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給我亲爱的母校——大埔县高陂中学,献给曾经培育我成长的敬爱的老师,献给一起在母校度过十六、七岁花季我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 尽 的 思 念</p><p class="ql-block"> 罗秀英</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四年九月)</p><p class="ql-block">一、深情的呼唤</p><p class="ql-block">1971年秋天,当一位稚气未脱的16 岁女孩带着招工落选的创痛踏进高陂中学高一〈1〉班教室的时候,这里已经开学两个多星期了。迎着班主任老师慈样和蔼的眼光和全班同学陌生、亲切的笑容,女孩坐上了为她新设置的座位。这就是我~高陂中学在这个新学年最后接纳的最迟到校的一位学生。</p><p class="ql-block">我的初中学业是在陂小附中完成的。毕业那年,大埔县劳动局在我们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一批新工人,这在就业门路极少、高考制度被取消的年代,无疑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热门”。在校学习表现还算可以的我,幸运地走进了初选的行列~填表、政审、体检、面试,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大家都说我是“三个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了。谁知最后录取通知下来,却偏偏没有我。这消息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在我稚嫩、脆弱的心灵上狠狠地划了一刀。未暗世事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残酷”的突变。为此我倒在床上躺了整整两个星期,是母校深情的呼唤,使我从昏睡中惊醒过来;又是母校以她博大的胸怀,向我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把我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学子拥入了她的怀抱。</p><p class="ql-block">秋风阵阵,黄花遍野。在母校的温暖怀抱里,老师们的关心教诲,同学们的纯真友谊,紧张而又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很快抚平了我心灵的创伤,我终于战胜了脆弱的自我,重新焕发了少女的青春活力,并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走上了本该属于我的通往未来的学习道路。</p><p class="ql-block">二、难忘的教诲</p><p class="ql-block">“你初次在人生的旅途上经受挫折,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以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要振作起来,往前看……”这是我来到陂中后班主任郭焕新老师对我说的一番话,郭老师是我初中时候的老师和入团介绍入,也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当时团员少,师生同在一个支部),后来他调到陂中任教,没想到,我踏入陂中的校门后,又做了他的学生。郭老师了解我的品学,理解我的心情。我到班上后,他除了及时给我补课,并补选我当班干部以外,还耐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对我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他要求我努力克服幼稚、脆弱的心理,勇敢地面对现实,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以健康的心理和本来就活泼大方的性格,去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郭老师的教诲,帮助我经受住了人生初次磨难和考验,使我看到了,我头顶的天空仍然一片蔚蓝,我心中的太阳依然耀眼明亮。</p><p class="ql-block">黄代昌老师是我高中一年级的第二任班主任。他是梅县人,身材高大,国字脸,大眼睛,当我们知道黄老师大学毕业后曾经到过部队锻炼,经历过牛田洋十二级风暴的洗礼时,便邀请他给全年级的同学作一次牛田洋战士战台风、斗恶浪的报告。那一天,五星楼课室外的走廊上,坐满了听报告的同学,黄老师迎着同学们热切的眼光走上讲台,显得有点腼腆,数学老师作的这场报告,虽然缺乏动人的文学色彩,但是朴素的语言,真实的讲述,句句都扣紧了同学们的心弦,“……对待学习也要有战士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这是黄老师报告中最激动人心、最令人难忘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励着同学们去学习、去工作。在时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回味黄老师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悟到了,战士的精神岂止在学习,在人生漫长而又崎岖曲折的道路上,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不都需要有战士的精神么!</p><p class="ql-block">进人高中二年级,我的班主任是带着浓浓的兴宁口音的戴利坚老师。戴老师“文革”前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他慢条斯理的谈吐,如同他的长相,显得文温尔雅。戴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总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练习,有一次他到茶阳开会,看到有《汉语成语小词典》,竞用他微薄的工资买了好几本,送给班上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送给我的这本饱含着戴老师殷殷期望的小词典,一直伴我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道路,如今我把它放到了我的儿子的书桌上。