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p><p class="ql-block"> 古代帝王家为了寻找一个王位继承者,要在众多的王子里面精挑细选,着重培养,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早早立下太子,稳固江山社稷,确保祖宗基业万无一失。可见儿子的重要性,这也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社会现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观念慢慢改变了,儿子,女儿都是一样的疼爱,甚至宠千金风气渐盛。那些像宗馥莉,郭晶晶,包括任正非的千金孟晚舟等等,让人看到了现代女性的崛起力量。许多父亲不再持有封建思想,认同女儿的创造力,个人社会价值,也愿意寄希望于女儿。这是一个男女日趋平等的美好时代。</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父亲们的眼中,对于儿子的期望值始终是略高一筹的。喜爱,是溢于言表的。毕竟几千年的传统里,男子都是力量,智慧,承载家国传承的主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亲密关系里,父与子应该是最近的一种,可是,真的亲密吗?中国式教育的大环境,社会现实的环境里,儿子和父亲不仅没有亲密度,反而距离越来越远,积累到儿子成年之后,便成为不可跨越的鸿沟。</p> <p class="ql-block"> 汪曾祺曾在文章里提起,他最欣赏的父子关系就是兄弟般的毫无间隙。父子俩能秉烛夜谈,能一起浅酌,也能一起出游,酩酊大醉,可是,现实中这样的,真的寥寥无几,太过于美好。</p><p class="ql-block"> 现在诸如很多,沉默式父子,隔断式父子,疏离式父子,不喊不会说话的咆哮式父子,链接父子之间的线,总是轻易被折断,父子之间的默契,差强人意。</p> <p class="ql-block"> 《父与子》的漫画,诙谐幽默,小时候在老信阳农专的图书馆里,看的津津有味,不亦乐乎,常常被漫画里的“傻父亲”逗乐,觉得好笑,有趣。</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看漫画,完全是不同的角度了,不免替这个父亲着急。</p> <p class="ql-block">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亲,不在漫画里的,才真让人着急。</p> <p class="ql-block"> 有一类父亲,心比天大,觉得孩子有人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孩子妈,孩子舅,孩子姨……反正那么多人管,教育被他们打包了,不缺我一个。</p><p class="ql-block"> 是不缺一个人,但是父亲,爸爸,这个角色只有一个,谁能代替呢?于是,孩子小时候,又哭又闹的烦人,不想管不搭理,能躲在外面绝不回去带娃,孩子大了,需要辅导作业,父亲没耐心,得挣钱,不愿管。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不听话,更烦,眼不见为净,逃避不再管。</p><p class="ql-block"> 孩子大了,就业了,终于无话可说了。错过了成长期的无数个需要关爱,指点,开导,好好聊聊的瞬间。以至于后期他的好,不好,你都无从评价,无从指责。</p><p class="ql-block"> 更有在离异后,划清楚楚河汉界,跟对方,包括孩子,老死不相往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父子关系,是悲哀的。这样的父亲,在社会责任心,家庭责任心里都是最低级。</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父子关系背后,承担的是母亲,消耗的是孩子的心力。没有父系亲密关系的托举,能走出来路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独立的,抗压能力很强,容易成功,反之,会给孩子的成长增加多少阻力。</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心里,因为一直不曾拥有,所以不需要。那种任你独自生长的态度,还不如陌生人。</p> <p class="ql-block"> 有一正面例子,身边的一个朋友。男方离异后,独自挑起培养儿子的重任。当然,母亲也很配合,即使分开后,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是对待孩子教育,能保持固定的沟通,联系,正常的交际。</p><p class="ql-block"> 这个父亲朋友圈里出镜频率最高的就是儿子。各种照片,视频,用心的记录着。</p><p class="ql-block"> “今天放学回来说,和同桌吵架,他打了别人一下,一个女孩子,看来,我得好好给这小子上上课。”</p><p class="ql-block"> 评论区一片出谋划策。</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最后一个儿童节,你小子别得瑟,上中学有你哭的,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这个父亲是外向型性格,他找到了和儿子相处的恰当方式,为儿子的成长不断的按暂停键,修正,调整方向。在婚姻变故中,也表现出大格局,有承担。</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他,配有一个好儿子。</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很多家庭,男孩女孩都是妈妈带,教育的重心也在母亲这边。但性别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也不相同,处理问题,性格培养,很多地方需要父亲来引导。