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南漫游 D37、D38成都(二、三)

老轅

<h1><b>4月27日,成都再游。<br></b></h1><h1><b>今日,我们再次踏上成都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重游那些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景点。<br></b><b>早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这座专祠是为纪念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诸葛亮而建,漫步其中,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氛围。<br></b><b>随后,我们步入了锦里古街。这里古色古香,街道两旁的店铺和建筑都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琳琅满目的成都小吃,每一种都令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br></b><b>接着,我们来到了文殊院。这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宁静而庄严,院内树木葱郁,环境清幽。我们漫步在寺庙中,感受着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心灵得到了宁静与放松。<br></b><b>下午,我们来到繁华的春熙路和太古里。春熙路是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街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深切地感受到了成都独特的商业氛围。太古里则是一个时尚的商业地标,这里汇聚了众多国际品牌,建筑风格独特,给我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体验。<br></b><b>当然,成都的美食也是此行不可错过的部分。我特意品尝了中华老字号龙抄手的小吃,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美食体验。龙抄手的皮薄馅嫩、汁多味美,每一个都经过精心制作,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垂涎欲滴。每一种小吃都散发着独特的香味,令人欲罢不能。<br></b><b>在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成都的文化魅力。成都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无论是宽窄巷子、锦里,还是其他著名景点,都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br></b><b>然而,此行也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心心念念的藏舞表演最终没有能够欣赏到。不过,我相信成都的文化活动如此丰富多彩,下次再来时,我一定能够弥补这个遗憾,欣赏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b></h1><br> 4月27日,行程精华视频版。 <b><font color="#ed2308">武侯祠(Wuhou Shrine),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br>武侯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汉昭烈庙<br>汉昭烈庙是硬山式屋顶,以中柱分心隔成内外两间。大门中开,朱红大匾上刻有“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大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明代石狮,位于大门中轴线外有照壁一座,照壁两侧有榕树相映。 唐碑。 明碑。 刘备殿位于一进院的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和南边的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为传统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前檐柱上撑弓,雕有彩绘敷金的祥兽图案,制作精巧。二门上方悬匾大书“明良千古”四个大字,由清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所撰写。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殿内正中为刘备的坐像,是整个武侯祠中最高大的塑像。坐像高3米,全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充分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正殿两侧紧邻东、西偏殿,东偏殿为关羽塑像和其子关平、关兴及其部将赵累、周仓的陪祀塑像;西偏殿则是张飞及其子张苞、孙张遵的塑像,除了周仓属于演义人物,其余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 诸葛亮殿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6组建筑围合而成,总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 [7]。殿宇宏敞开朗,面阔5间,进深2架,平面呈长方形,梁架式木结构,面积仅为刘备殿的一半。殿前石砌台阶,素面石栏杆,望柱上石刻动物;殿前檐柱8根,上有雕花撑弓。金柱之间均置蛛网花格门,以别内外;地势略高,使殿堂增加肃穆感。屋顶为单檐歇山式顶,飞檐翘角,中堆为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明代凤鸟纹四足香炉置于殿前,炉口沿上铸一双抱财童子,造型生动。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 “静远堂” 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塑像塑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度。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诸葛亮像两旁,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 [6]。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三义庙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平方米,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殿内刘关张塑像造型根据《三国演义》描写而作,形象较年轻 <b><font color="#ed2308">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的一部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附1号,地处成都市中心一环路以内,武侯祠大街中段,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与较为出名的武侯祠仅一墙之隔,西接一环路西一段。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2004年10月,锦里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1月,锦里延伸段开肆迎客。成都文化名片之一的锦里古街完成升级,“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较有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5]<br>锦里主要景点有:锦里古街、古戏台、九品小吃街、诸葛井、西蜀第一牌坊、福寿巷、黄龙潭、阿斗井、民俗记忆墙、宋代石刻长廊、刘湘墓。