还有一次,大概是在1972年秋还是1973年初的一天里,戴老师把我们班几个同学叫到他的房间,兴奋地对我们说:“现在教育界又由周荣鑫同志出来主持工作了,听说今年可能会恢复高考,你们几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一定要借此机会努力争取,报考大学……”听了老师的话,我们既兴奋又惶恐,因为国家已经好多年没有高考招生了,我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一点高考的准备,能行吗?但是戴老师还是一个劲地给我们鼓励,殷切期望溢于言表。后来,全国上下“反回潮”、“反右倾翻案风”,高考制度没有恢复,我们当然不可能去考大学了。但是,二十多年来,每当我看见同学,想起陂中,想起我短短两年的高中生涯,我就会想起戴老师,想起他鼓励我们准备高考的兴奋情景。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高中毕业后,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羗𪨶林场,并在艰苦的磨炼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7年,组织推荐我上了中山大学,让我圆了上大学的梦。</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时代的幸运儿,当我回首从高中到大学的这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时,我眼前一次又一次浮现曾经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一个个老师的慈样的脸庞:数学老师刘松林,语文老师黄世才,物理老师赖英才,英语老师丘庆卑、化学老师肖德耿……他们都有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都为培养学生付出了不少汗水和心血。</p><p class="ql-block">敬爱的老师,您的学生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关怀和教诲,不会忘记您为学生付出的劳动和深情!</p><p class="ql-block">三、纯真的友谊</p><p class="ql-block">在陂中,陂镇的同学不住校,为了搞好学习,同学们便自觉地组成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没有任何規定和制度,只是几个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在一起读书做作业而已。我和郑丽梅、刘兰珍、何宝康是最多在一起的,有时候詹高勤也会参加进来。我们几个同学同级不同班,且有各自的性格特点~郑丽梅漂亮斯文,刘兰珍活泼能干,何宝康高窕伶俐,詹高勤瘦小聪明,但是,我们总能和睦愉快地学习在一起。每天,我们从学校回来,各自在家里帮做些家务,吃过晚饭,便背着书包陆续来到刘兰珍家里,刘兰珍兄弟姐妹少,她的家基本成了我们学习的大本营。没有约束、没有逼迫,大都非常自觉,作业少时,聊天一阵;作业多时,埋头就干。遇着难题便互相请教,问者不觉难为情,答者也不会沾沾自喜,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好的没有骄傲,差的没有自卑。那时候的我们,学习任务不算很重,但我们学习的态度却很认真,在思想上也非常单纯。此外,我和陂镇的同学肖丽华、童秋燕、郭菊芳、丘爱玲、黄玲娜以及农村来的丘德英、郭新兰、张素芳、黄爱芳、郭秀云、张小清等同学,都相处得很好。</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或许会有不少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你的笔下就没有男生呢?这点连我自已也觉得好笑,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男生女生的界线是很分明的,如果没有班干会、团干会或训练比赛、排练演出这些 “公事”的话,男生女生是很少“私下” 来往的。所以我们学习小组没有男生,记忆中也很少留下男生的故事。这在今天看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p><p class="ql-block">亲愛的同学,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苍桑,您是否还记得当年陂中的平凡岁月,是否还怀念陂中时代的我们,是否也和我一样珍惜我们曾经拥有的纯真的友谊!</p><p class="ql-block">四,多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如同校园盛开的木棉花,如同红星楼花坛绚丽的黄金菊,陂中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时候,学校组织有男女篮球队、男女乒乓球队、文艺宣传队等等。当时组织女篮球队可说是轰动小镇的一项壮举,因为,以往在封闭的山区人的思想意识里,篮球场只属于男人的天地,女同胞们充其量只能是热情的观众。虽然,在很少很少的电影如《女篮五号》或加映的体育新闻中,人们曾经看见有穿着短衣短裤的女运动员在打球,但那毕竟是很遥远、很陌生的事情。如今,在陂中的篮球场上竞然跑动着一群大大方方地穿着短衣短裤的女生篮球队员,的确令人新奇、惊讶!女生蓝球队在小镇球场上的第一场比赛,竟被男女老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随着比赛场上风波迭起,场外惊讶声、说笑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女篮队员们以她们的从容大度和飒爽英姿,很快征服了她们的热情的观众,并赢得了他们的赞赏和羡慕……这群当年活跃在篮球场上的姑娘中,有我们年级的何宝康、吳维新;有72届的丘丽清,廖玉英;还有 74届的李维珍,余燕燕等。</p><p class="ql-block">当年,我是我们班的副班长兼文体委员,但我很少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而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我却是一位积极分子,可以说,每次学校组织文艺晚会,我总是最忙中的一个。