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三山之焦山

且行且悟

<p class="ql-block">镇江三山是指镇江市长江江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三山夹江相峙,又称京口三山,每一座都是历史名山。镇江三山现为国家5A级风景区,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是兼具自然风景、历史古迹和文化艺术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焦山位于镇江的东北面,是万里长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焦山山高70.7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焦山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p> <p class="ql-block">到了焦山,远远就见高山上一塔高耸,四周翠竹苍松,很是诱人。游览焦山要乘轮渡,在渡船上,欣赏岸边的风景,赞叹这少见的清澈碧绿的长江水。</p> <p class="ql-block">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后抬眼就能看见巨大的石牌楼,明清风格,四柱三门,飞檐翘角。门楣上镌刻着二龙戏珠、蝙蝠、麒麟等吉祥而又寓意深刻的图案,正中“焦山胜境”四个金字,为焦山定慧寺原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手书;背面额枋“汉晋遗风”,乃原金山江天禅寺住持、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慈舟所书。</p> <p class="ql-block">牌坊后是一座雕刻精致的青砖照壁,上刻“庄严国土”,意思是通过佛教的教化,使人的内心世界清净,成为“净土”,达到美好世界的理想。同时通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也将人间国土建设成为人间净土。</p> <p class="ql-block">照壁背面,左边是吉祥桥,右边是如意桥。背面刻“利乐有情”,此为佛教的重要理念,劝谕人们要回归本心净土,心存慈悲,与人为善。</p> <p class="ql-block">绕过照壁,便是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定慧寺山门殿。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歇山式建筑,开三券门,两侧八字清水砖墙,分别刻有“礼敬诸佛”和“恒顺众生”,此乃普贤十大愿其中之二。一对明代的石狮镇守大门。</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师亲书。山门两旁悬挂着清代光绪年间巴州廖伦所写的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颇具气魄,此处的圣人并不是孔夫子,而是焦山的圣人焦光。</p> <p class="ql-block">走进山门殿,有一善财童子像,两侧是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定慧寺原名普济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一千八百多年,是镇江最古老的寺院。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在此创建大雄宝殿,宋代改称普济禅院。元代改名焦山寺,清代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改名为定慧寺,沿用至今。这是山门殿背面。</p> <p class="ql-block">走过山门殿,左右是钟楼和鼓楼。山门殿北侧是钟楼,楹联:“八百钟声返闻自性,五千经藏直指人心”,钟楼内一层供奉地藏菩萨。</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南侧是鼓楼,楹联:“一通天鼓可断妄想,万遍佛号能渡迷津”,鼓楼内底层供奉加蓝菩萨。</p> <p class="ql-block">迎面并列三座石桥,中间是定慧桥,两侧为建有精美的四角攒尖顶亭子的亭桥,东侧为焦公亭,西侧为茗公亭,分别为纪念隐士焦光和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p> <p class="ql-block">茗公亭为纪念茗山长老而命名此亭。茗山法师,佛学造诣高深,精诗文、擅书法。19岁在家乡盐城位于收成庄的罗汉院剃度出家,20岁到镇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相继担任镇江定慧寺、南京栖霞寺、句容隆昌寺、无锡符祥寺方丈;先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等职。茗公亭的对联为:“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p> <p class="ql-block">焦公亭为纪念焦光而命名。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焦公亭柱上的条幅对联为:“静老追远千里而来,焦公隐居三诏不起。”</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就是天王殿,重檐歇山式的古建筑,红柱黄墙,风格古朴。殿门上悬“定慧寺”红底金字牌匾,墙上刻有“横海大航”四个篆体大字,寓意焦山像一艘海中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将广大僧众渡到幸福清平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后有大雄大雄宝殿和藏书楼,左边是定慧寺的老山门不波亭。