尤其是男性的理性思维,阳刚之气,是母亲给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有的女性性格也很要强,吃苦耐劳,叱咤风云,如果这个强能给儿子做以示范,言传身教,那么很多娱乐流量小生也就没太多市场了。像网红叶海洋,自己一人,分担了父母双重角色。</p><p class="ql-block"> 但是,很多妈妈是在外面强,面对儿子反而容易心软,如果娶了媳妇儿,还会跟着儿子一起,抵御外敌(儿媳妇),强错了地方那就很尴尬。不得不承认,女性在对子女的格局引导,思想建树上,有小部分局限性,需要父亲的中和力量来弥补。</p> <p class="ql-block"> 有的父亲,自己不咋地,能力一般,游手好闲,偏偏对儿子要求极高。上学要求成绩,工作要求薪酬,找对象还要求必须漂亮,美其名曰基因好。</p><p class="ql-block"> 不努力的父亲,让儿子去努力,去帮他实现人生巅峰,这是不现实的,身为父亲要自己做好表率,及时当勉励。</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很多男孩子上学期间静不下心来,工作之后不能脚踏实地的主要原因。孩子总在一个非常“躁”的磁场里转圈圈,很难从原生家庭的反作用力下走出来。</p> <p class="ql-block"> 当然,也不乏很多宠儿子的一批。宠到极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给什么,自理能力为零,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承担,目中无人。很多男孩儿被定义为“妈宝男”,其实不全是母亲和儿子的问题。父亲角色选择性失效,间接导致教育失衡。强势的母亲背后,是什么样的父亲?母亲在妈宝儿子的时候,父亲为什么不能纠正?</p><p class="ql-block"> 万般宠爱皆是害。很多时候,父亲的懒散,沉默,逃避,成就了儿子的“被妈宝”。</p> <p class="ql-block"> 有一正面例子。曾经的一个学生,父亲是做工程设计的,儿子学习习惯,和同学相处,像极了他爸。子不教父之过,都说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这位父亲,做到了俯下身来说话,陪伴孩子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没有批评责备,有的是咱俩聊聊呗,没有喜怒无常,有的是稳定的情绪,没有施加压力,而是和孩子一起,兴趣为出发学习。</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做工程设计,工作强度也不小,可人家什么时候接孩子,和老师沟通的时候,都是不笑不说话,先给孩子一个放松的情绪环境。</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父子俩一起骑着自行车🚲从浉河公园路过,一边骑车一边开心地笑着交谈,微风拂过,一对白t恤鼓起来,后面看像两个白球,蹦跳着,慢慢走远……</p><p class="ql-block"> 父子连心的美好,就是这样吧。</p> <p class="ql-block"> 也有的父亲,掌大坨,把方向,和母亲的教育相辅相成,关注儿子体能,身心健康,学业巩固,在需要父亲角色介入的时候,及时跳出,家庭组合拳打得非常漂亮。这种沉稳,成熟,对儿子一生的成长规划,看得长远通透的,且能及时表达沟通到位的,实在难得。这样的儿子,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 当儿子自己成为父亲,回忆起自己父亲的教育,你说,他会想起些什么?悟出点什么?原生家庭中,父亲角色是多么重要,关系几代人。</p><p class="ql-block"> 后现代父系,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身边有一军人世家,爷,父,子,三代从军,报效国家。全家福都是一身军装,一身正气。这样的父子关系,报国情怀已经感染到几代人,部队的熔炉把他们的亲密关系融入了绿色军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实,在男孩子们长大后是很残酷的,经济水平,个人能力,决定了家族地位,社会地位,自我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爱如山,滋养儿子成长;儿子则延续父辈衣钵,传承家风家训。这种关系真挚而美好。父与子的关系融洽了,儿子们教育好了,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经济水平,也就提升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并不是重男轻女,男女比例在中国,已经有些失调,幼儿园,小学,大学,男孩都多于女孩子。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前进的七成力量还是需要男孩子们来推动。给孩子底气,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关爱,持续投入。现在的家庭教育,妈妈们承担了太多太多,在需要教育力量投入,需要父亲唱双簧配合搞定熊孩子的时候,需要时间陪伴的时候,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从眼前的游戏里退出,从没必要的酒局退出,从繁忙的工作里抬起头,一个激灵,喊一声,“我来啦!”,氛围是不是更加和谐。</p><p class="ql-block"> 其实也没那么难,持续关注,是时介入,是时退出,该扶持的扶持,该放手时放手。</p><p class="ql-block"> 人口大比例面前,考验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 须眉,不能输巾帼。</p> <p class="ql-block"> 写在2024六一儿童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