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七日游:革命圣地延安

兰兰

<p class="ql-block">  自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共中央在延安待了13年,由此延安成了革命圣地。它不仅吸引着当时众多的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也成了现在最负盛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因而多年以来,去延安看看,也成为自己的一个愿望。</p><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旧址包括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数处。这次我们游览了杨家岭和枣园。</p> <p class="ql-block">  杨家岭是位于陕西延安西北3公里处的一座小山村。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历时近十年,是中共中央在陕北待的时间最长,也是最主要的场所。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杨家岭革命旧址占地面积101亩,有古朴典雅的中央大礼堂和18孔石窑,19孔接石口土窑,平房23间,土窑洞数十孔。其中的中央大礼堂是为召开党的七大专门修建的。礼堂筹建于1940年,1942年建成。主体建筑为砖石结构,长35米,宽30米,高11米,可容纳千余人,是当年延安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杨家岭是毛主席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毛泽东旧居为一排3孔接石口土窑洞。窑洞前的小石桌旁,曾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他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另外还有一块毛主席种过的菜地,是他为了响应大生产运动号召亲自种的菜园。蔬菜品种有西红柿、辣椒、倭瓜等。</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为一排4孔接石口土窑洞,面积是领导人中最大的</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有3孔接口窑洞和两间瓦房</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旧居,位于一排14孔石窑洞中最西边的2孔</p> <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由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进行筹备“七大”会议工作,许多问题需要毛主席亲自处理,而杨家岭与枣园相距比较远,为了避免毛主席在路上来回奔波,争取时间,所以让毛主席随中共中央书记处搬进了枣园。</p><p class="ql-block"> 枣园(后改称延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其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其中枣树就有 90 多株, 故称枣园。园内占地面积80亩,现有 22 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即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枣园记录着中国革命一段重要的历史瞬间,从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p> <p class="ql-block">  枣园里矗立着一组铜像雕塑,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五位领导。他们当时都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铜像按照真人1:1.2倍的比例所塑造,个个器宇轩昂、步伐铿锵,既乐观又自信,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貌。铜像背后依山分布有5座独立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  革命领导旧居都是窑洞。大小差不多,摆设都很简单,可以看出当时的领导简朴勤勉、关系融洽,体现了共产党人宝贵的品质,应当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其中毛泽东在枣园的旧居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向西南,共分5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在枣园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学习和时局》、《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著作。旧居内陈列有他写的文章。办公桌上有一个玻璃罩,里面有一根铁条。这根铁条是边区铁厂炼出第一炉铁的样品,毛泽东同志一直把这根铁条放在办公桌上,当作“镇尺”压纸用。有时写作时间太长了,手心发热、手指发酸,就握一握这根生铁条,让手指舒展一下再继续写作</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旧居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寝室。墙上挂着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照片和周恩来往返延安记录,卧室内墙角处有一辆纺线车</p> <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旧居,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结婚</p> <p class="ql-block">张闻天旧居</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旧居</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旧居</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建于1941年。既是中央书记处的礼堂,也是中央机关的职工俱乐部。每到春节,中央和各机构的领导都会到这里接待来拜年的群众秧歌队,平日里,机关集体性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在大生产运动中,这里还多次举行过纺线等生产比赛。抗战胜利受降和配合苏军作战的七道命令就是在这里签发的。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要进行谈判,1945年8月25日整个通宵,中央政治局就在这里召开会议,研究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作战室墙上挂有“八路军全面反攻作战形势图” 、“围歼追击图”。茶几上有一台黑色的手摇式电话机。作战室虽然简陋,但在这里工作的全是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的精干参谋,任务是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参考依据。</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正面墙上挂着“陕甘宁边区地图”,右边玻璃罩里面放着一台电影放映机,对面墙上有一块电影幕布。这个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成立于1943年3月,后改为行政委员会。邓洁、曾三先后任行政委员会主任。下设办公室,师哲任主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书记日常的行政事务。</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个中共中央机要局。机要局下辖中央机要科、军委机要科和情报机要科。主要负责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战场、地下党之间的秘密通信联络,机密、及时、准确地传递中央和军委的指令和作战部署。</p> <p class="ql-block">  枣园院子内还有条幸福渠穿过。幸福渠建于1940年4月,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渠长6公里,可灌溉土地80多公顷。</p> <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遗址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也默默诉说着民族的荣耀与骄傲。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不仅能了解革命历史,更能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传承简介</p> <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舞蹈。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新秧歌运动。当时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服饰进行改造,使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艺术性等方面都有深刻变化,服饰上结束了古代武士风格,“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成为腰鼓表演者的服装特征,一直沿用至今。由此看来,延安革命文艺的发展,给安塞腰鼓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注入了生机,不仅让安塞腰鼓保持了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赋予了它强烈的延安精神,象征了红火热烈,以及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力拼搏的的革命斗志。</p> <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其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其艺术的主要特点为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深厚庄重、铿锵有力、威猛刚烈、流畅飘逸。现在,安塞腰鼓的表演已经和扭秧歌、转九曲、舞彩绸、跑竹马、耍扇子、踩高跷、霸王鞭等融为一体,形成了黄土文化中贯穿古今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技艺,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表演人数一般在百人左右,广场表演时人数则可多达千人左右。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一人单打、二人对打、多人群打等表演方式,其气势宏大壮观,富有穿透力,极具艺术效果,因此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鼓”、“中华鼓王”、“东方第一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