899——1992,四川江津人、开国元帅)、<b><font color="#ed2308">周士第</font></b>(1900—— 1979、海南琼海人、开国上将)率领下起义,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br> 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b>蒋介石、汪精卫</b>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b><font color="#ed2308">孙中山“</font></b>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新旧军阀的斗争决心。<br> <h1><b><font color="#333333">1927年8月1日上午</font></b><br></h1><h3> 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会议推举:<br><b><font color="#ed2308">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font></b>等25人为委员。<br> 革命委员会任命:</h3><h3> <font color="#ed2308"> </font><b><font color="#ed2308"> 吴玉章</font>为秘书长;</b><br> 任命;<br> <font color="#ed2308"><b>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b></font>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br> <b><font color="#ed2308"> 贺龙</font></b>兼代方面军总指挥,<br> <font color="#ed2308"> <b>叶挺</b></font>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br> <font color="#ed2308"> <b> 刘伯承</b></font>为参谋团参谋长,<br> <font color="#ed2308"> <b>郭沫若</b></font>为总政治部主任,<br> <b><font color="#ed2308"> 叶挺</font></b>任<b>第11军</b>(辖第24、第25、第10师)军长、</h3><h3> <b><font color="#ed2308"> 聂荣臻</font></b>任党代表;<br> <b><font color="#ed2308"> 贺龙</font></b>任第20军(辖第1、第2师)军长、</h3><h3> <b><font color="#ed2308"> 廖乾吾</font></b>(1886—— 1930、陕西平利人)任党代表;<br> <b><font color="#ed2308"> 朱德</font></b>任第9军副军长、</h3><h3> <b><font color="#ed2308">朱克靖</font></b>(1895— 1947、湖南醴陵人)任党代表。</h3><h3> <b> 全军共2万余人。</b><br> 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br><br></h3> <h1><b><font color="#333333">1927年8月3日</font></b><br></h1><h3> 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b>瑞金、寻邬(寻乌县)</b>进入广东省,先攻占<b>东江</b>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b>广州。</b><br> 起义军进至进<b>贤县</b>时,第10师师长<font color="#b06fbb"><b>蔡廷锴</b></font>(1892—— 1968、广东罗定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br> 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b>临川</b>时,<b>总兵力约1.3万人</b>。 </h3> <h1><b style=""><font color="#333333">1927年8月7日</font></b><br></h1><h3> <b><font color="#ed2308"> 中共中央</font></b>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是在<b>蒋介石、汪精卫</b>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br>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b><font color="#ed2308">陈独秀</font></b>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h3><h3> 在会上<font color="#ed2308"><b>毛泽东</b></font>第一次明确提出了<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的著名论断。<br></h3><h1> <font color="#b06fbb"><b>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b></font></h1> <b><font color="#ed2308">周恩来塑像</font></b> <b><font color="#ed2308">贺龙塑像</font></b> <b><font color="#ed2308">刘伯承塑像</font></b> <b><font color="#ed2308">粟裕塑像</font></b> <b><font color="#b06fbb">周士第塑像</font></b> <b><font color="#ed2308">郭沫若塑像</font></b> <b><font color="#ed2308">贺昌塑像</font></b> <b><font color="#b06fbb">八一南昌起义雕像</font></b> <b><font color="#b06fbb">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font></b> <b>八一南昌起义</b>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开始, <br> <b>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b>193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由来。<br><b> 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当年的几千人,发展壮大成了百万雄师,最后终于战胜了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打出了个新中国。</b><br> 今日支出:<br> 住宿90元、公交车10元、<br> 餐饮80元、其它100元,共计280元。<div><br></div><div>待续</div><div>2024年6月初于哈尔滨新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