因为我一方面要组织班里的节目,一方面又要參加学校宣传队的排练演出,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幸亏每次演出都能获得老师、同学、观众的一些好评。尽管这不能以今天的欣赏水平去评价。</p><p class="ql-block">学校负责宣传队工作的老师开始是丘定环老师,后来是李钦坚老师。定环老师年轻有魄力,他除了组织我们排演过洗衣歌、丰收舞、小演唱,大合唱、竹板歌,对口词等短小精干的传统节目外,还组织了一台颇为大型的《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我在节目中担任女声朗诵、独唱、领唱和伴唱。显然这不可能象我们从电影里看到的那样規模庞大,节目也没有那么齐全,有些替代动作和道具现在想来甚至觉得好笑,但是,作为一所乡镇中学,在当时还不知道电视、录像为何物的条件下,仅凭看过一场电影,得到一本剧本,就能够因陋就简、像模像样地排练出这台表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迹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其勇气、其魄力可见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李钦坚老师年纪比较大,他组织节目的风格又有所不同,他擅长组织有故事情节的歌剧、小表演等。那年为了参加县里的文艺调演,钦坚老师组织我们排演了歌剧《教改新兵》,策划、导演、舞台監督、幕后指挥全部都由钦坚老师负责。我扮演剧中的女主角李老师——一位责任心特强且充满爱心的老教师;李玉生同学扮演男主角小刚——一位调皮捣蛋,后经教有转变过来的中学生。学校对这场戏很重视,校长廖金树老师曾数次亲临排演现场,给大家鼓励和作具体指导……结果,彩排效果很好,只可惜县里调演时因我嗓子沙哑未能正常发挥而打了点折扣。但是,演出还是得到了领导、兄弟学校和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我排练过不少节目,这台歌剧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特别是小刚醒悟时站在我面前长叫一声,“老师啊……”接着以带着哭腔的歌声唱出他心中的悔恨、感激和决心的情景以及在场演员、观众激动不已的场面,至今仍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此外,钦坚老师组织排演的小歌剧《军民鱼水情》由我扮演农民大妈,严文忠同学扮演工人大叔,李丹玲同学扮演解放军卫生员。青少年学生扮演工农兵,活泼有趣,维妙维俏的表演也赢得了不少好评。</p><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不但活跃了校园气氛,也脾益了同学们的身心、陶治了同学们的情操、促进了文化课的学习。</p><p class="ql-block">五、不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陂中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非常短暂的,可她在每个学子的人生道路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为每个学子的人生事业埋下了一块奠基石。作为芸芸学子之一的我,曾经喝过陂中的水,曾经吃过陂中的饭;陂中的南楼北院有过我的足迹,陂中的明净课室有过我的身影。在这里,我从招工落选的困惑中走出来;在这里,我在老师们的关怀培育下成长起来;在这里,我与我的同学幸福地度过了十六、七岁的花季。花的后面是果实,如果说,今天的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话,那么,育花的母校啊,您永远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滔滔韩江水,悠悠学子情。在离别母校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突然收到了母校寄给我的碾转了数月才到达我手上的一封信,从而获悉母校即将举行建校九十三周年盛大庆典活动的喜讯,手捧这封饱含着母校深情爱意的来信,我禁不住心潮翻滚,思绪万千,于是,我提笔写下了这篇短文,以寄托我对母校不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母校,您的学子谢谢您,谢谢您象慈样的母亲,苦苦地寻觅您的远方的学子!</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母校,您的学子怀念您,怀念您为培养万千桃李所付出的一切一切!</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母校,您的学子祝愿您,祝愿您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断开拓进取,为祖国、为四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才。</p><p class="ql-block">附当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军民鱼水情》农民大妈剧照</p> <p class="ql-block">《教改新兵》李老师剧照</p> <p class="ql-block">老陂中(照片引自《邓老师工作坊》)作为芸芸学子之一的我,曾经喝过陂中的水,曾经吃过陂中的饭;陂中的南楼北院有过我的足迹,五星楼明净课室有过我的身影;还有那棵高耸入云的英雄树(木棉树),红星楼门前的黄金菊……都铭刻在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2013年高中毕业四十周年,五四青年节,分别有同窗、同班、同桌及小学妹来访,应他们的建议,将此文在QQ发表,以寄托对母校的不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附部分同学的评论:</p><p class="ql-block">淡菊幽香</p><p class="ql-block">2楼评论时间:2013-05-17 </p><p class="ql-block">透过你的文章,仿佛回到了70年代,高中校园生活依稀展现在眼前,亲切美好,思绪万千。谢谢老师们!谢谢老同学!