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五毒,护安康,端午香囊飘药香

钦州济生堂

<p>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浴兰节等。西汉《大戴礼记·夏小正》谓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p><p><br></p><p>  在我国传统中,有“毒五月”之说。端午主要的风俗活动,例如:药浴、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插艾叶,熏苍术白芷消毒,喝雄黄酒等等,都含有抗疫病、防虫害的元素。</p><p><br></p><p>  毒五月之“毒”,首先指湿热之毒。</p><p><br></p><p>农历五月的时候,太阳高照,“龙舟水”丰沛。这种潮湿又闷热的天气,感觉像在蒸桑拿。加上高温人体汗孔打开,特别容易让湿邪侵入。</p><p> 湿热之邪进入人体后,阻滞气血经络,身体会出现津液气血运行不畅,所以很多人会出现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无力,面肿眼肿手肿等表现。这种湿热还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口臭口苦,腹胀、胃口差,大便粘马桶,舌苔黄腻等症状。</p><p><br></p><p><br></p> <p> 《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我们出汗的时候,吹了风淋了雨,湿邪趁着汗孔打开而进入体内,郁积在肌肤里,所以毒五月皮肤还特别容易长痘痘、湿疹、痱子等。</p><p>做好几件事,解湿热之毒</p><p>1、不熬夜不吃夜宵</p><p>  不熬夜,保证睡眠对排湿热非常重要;不吃夜宵,晚上让脾胃多休息,也有利于减少脾胃湿热。《吕氏春秋·仲夏记》中明确规定人们在农历五月需要禁欲、斋戒。</p><p>2、饮食清淡,少辛辣油腻</p><p>  饮食清淡一些,多素少肉,不吃或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青绿色蔬菜。还可以适当喝点祛湿茶。</p><p> 3、多运动</p><p> 运动可以生阳气,出汗可以帮助排湿。通过慢跑、太极、快走等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有利于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p><p><br></p><p>  </p><p><br></p> <p>端午节可以给家人做个防疫香囊</p><p>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让药物成分经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从而起到阻挡毒虫污秽之物、防御疾病的功效。</p> <p>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端午节佩戴香囊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p><p>中药香囊的原理是将多种具有芳香、化浊、避疫功效的草药,共同研成细粉末,用锦囊盛放,通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药效。在现代防疫指南中也有推荐使用中药香囊来辅助预防甲流、新冠等时行疫病。</p><p>香囊使用便捷,可随身佩带,挂在衣服上,又适合放置在居室内、枕头边、车子里,也可以放在书包和手提包中, 2周左右更换一次即可。要注意保持香囊干燥,特别提醒孕妇禁用。</p> <p> 香囊历史起源悠久,屈原在《楚辞》中就记载了人们以香草作为佩戴物的场景;考古学家从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用中药制成的香袋、药枕;亦有书籍记载华佗将麝香、丁香、檀香等装入花雕制成的香囊,悬挂于屋内用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p><p> 至今,民间仍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可见,香囊既作为一种装饰以助美观又能起到驱邪避秽、保健防病的作用。</p><p>端午前后,炎热初上,各种毒虫、蚊蝇及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活跃,空气潮湿夹带暑热湿毒,特别容易让人困倦乏力,提不起精神。此时佩戴一个清香的中药香囊,不仅提神醒脑,还可驱虫祛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