“不波亭”是“海不扬波”亭的简称,据说是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山门为重檐歇山四方亭式顶,门前的两个石狮是明代原物。老山门位于水边,修有码头,当年人们要进寺在此下船登岸。</p> <p class="ql-block">山门之东的放生池边,放生池碑由茗山法师立于1995年秋。《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因此许多佛寺都建有放生池,以体现佛家“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心怀。</p> <p class="ql-block">焦山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又因寺庙楼阁等建筑均藏于山林深处,亭台楼阁掩映于绿阴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说。</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西侧一座古牌坊,称作 “三诏坊”,牌额和两边楹联“一心用功高卧山中修道业,三诏不起隐居洞里学无为”均为茗山法师所题,不用说是纪念焦光的。</p> <p class="ql-block">三诏坊后面的大殿是财宝天王殿,财宝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西侧原海云堂的天井里,有一口井,叫东泠泉。相传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又称炼丹井。其实这里本不是一个泉,而是焦山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开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金山之东,故称为“东泠泉”。</p> <p class="ql-block">相传定慧寺是当初蒋介石与宋美龄定情的地方。蒋介石宋美龄在1927年5月,在焦山第一次约会,蒋宋二人一起度过了10天,感情突飞猛进,分别时已是“非伊不娶、非君不嫁”。</p> <p class="ql-block">三诏坊西侧长廊,南边是五十三参浮雕墙,北边是华严阁和焦公纪念馆。华严阁面临大江,背倚峭壁,是一座两层楼临水建筑。华严阁是赏月的好地方,“华严月色”是焦山最富诗意的十六景之一。旁边有焦公纪念堂,为纪念东汉隐士焦光而修。</p> <p class="ql-block">壁上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浮雕图。《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最初从文殊菩萨处发菩提心,次第南行,先后向菩萨、佛母、比丘、比丘尼、天神、地神、长者、居士、童子、天女、童女、婆罗门等五十三位善知识参访请教,并依教奉行,终于获证善果。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善财童子因此成为佛教虚心求法,广学多闻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出定慧寺向东,有茗山法师纪念堂。纪念堂2004年底落成,是为纪念現代著名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焦山定慧寺原主持茗山法师(1914-2001年)而建,建筑面积1088平方米。大门上方悬挂“人天师表”牌匾,为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题写。</p> <p class="ql-block">入内院落中间有一圆台,在主厅的门楣上写有“茗山法师纪念堂”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由现任焦山定慧寺第九十九代方丈心澄法师所写。茗山法师俗家姓钱,自幼随母信佛,他二十岁到镇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1951年出任定慧寺第九十八代方丈,曾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01年6月1日圆寂。纪念堂供奉茗山法师铜像,并展出400多幅图片和茗山法师文稿、手书佛经、诗词集及工作笔记等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右侧有“以戒为师”,左有“悲智双运”,充分体现了茗山法师不舍众生的菩萨胸怀、以戒为师的高僧风范、做佛先做人的人格魅力、开拓进取的非凡气魄和悲智双运的无我境界。</p> <p class="ql-block">鹤隐浮玉长廊,“鹤隐”大约说的是王羲之焦山养鹤的传说,“浮玉”指的是焦山,古人将焦山称作是漂浮在长江中的一块翠玉。透过门楣,可见鹤隐桥、圆通桥等几座石桥,高低错落横跨河面,一副江南美景图跃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焦山行宫是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最多的地方,原有焦山行宫、东行宫、上行宫三个部分,后被毁。现焦山行宫是在自然庵和五圣庵旧址上改建而成,为典型的江南小庭院,有船亭、北极阁、黄叶楼、梅花楼、画禅山房、文殊阁、梦焦山仙馆、观澜阁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焦山行宫现已改为江苏佛学院,始创于1934年,由时任焦山定慧寺方丈智光法师倡导并首任院长,自1934-1948年,学僧毕业后,多数充任各寺院监院、住持,其中有世界著名高僧者,如现任国际佛教促进会会长、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等等,焦山佛学院可谓在佛学界桃李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焦山行宫西侧,就是焦山著名的碑林,即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焦山碑林始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宝墨亭, 明代扩建为宝墨轩。