</p><p class="ql-block">占007</p><p class="ql-block">3楼评论时间:2013-05-17</p><p class="ql-block">读“不尽的思念”有感</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日月穿梭,年到六旬,追忆愈多。高中毕业跨入社会,在那年代是人生极为重要的里程碑。而在这之前高中两年,豆蔻年华般的丰富多彩而半梦半醒的校园学习生活,将决定我们每个学子的人生取向,这无疑会铭记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我是高一下半年才从县城转学来到高陂中学的,来到新环境的陌生,把自己本来就很内向的性子更裹上一层怕羞的外衣,与甚少同学有交谈。秀英同学,学习向上成绩优良、觉悟高、活泼开朗,文娱骨干……虽无交流接触,但响响当的名字,早在同学之间传输,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不尽的思念”秀英同学从昏睡中醒来,经受挫折、战胜了脆弱。充分体现了自身的倔强个性,这也是使她能成为佼佼者的动力源。</p><p class="ql-block">四十年过去了,鬓起秋,人已皱。但“不尽的思念”,美好的追忆,却能唤起老人的青春!</p><p class="ql-block">秋燕</p><p class="ql-block">6楼評论时间:</p><p class="ql-block">2013-05-26</p><p class="ql-block">不拨动琴弦不能弹奏优美的旋律,不撩开窗幔不能享受灿烂的阳光。秀英你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详实准确的叙述篇章,开启了我记忆的窗门,勾起了我深深埋藏在心底的往事,不由得开始了对逝去的青葱岁月的审视、回味和感叹!</p><p class="ql-block">你在文章中娓娓叙述的在高陂中学经历的一切,我就是同一版本的当事者。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同一批次招工落选后,我爸妈看到我每天半死不活的样子,帮我搞到了一个高陂彩瓷二厂的招工名额,而且马上就可以去报到上班。可偏偏这个时候高陂中学的一个电话通知我抓紧到学校报名上课,不然就要取消入学资格了。就是这么一个电话,竟然让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想到读书是有时间段的,做工是一辈子的,开始认识到进工厂做工人可能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先读书学知识,以后的道路也许会更广阔。</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向爸妈表态不去招工了,要去读高中。父母开始不同意,认为我开始寻死觅活地要招工,现在机会来了,反而要放弃。在我苦苦哀求下,深明大义的父母最终同意了我的请求,所以我踏入陂中大门的时间已是开学的第四周星期四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就如同你笔下阐述的一模一样,一个个为了我们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的老师(名字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你的文章已表述,你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一群有着姐妹般情谊的同学(名字也不一一列举了,在你文章中也一一表述,你的同学也是我的同学),说实话,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还是你。那是作为同桌的你我,都有看一股不甘人后的劲头,学习成绩应该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你那种活泼大方多才多艺,经常活跃在校园的舞台身影,只能让我望尘莫及,因为我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唱歌一开口音调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时光倒流四十年,我们何尝不是活力四射。憧憬未来,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编织的、自认为是美好的梦想,然而勾勒出来的梦想是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大框架的。通过两年的高中,三年的上山下乡,兜兜转转,我还是回到了原点——“招工”进工厂!所以也有人跟我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用宿命论的观点来看,这就是命,不认也得认了!然后就組织了家庭,每天重复上班、下班,重夏油盐酱醋,年复一年又一年,而你圆了大学梦,走上政治的舞台,成了同学们心目中耀眼的明星,让多少同学多么羡慕啊!</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这样,十有八九不如意,有失必有得,时间的流逝能冲淡生命的记忆,但不能淹没和抹消青春的华彩乐章,看着你的文章,忆想过往点点滴滴,回味其中,趣味无穷啊!也不失是人生过程的一大收获!</p><p class="ql-block">虽然命运跟我开了一个不好笑的玩笑,但是我不后悔,因为两年的陂中生活留给了我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高中求学历程,至今想起来是青春足迹和终生受益的金不换时光!我爱陂中,爱尊敬的师长和可亲可爱的同窗好友,更爱你,亲爱的同桌秀英,谢谢你!</p> <p class="ql-block">四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021年春节期间,重返高陂镇,高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月光下大沙坝建起了一幢幢高楼,砍不尽的高陂竹也不见了,陂镇街道无限扩大~黄塘、乌槎、赤山、陂村陂寨……朱行桥变小了,陂小门口长长的阶梯不见了……陂中旧貌变新颜……遗憾的是未能进入校园,只能深情地眺望那座曾经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的学校……</p><p class="ql-block">忆往昔</p><p class="ql-block">最忆是高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