</font></b> 九品街是锦里较为出名的好吃街,九为阳数之极,一个品有三个口,九品就有二十七个口,意思是在锦里的九品街,如果每样小吃都吃一点的话,即使有二十七个口也不够用。九品街上各种美味小吃一字摆开,有张飞牛肉、肥肠粉、凉糕、叶儿粑、三大炮、伤心凉粉、竹叶蒸牛肉、牛肉焦饼、钵钵鸡、糖油果子等美食,同时九品也跟三国魏晋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关,这种官员选拔方式叫九品中正制,在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篡汉前夕,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西晋时逐渐完善,一直到隋朝时候科举制的形成才改变了这种官员选拔方式。 “西蜀第一街”牌坊作为锦里的标志性牌坊,是锦里一期和水岸锦里的分界。牌坊上的对联“锦上添花辉映庙祠思树立,里中为市传承文化务恢弘”,作为古街区较为繁华的区域,茶楼、客栈、戏台、风味小吃、民俗工艺全部汇集在周围,熙来攘往的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一副“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正在这里铺开上演。 “锦里”带有典型的成都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建筑的主题风格相一致。游客可以饮一杯英雄酒,唱一段三国戏,品一份三国情。有煮酒坊、阿斗井、诸葛井、乌衣巷等建筑,体验“梦回三国”的意境。定期上演的特色川戏、坝坝电影,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等。在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假日,锦里还会举行具有风俗特色的主题活动。 <b><font color="#ed2308">文殊坊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美食、特色购物、古玩字画鉴赏收藏、养生康体、娱乐演出、会议研修、商务洽谈、展示展览、中外商务信息和文化艺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以横贯古今的时空跨度和参与、体验的游憩理念,诠释和传播老成都的人文风貌、民俗风情和休闲文化精蕴,是展示成都特质、代表成都文化的名片,是成都市民怀旧寻古、休闲娱乐的上尚之选,海内外游人宾客认识成都、体验成都休闲文化的重要窗口。</font></b> 龙抄手,成都市一家知名度很高的风味餐厅。价格比较便宜、环境不错、服务态度也很好。这里的特色菜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内部装修简洁明亮,桌椅摆放整齐,让人一眼看去感觉非常的清爽。 文殊院<br>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玉佛殿。 三圣殿。 <b><font color="#ed2308">春熙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覆盖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以及临街区域,面积大约20公顷。春熙路热闹繁华,现大约有商业网点700家,网点面积大约220000㎡,被业内誉为中国特色商业街。</font></b> 虽然有“百年春熙”一说,但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最初,成都市春熙路因杨森头衔“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2]”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br>春熙路本打算修成直线,但当时的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并借此拒不拆迁,杨森也只好妥协。所以在中山广场处,春熙东路和春熙西路,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都相互错开。 <b><font color="#ed2308">成都太古里,由太古地产与远洋商业联袂打造,致力于重塑成都市中心。毗邻历史悠久的大慈寺,接壤人潮涌动的春熙路商业区,成都太古里是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以极其现代的手法演绎传统建筑风格,与散落其间的六栋保留院落和建筑,及历史性的街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国际视野与创新设计理念,使成都中心的市井风貌得以重现,同时又为这个传统商圈注入了新的生机。众多国际化的时尚零售、餐饮、文化品牌, 带来「快耍」与「慢活」双重生活体验。</font></b> 夜市。 <h1><b>2024年西南漫游D38成都(三)</b></h1> <h1><p><b>4月28号成都游记</b></p><b><br>早晨,享用完一顿美味的早餐后,我们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宽窄巷子。这个充满古色古香的地方,曾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当我再次踏入这片区域时,我发现它与我记忆中的景象有些不同了。岁月流转,城市在发展,宽窄巷子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br>漫步在石板路上,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但其中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传统的院落与现代建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尽管有所变化,但宽窄巷子依旧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宁静。<br>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被一家特色的鸭子店吸引了目光。店内摆满了各种口味的鸭子,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经过一番挑选,我们最终购买了五只鸭子,算是这次旅行中的一次高消费了。然而,当我们品尝到这些美味的鸭子时,都觉得物有所值,它们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制作精细,让人回味无穷。<br>在宽窄巷子中漫步,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成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还品尝到了地道的美食。这次旅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成都这座城市,也让我们对这里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b><br></h1> 4月28日,行程精华视频版。 <b><font color="#ed2308">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br>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年羹尧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 [2] [17]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font></b>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宽巷子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筑,其中还有一些教会留下的西洋风格建筑。宽巷子是“闲生活”区,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宽巷子上有老成都生活体验馆,风土和老成都民俗都在这里。 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这些院落大多被颇有格调的酒吧、餐厅占据,游客和文青们扎在巷子里,闲散地度过整个下午,感受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