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史金腾先生的“夕阳红”</b></p><p class="ql-block"><b> 作者:苏小蒙</b></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史金腾”这个名字,在我们河南文坛上显得有点儿“异军突起”。他在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今天一小篇、明天一大篇,推出了一篇篇有关卫生保健养生的科普文章,如《我的健康我作主》《合理营养与有氧运动》《摆脱抑郁焦虑症》《健康长寿新理念》《走出亚健康》等。他还围绕我们郑州这座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用文史艺术散文手笔,写出了《南学街小学一一郑州最早的学堂》《郑州三座古建筑群》《塔湾有座无顶塔》《赵举人办学》《亲历郑州解放》等人文地理、名胜古迹、新旧掌故、趣闻逸事……都是他亲经亲历的事,贴近历史,贴近实际,语言朴实,读来引人入胜,很受读者欢迎。他的文章在互联网上的点击量逾数百万,拥有数以千计的“粉丝”。</p><p class="ql-block"> 史金腾先生不仅出版了《生殖健康全书》《慢性病自我保健新理念》等医学科普读物,还有《回首》《记忆中的老郑州》《医途随笔》等好几部文学作品。他被中国散文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郑州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史金腾先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史金腾先生生于1938年2月,出生于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一户书香门第。他父亲早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抗战爆发,他投笔从戎,参加抗战。他的母亲张淑贞,1931年毕业于开封女子师范学校。先后在当时郑州的郑县女小、郑县中学、南学街小学教书。新中国成立后,被邀为郑州市第一届和第二届政协委员,曾被选为郑州市管城区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史金腾先生自幼爱好文学、喜欢写作,中学读书时期,他的习作曾在河南日报文艺刊上发表。史金腾先生于1958年郑州一高(现郑州一中)毕业,报考的是文科专业,希望将来成为作家。 但是事与愿违,史金腾却被分配到了医学专业,后来转入了从上海迁往武汉的同济医学院。1963毕业后,他和他的爱人分配到湖北省孝感市人民医院,他先后担任外科主任、院长、党总支书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他和他的妻子告别了工作、生活多年的孝感市人民医院,调回故乡郑州,担任河南电力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史金腾先生曾多次获孝感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1998年史金腾先生退休后,曾创建了郑州市二七生殖健康研究所,被黃河科技学院聘为教授。他虽然在医疗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但他年轻时的“作家梦”始终难以泯灭。他说:“我退休啦!告别了几十年来繁忙的外科临床工作,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把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重新拾起了年轻时的“作家梦”,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他的文学创作和医学科普作品之中。</p><p class="ql-block"> 文学创作对于一个86岁老人谈何容易,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写作水平,史金腾先生保持着早已养成的阅读习惯,订阅了多种报刊和文学期刊。为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活到老学到老,学会上网、打字、微博、编辑……</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无论是60余年临床实践而写的科普文章;还是极具文史艺术色彩的“记忆中的老郑州”等文学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史金腾先生说得好:“写文章是让人们看的,科普文章要通俗易懂,写历史故事要翔实生动”,所以每当他的新篇发出,读者如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为了搜集写作素材,他经常深入到郑州历史故事的所生地去采风,到群众中去求证,与“郑州通”们探讨交流。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别看史金腾先生这么一大把年纪,朋友可真不少。有诗人、作家、朗读者、工程师、教育家、工人师傅和农民朋友,还有一大群正上中小学叫他“老爷爷”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无论以他60余年来的医学临床实践积累所撰写的科普文章,还是根据他自己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所见所闻,撰写出颇具文史艺术的“记忆中的老郑州”一书,都让人爱不释卷。</p><p class="ql-block"> 正如著名学者,郑州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导师阎铁成先生所说:“史老师的文章,让我眼前一亮,他笔下的老郑州,那街巷、那人物、那吃食、那乡音、那故事、是那么亲切、熟悉,一下就把曾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老郑州人带回到了历史场景中”。</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第二春天的开始。史金腾先生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被许多年轻朋友们称为:既是医生又是作家的“斜杠老人”(网络语言)。他在退休后,从一个医生向一个作家华丽转身,实现了他年轻时的“作家梦”。</p><p class="ql-block"> “莫道榆桑晚,为霞尚满天”。这就是史金腾先生的夕阳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