</p> <p class="ql-block">碑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内珍藏着六朝历代碑刻四百多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历代名家书法家的碑刻甚多,有东晋王羲之书、唐颜真卿,宋代米芇;黄庭坚、苏东坡等历代名人手笔,丰富多彩,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史料碑刻类以《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为最早,立于唐仪凤二年 (677),碑文完整,楷书字体工整遒劲。被誉为“初唐妙品”,魏法师名降,字道崇,曾给唐高宗练过丹。碑中叙述了魏法师(595~677)的一生。据说仅此一碑的价值焦山就可获得5A级景区的称号。这龟头己被万人摸的油光水亮,说是摸摸龟头,万事不用愁,儿子以后可以有个好功名。</p> <p class="ql-block">从展厅大门出来是一个天井,天井西侧墙有几通碑刻。澄鉴堂是清代南河总督张井收藏书画金石的堂斋名,澄鉴堂石刻的主藏品是宋代苏轼的一幅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天井东侧“翰墨流芳”月门,背面“江山同寿”,东侧是御碑亭。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六次巡幸江南,六游焦山,留下了许多赞美焦山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御碑阴阳两面均刻乾隆诗作,其书法结体严谨,笔法流畅,柔中有刚,雍容俊逸。御碑四周及底座镌刻九龙云水纹浮雕,刻工极其精湛。</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东侧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周围碑林环绕。“槐阴精舍”东侧“书禅”是一个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月门内是竹园,这个月亮门叫迎接光明。小门朝东开,第一缕阳光即可入内。</p> <p class="ql-block">竹园四周是碑廊,园中遍植翠竹,掩映着碑林,别有一番风雅。北侧碑廊中间有一亭,名兰亭。</p> <p class="ql-block">竹园内种植了很多高大的翠竹,前方是竹园南侧的东月门,月门内是一四方形天井,两侧是碑廊,墙上是清刻张即之书《金刚经》。</p> <p class="ql-block">出竹园东侧的月门是一花园,花园中有一亭子,花园周围也是碑廊。</p> <p class="ql-block">碑林的庭院小巧玲珑,花木扶疏,青竹摇曳,婆娑欲舞,在如此幽静的环境中赏碑听风,确是风雅之事,倒也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在回廊的东侧,池塘后有一幢古典建筑,门额为“瘗鹤铭”。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被称为“碑中之王”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陈列于此。能一瞻此铭,亦人生幸事。</p> <p class="ql-block">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瘗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p> <p class="ql-block">《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瘗(yì)是埋藏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王羲之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在山岩上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因其书法绝妙,当即被镌刻在焦山西麓的崖壁上。</p> <p class="ql-block">后因岩石崩裂,碑坠落江中达七百余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由镇江知府陈鹏年募工打捞,得残石五方,仅存九十三字(其中十一字不全),但仍可见行笔雄健,方圆并举,体势开张,结字错落,富于变化。其书法艺术,已臻极品。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称其为“大字之祖”,《瘗鹤铭》碑之所以为书法家所推崇,是因为它是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房前有一“鹅池”,传说王羲之常以池水洗笔,以鹅的优美舞姿丰富他的书法,故而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称。</p> <p class="ql-block">从碑林东门出来,来到河边,有一长长的紫藤萝花廊。花廊一面临水,坐在廊中,微风拂面,花香扑鼻,廊外一派明媚春光。</p> <p class="ql-block">桂苑,仿古牌楼古香古色,苑内栽植万株桂花树,有金桂区、银桂区、丹桂区等,每当金秋时节,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桂香扑面而来,使焦山频添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与焦山碑林一水相间的花洲上这座亭子是良宽亭。良宽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歌人、俳人、书法家。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犹受著名碑刻《瘗鹤铭》的熏陶。