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4年7月,我高中毕业,和25名同学来到江西井冈山下石人州村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将青春汗水播洒在那片肥沃的土地,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健壮了体魄,炼红了思想。留下了许许多多甜酸苦辣的种种记忆,历历在目,耐人寻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以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有报道说,“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很显然,上山下乡运动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但也有部分人已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简称上山下乡,通称“下放”、“插队”),中国组织城市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到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大有作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知青们以不屈不挠的意志,逐渐增强的体格,学习和掌握农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顽强和有效地与天斗与地斗,用勤劳和汗水书写着青春的每个日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知青岁月,那段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年华,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曾经的奋斗与梦想。每个知青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我们用勤劳与智慧书写着青春的华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