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光耀津澧的津兰学堂

老孙头

津兰学堂是今津市火花幼儿园的前身,包括“津兰小学”、“津兰中学”、“津兰女校”、“津兰幼稚园”。“津兰”这个名字喻意丰富,“津”指津市,“兰”指芬兰。“兰”还是澧水流域遍布的花草,芳香宜人,两千多年前屈原有诗“沅有芷澧有兰,思君子未敢言”,兰花芷草象征着美好意愿。<br> 1902年,芬兰传教士苏布伦(又名石约翰)携夫人苏德曼和传教士喜渥恩来到津市调研。他们拜访地方官吏,结交士绅,广交学者。<br> 1903年3月,他们在河街租了一栋宽敞的房子,正式开始传教布道,并立即筹划办学事宜。他们在市区到处张贴招生海报,宣传办学宗旨。<div deep="9"> 12月3日,津兰小学正式开学,苏布伦即石约翰亲自当校长。当时津市属于澧县东一区之东一街区,所以,学校又称为“澧县私立津兰小学”。开学之初只有3个学生:津市大清邮政局长胡君的儿子,澧州巡检的儿子,澧州中学堂何恒六先生的儿子。不久,学生增加到10多人,其中包括澧州州判的儿子。第二学期,学生增加了3倍多。<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为了扩大规模,他们买下了二圣庙和道台吴经湘的庭院,修起了第一栋建筑作为教学楼。接着又修了福音堂等设施,建起了湘西北信义会总部(也是芬兰教会在中国的总部)。1904年11月7日,学堂从河街迁到新址。至此津兰小学成为一所全日制的寄宿制学校,并且男女分校就读。苏布伦负责男校,石仲兰负责女校。<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不久,苏布伦夫人苏德曼结束了在牯岭两年的中文学习,再返津市,另择地开办了女校,与男校分开,以培养护士和教师为主。蓝仲玉任女校校长,苏德曼、白云英和梅先春的德国夫人担任教师,澧州劝学所所长龙虞臣的夫人负责教授汉语和古典文学。<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07年,信义会再开办“津兰中学”,同样男女分开。芬兰牧师高果能担任校长,开设课程除国文、英文、数学、地理外,和津兰小学一样,圣经是必修课。<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24年,信义会又开办“津兰幼稚园”,园长为王来英。<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部分芬兰人回国,中学、幼稚园一度停办。女校迁入福音堂,与男校合并。女校原址系津市旧书院旧址,后改为澹津女校。1949年,澹津女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4年改名津市一完小。<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三年多后,中学、幼稚园应市民请求复课,但复课一年后,中学还是因多种原因宣告停办了。小学、幼稚园则一直坚持到津市解放。1950年,芬兰籍牧师大部分回国,教会事务中止,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津兰学堂存续达半个世纪,为津澧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津兰学堂照片</b></font></h3> 2024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