他对中国十分向往,一度想要到访却始终未能如愿。1997年日本学术团体“全国良宽会”携手镇江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焦山鹤岛共同建成此亭,让良宽的书法作品终于能在同一座岛上陪伴着令他魂牵梦绕的《瘗鹤铭》。</p> <p class="ql-block">定慧寺东南面是大片新开发的园林景观,有亭阁桥园,如:圆通桥、太平桥、喜雨桥、荷花池、百草园、盆景园等。</p> <p class="ql-block">园内小桥流水,画舫穿梭,岸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处处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连绵亭台立于桥上,座座拱桥横跨水间,清山绿水,亭台楼阁,置身于此,真是人如游在画中。</p> <p class="ql-block">山水相映成趣,曲径通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游人很少,可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享受一份宁静与清新。</p> <p class="ql-block">郁郁葱葱的丰富植被,错落有致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水色澄明,风姿绰然,小桥流水,景色幽幽,水畔春色。</p> <p class="ql-block">焦山东麓面对长江入海口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曾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p> <p class="ql-block">焦山炮台始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当时清政府为了加强长江的防务,决定筹建焦山炮台,与江阴小石湾、象山、江都都天庙等处炮台成犄角之势。</p> <p class="ql-block">整个炮台呈暗堡式,由八个炮堡、一个大弹药库和营墙营门三部分组成。堡身以青石为基,圆木为骨,用黄泥、石灰和糯米汁捣成三合土,层层夯筑而成,异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焦山古炮台是镇江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实物见证。1842年,英军发动“扬子江战役”,意在西进镇江,切断运河,占领南京,扼住清政府的咽喉。7月15日,英舰进攻焦山,炮台守军猛烈还击,英军遭受重创,但终因寡不敌众,焦山守军全部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从古炮台上山,途经李白《自焦山望松寥山》诗碑:“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仙人如爱我,舉手来相招。”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站在焦山远望松寥山如在碧霄,若能有一座彩虹化作长桥,将碧海天空连在一起,仙人还会招手致意。呵呵,真的是浪漫之极!</p> <p class="ql-block">吸江楼耸立在焦山东峰绝顶,此楼始建于宋代,原名吸江亭,亦名汲江亭,取“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之意。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又称四面佛亭。</p> <p class="ql-block">楼呈八角形,整个结构为水泥仿木,有楼梯盘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楼为两层,上层横额题有“吸江楼”三字,底层横额写有“江山胜概”四个大字。游客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佳处妙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豋上吸江楼远眺,清澈浩瀚的长江,淘尽多少英雄人物,心境豁然开朗;凝视山下广阔的农田村庄,恬静安祥。</p> <p class="ql-block">听竹山房是以自然庵为基础新打造的。焦山自然庵相传由北宋苏轼垒石筑成,园内长有墨竹,颇具道家的风趣。郑板桥的一首《题焦山自然庵墨竹》,更是让自然庵的墨竹声名远扬。两边的楹联就很有诗意:“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此联原是郑板桥为焦山自然庵所作的对联。名家之作,读来就有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为“别峰庵”。别峰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东峰和西峰之意。别峰庵始建于宋代,宋代高僧佛印法师有诗云:“绝顶无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p> <p class="ql-block">清代大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当年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遐迩,也称“板桥书屋”。</p> <p class="ql-block">焦山绝顶万佛塔,是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塔体高42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七级八面,朱栏碧瓦,飞檐彩绘,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夜间天宫放射八柱光束,为过往船只指引迷津。