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抱 柱</p><p class="ql-block"> 《庄子·盗跖》篇记载了春秋末、战国初人民起义领袖盗跖的一段话,批判了历史上的圣贤名士的残命伤性的行为,指出他们不过是追名逐利之徒而已。比如,伯夷、叔齐,商时孤竹国(在今辽宁)国君的两个儿子,周武王灭商以后,他们认为这是以暴易暴,因而不食周朝土地上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骨肉不得埋葬;周朝时的隐士鲍焦,装作清高,不满当时社会,靠拾橡子充饥,最后足不踏地,抱树干而死;申徒狄听说商汤要让天下,赶紧去进谏,商汤不听他的主张,他便负石投河,葬身鱼鳖之腹;跟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的介之推,在没有东西可吃的时候,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后,奖赏跟从他流亡的有功之臣,却没有介之推的份,他便到绵山隐居起来,晋文公重耳让人放火烧山,企图迫他出来,他始终不肯,结果抱着树而被烧死。</p><p class="ql-block"> 接着,《庄子·盗跖》篇写道:“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死。”意思是说:有个名叫尾生的男子与一位姑娘约好在桥下相会,可是,姑娘没有赴约,这时,河水涌来,不断上涨,尾生坚守信约不离桥下,结果,抱住桥柱子被只涨不退的大水淹死了。</p><p class="ql-block"> 在原文中,作者对“抱柱”而死的尾生是持否定态度的。不过,后来,人们却把“抱柱”用作比喻坚守信约的典故。如李白《长干行»诗中有“常存抱柱偣,岂上望夫合”的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