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土散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窟 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刘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家坪山大,土厚,打井,十几二十几丈挖下去,还是黄土。吴家坪沟深,丈把几丈,甚至十几丈深的沟,大大小小,深深浅浅,弯弯曲曲,随处可见。所有的沟,都是水和时间的杰作。不是一场两场雨,一天两天的时间;是不知道多少场雨,多少年时间,雨形成山水,向山下冲刷而成。像刀子切割豆腐,又切又割,就越来越深,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 在沟里,在沟边,甚至在沟以外,有许多塌陷形成的坑,吴家坪上人叫窟圈。沟里沟边的窟圈,一看就知道和某条沟相连,相伴;沟外的窟圈,看起来和沟无关,其实在地下,还是和某条沟相连,相伴。黄土松软,雨水往山下流,见缝就钻,能顺着沟的,顺着沟流,无法顺着沟的,往地底下钻。钻着钻着,地塌陷下去一块,形成一个窟圈。再往下钻,就会找到沟,从沟里流出来。</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窟圈下边,都是山水走过的路。山水走的路,和人走的路一样,有的一直走着,越走越宽广,有的走过一段时间,会废弃,换条路走。废弃的,沟还在,窟圈还在,水路变了,不再塌陷,不再深大,多少年来一直那个样子;没有废弃的,沟还在,窟圈也还在,水路没变,继续塌陷,继续深大。今天是这个样子,一场大雨,一场山水过后,这里塌一块,那里塌一块,就没有了老样子。</p><p class="ql-block"> 对吴家坪上人来说,就算是小孩子,哪些是老窟圈,哪些是新窟圈,哪些是废弃的窟圈,一看就知道。老窟圈,周围会长满草,新窟圈,周围不长草,就长,也不多;废弃的窟圈,周围的草比老窟圈茂密,窟圈底也会长满草。这些窟圈的边,吴家坪上人叫崖,一律上山一边高,下山一边低,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深,有的浅。除了淌山水,窟圈的底和边上的崖,是一些小动物和孩子们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窟圈里相对隐秘,大多比较安全。窟圈底,杂草茂密,老鼠青蛙癞蛤蟆,长虫野鸡嘎啦鸡,还有许多虫子,等等,都会安家。窟圈边的崖上,干燥垂直,有大大小小的洞,鸦儿麻雀儿扑鸽儿,最喜欢安家;甚至地里猫,经常出没,盘踞。有了小动物,野狐子崖獭子就会鬼鬼祟祟寻食。</p><p class="ql-block"> 整天在村庄里四处游荡的小孩子,和野狐子崖獭子差不多,老鼠青蛙癞蛤蟆长虫厌憎,唯恐避之不及,野鸡嘎啦鸡地里猫鬼滑,很难捉到,只有看到哪里有鸦儿麻雀儿扑鸽儿,就会想办法去掏它们的蛋,或者抓它们的孩子。有时候为了一窝鸦儿,或者扑鸽儿,会大动干戈,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小孩子,拿了铁锨,偷了家里的绳子,在某一个崖边上,又是挖,又是吊的,花大半天甚至几天时间,不达目的不罢休。</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孩子们在村里玩厌了,就三个一帮,四个一伙,漫无目的,到这个窟圈里瞧瞧,那个窟圈里看看。或者钻进窟圈里的水冲窟洞里,探究到底通向哪里。有时候从这个窟圈进去,半天不见人,突然从那个窟圈里冒出来。不知道危险,不知道疲倦,嘻嘻哈哈,大呼小叫,在快乐中打发时间。</p><p class="ql-block"> 窟圈,偶尔会有牛羊掉下去,给人们造成麻烦。但对孩子们来说,探索窟圈,是玩嬉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也是成长过程中快乐的源泉。这让他们慢慢体会,懂得:什么是深,什么是浅,什么要深,什么要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