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代——“铜钱缠枝”纹</p> <p class="ql-block"> “铜钱缠枝”纹——瓷器装饰传统纹样之一,亦称“钱”纹,始见于汉代瓷器,宋、元、明、清流行。钱纹表现手法有刻划、印花和绘画,多作辅助纹样,也有以钱纹作地,衬托主题纹饰。</p><p class="ql-block"> “铜钱”纹的文化意义,为外圆内方。秦朝统一六国后,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铜钱”纹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铜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 古人认为“圆”为天之形,“方”为地之态。“圆”象征着平等、包容、和谐之道,“方”象征着尊卑有序、松紧有度、远近有别之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形没有棱角,方便携带,古谚云“便人、便己也”,这个简单的道理贯穿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p><p class="ql-block"> 圆形中心到边缘的距离是相等的,铜钱的外边缘圆形随时提醒世人,对外交易要公平合理,利他也利己,方可获得长久的收益。</p><p class="ql-block"> 方形中心到边缘的距离是不等的,铜钱内孔的方形暗示世人,对内理财必须有计划、有条理,对钱财的取、用和管理,要合道合理,不吝不奢,储放有规。</p><p class="ql-block"> 外圆内方的形状警示世人,要取得成功并经久不衰,需要知慧和通情达理。圆形象征圆融智慧,而方形代表真诚执着,法理合一。</p><p class="ql-block"> 铜钱的中央方形孔,是一个贯穿阴阳两面的通孔。预示着要花好钱、做成亊,需要两面通达、聚散灵活、不拘一格、随势变通。</p><p class="ql-block"> “铜钱”纹与“缠枝纹”融于一器,寓意“䁏缠万贯,万代绵长”。</p><p class="ql-block"> 此青花茶盏,为清代康熙年间民窑烧制的产品。杯、盘圆口外撇,杯内口沿绘一道线弦纹,胎体压印上下层凹凸菊瓣纹。杯底心双圈内绘花朵纹,杯外、盘内满绘缠枝菊花、铜钱纹,盘外壁对称处绘折枝、叶枝纹。器型小巧,制作精细;青花发色灰蓝,浓淡清晰;绘画构图随意粗糙;胎体微簿,胎质坚硬。这是一件不多见的珍品,十分难得。</p><p class="ql-block"> 当面对茶盏和纹样,感知到器型虽小,纹饰普通,但引伸出来的“铜钱”文化很丰富,这是古人的智慧和务实。</p><p class="ql-block">注:文图为作者版权</p><p class="ql-block"> 2024.6.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