</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正面,大门两侧墙上嵌有“海不扬波”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大字,更加体现了万佛塔庄严盛瑞的英姿。一对石狮子坐在门前,两侧各有一灯幢。</p> <p class="ql-block">“海不扬波”四个大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书,意为焦山矗立江心,犹如镇海之石,驱逐水妖,故而海不扬波。在佛教上“海不扬波”是清平世界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后大门两侧墙上嵌有“中流砥柱”,从刻字前后落款可知,“中流砥柱”是清道光年间一位15岁少年所题。</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塔院内设前后门厅、左右碑廊、厢房,错落有致,与塔相映成趣。只可惜院内游客不让进入,更不让登塔,只可远观。</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内供奉佛菩萨像壹万余尊。第一层供大愿地藏王菩萨2642尊,第二层供大悲观世音菩萨1652尊,第三层大行普贤菩萨1500尊,第四层供大智文殊菩萨120尊,第五层供东方琉璃光药师如来佛1100尊,第六层供西方阿弥陀佛940尊,第七层代本师释迦牟尼佛880尊。</p> <p class="ql-block">各层洁白的缅甸玉佛和光彩夺目的金佛庄严慈祥,美仑美奂。若登梯而上,瞻依留连在诸佛菩萨金像和栩栩如生的飞天彩画旁,使人如临西天佛国。</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前身为焦山镇寺塔,始建于元代,后毁于战乱,数百年来,一直未能复建。1996年,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发愿重建万佛塔,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万佛塔于1999年9月11日开光落成,塔内供奉一万余尊佛像,都有施主认捐,成为当时佛教界的一项创举。</p> <p class="ql-block">伫立,仰望高耸的万佛塔,远处长江船舶的汽笛声,近处定慧寺院的梵唱声,头顶金属塔铃的敲击声,汇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真是登高望远,俯瞰着山下掩映在丛林中的定慧寺,绿树、黄墙、灰瓦、红窗,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顺阶梯下山,见一六角石亭,为建于明朝天顺年间的壮观亭,取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句命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登亭观景,写下了“壮观二字应无负,第一江山第一楼”的诗句,并与茗山法师唱和,传为佳话。亭旁的六朝古柏,苍翠葱郁,似蛟龙昂首,顶天立地,自成一景。</p> <p class="ql-block">亭柱上刻有三副楹联:“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砥柱镇中流,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金山共此一江水,王母来寻五色龙”。将焦山的景色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沿长阶梯而下,有一座塔林,几座灵塔和一石祭台,看上去并不古老。</p> <p class="ql-block">焦山西麓下山的路旁,有个三诏洞又名焦公洞。相传东汉末年,学士焦光,不愿做官,避乱流寓镇江,隐居在此。三诏洞在清光绪二十四年中秋,由焦光的后代焦尔昌重新整修过,后在文革中被毁。现洞内焦光像是1979年8月塑成。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执书卷,仪态大方,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右侧高处有一座白色小庙建筑,门上有“三绍祠”大字。墙角有石碑,上书“三诏不起相传东汉末年,高士焦光不愿为官而隐居洞中,汉帝闻其学问高深,三下诏书,均被托辞谢绝。故洞名三诏,后人将樵山易为焦山,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从三诏洞下山,山脚下是沿江修建的栈道 ,栈道被绿树掩映,一侧是青山翠柏,一侧是大江碧水,山水天成,古朴幽雅。</p> <p class="ql-block">温暖的阳光在林中织起丝丝金缕,在扬子江水面撒下点点金芒。轻风徐来,凉爽宜人,不觉放慢脚步,徜徉不前。</p> <p class="ql-block">沿江边栈道来到焦山西麓,这一带全为陡岩峭壁。崖壁之上,遍布千百年来历代多位名家的诗词题刻,号称“峭壁书廊”,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焦山摩崖石刻以《瘗鹤铭》为开端,唐刻《金刚经偈句》继其后,吸引了历代廷臣朝士、高隐名贤、骚人墨客前来探幽访胜,又留下大量精美的访铭题刻,这些石刻主要在焦山西麓雷轰崖、罗汉崖、浮玉崖一线,自六朝至今,历时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有一个小型广场,两侧是石雕十八罗汉,中间是释迦牟尼佛祖,侍立两边的是阿难和迦叶两位协持,最外面各有一个罗汉。前方壁雕描述了释迦摩尼一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绕焦山走了一圈,天色已晚,匆匆赶上最后一班渡轮回到对岸。回望绮竹苍松,翠色滴人。焦山的“四古”:古刹梵音,古碑荟萃,古刻纷呈,古树葱茏,给这座名山增添了无穷雅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亦真正体会到了“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不同意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