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经典之光照进现实</p><p class="ql-block"> 文/云和</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转眼学习传统文化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回首往事,由刚开始的喜欢到字面意思的理解再到慢慢践行入生活,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今天,我依旧行走在艰难学习的路上。好在上天垂怜,近几年的我,总算有了些许虽小也算得上是改变的改变吧。</p> <p class="ql-block">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应该是我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吧。曾经的我是一个典型的玻璃心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在我心中产生波澜,其实有时候,他人完全是与自己无关的外人,即便如此,他(她)的经意与不经意的言行也会在我心中掀起或小或大的涟漪。今天,我依旧会有情绪,但我能看见自己的情绪,并按不影响他人且隐蔽的方式引导其发泄出来,待情绪平稳后再寻找自己内心那个不被满足的需求,是求认可,求尊重,求关爱,抑或贪生、怕死,情绪最本质的原因是对死亡的恐惧,正如一行禅师所言,那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化解它最好的方式就是明白真相,关爱自己。于是在心底不停默念:“亲爱的内在小孩,我爱你!我爱你!”边默念边闭上眼睛在心里拥抱自己,在默念与拥抱中,我“看见”我周围充溢着难以名状的“洪流”,身体也在“洪流”的拥抱下渐趋温暖,心底的力量也在温暖的滋养下一点点地翻涌,不一会儿,我便知道我的元气恢复了,正在体内涌动呢。“事有不顺,反求诸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再外求,而是内关,如此,曾经的伤害就会在不断内关中一点一点地被看见,被疗愈,情绪就会慢慢地向着良性方向循环。</p> <p class="ql-block"> 学会接纳。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三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视角。既然如此,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他(她)有他(她)的选择,你不理解我的想法,我亦不理解你的观点,就属正常了。“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即便关系再亲近再好的亲朋也不能全然理解,毕竟我们是不同的个体。想明白这些,我学会了接纳。尽管有些事,依旧不一定能接受,但我知道凡存在即合理,于是我还是提醒自己,选择接纳,接纳现实存在的任一种言行。有人在雨天拿着你的伞却将你丢下悄悄溜走,有人甜言河床背后却尽是污泥,有人笑着笑着就把你卖了,有人需要你时拥你窒息,不需要你时人间消失……面对人生百态,在我想斥责时,在我想评判时,在我想抱怨时,我都会自我,待负面情绪自我排解之后,再想想人之本性——趋利避害,无论理解与否,无论释然与否,我都会选择接纳。</p> <p class="ql-block"> 更多一份包容,少一份苛责。“事非经过不知难,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一定如心想般容易,比如种树,于郭橐驼而言就很容易,他种的树不仅易活,枝茂叶繁,且结果早且多,而其他种植者却劳累而无与之匹配之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特长,也有短板,有些事,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机遇也不一样,结果自不一样;有些事,于他人而言,颇为容易,于我而言就不一定容易,反之亦然,比如开车于胆小如我者则难,如胆大心细者则易;又如管理,于性格果断、泼辣者则易,如性格柔弱、寡断者则不易;再如与小孩沟通,于性格活泼、温柔、甜美、有耐心者则易,而于相反性格者则难。事情能否做成,是众缘合和的结果,今天的我更愿看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只看结果,比如衡量一个学生,我更愿意看他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成绩,我更愿意看他的人品,而不是单一的高分。比如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我不再内耗,而是淡然,因为我有时也不理解他人,亦如曾经我对他人不理解我、随意猜测我的不理解。看人,看己皆是如此,理性、辩证地对待一切,多一份包容,少一分苛责,多一分平和,少一分纠结,如此,自己内心就多些静定之气,少些内耗之费,内心合一,除了情绪稳定,对身体也有好处。</p> <p class="ql-block"> 推己及人。曾经,总喜欢以自己的角度来待人接物,学习中,我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比如孩子爱挑食,为了让他吃我认为有营养的食物,即想尽各种方法,哄、逼孩子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天,突然想开,放下了,因为我也挑食,至今还是,我不想吃的东西,连芝麻大小之物都咽不下去,同是家里挑食人,何苦如此相逼呢。比如我不喜欢被人约束,推己及人,就不约束他人;我不喜欢被人评判,尤其是误解,就尽力多看多听,尽量少些对他人的误会;我不喜欢被他人语言暴力,非突发情况,从不语言暴力他人;我不喜欢被人主观猜测,就尽量不要主观臆断他人。比如给长辈辞年辞节送礼物时,尽量用心观察看长辈喜欢什么,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给予。比如假如我处在他的位置,或者我是他时,我又会如何做?该如何抉择?等等。换位思考中,渐渐明白,自己喜欢、擅长的与不喜欢、不擅长的,不一定是别人喜欢、擅长的,也不一定是别人不喜欢、不擅长的,故而与他人相处时,允许他人以他人舒适、喜欢的方式生活,而不是自己觉得舒适、喜欢的方式,给予他人事、物时,也是以他人的角度来选择。换位思考中,渐渐学会允许他人以他人的模式生活、工作、为人处世,不轻易评判。</p> <p class="ql-block"> 不内耗。性格使然吧,曾经的我是一个特别爱内耗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后,我渐渐明白,我才是我生命王国的主人,我的幸福我作主,我不再期待他人懂我、理解我、关爱我、尊重我、认可我……我知道这一切正向的能量皆来源于自己,不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切的本源,现在也有负面情绪,但能及时发现,及时观照,找到原因,及时疏通,自我疗愈,因为少了期待,我的内耗少多了;学习传统文化后,我渐渐明白“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内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看问题的角度,他们不理解我如同我不理解他们一样,所以有对自己不同评判的声音实属正常,既然如此,何必与人争辩,何必与人争长论短,能与你同频共振的不必解释,反之,解释又有何用;学习传统文化后,我渐渐明白“人不知而不愠”的内涵,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有各的性格,他人不了解我们内心与需求实属正常,他人眼中的我并不是我,既然如此,又何必生气,我需要做的是内求,面对他人之言行,我只需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心修炼;学习传统文化后,渐渐明白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完善自己的修行,我需要做的是听从心底的声音,待人有礼有节,做事问心无愧,不再委屈求全,不再讨好他人,用心做自己,至于其他,一切随缘。</p> <p class="ql-block"> 敢于拒绝。曾经的我是内在力量很弱的人,从来不敢拒绝他人,即便自己很难,很忙,也没有拒绝的勇气,只知竭尽全力完成他人所交代、要求之事,尽管有些人与我真的无关,尽管有些事,我真的没有帮助其解决的义务;也不敢反驳不合理的事,言行举止皆谨小甚微,生怕得罪了人去,至于为何怕得罪人,我也并不明确其因。后来才明白善良也要有锋芒,纵然微如蝼蚁,也不能妄自菲薄,否则就是吃力不讨好,自讨苦吃。</p><p class="ql-block"> 内求慎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吾,焉不知吾不知鱼之乐”,亦如他人不是我,何知我之所思一样,我不是他人,又焉知他人心思,所以今天更加的慎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调查,也不能轻易发言,事非经过,何知其难,不轻易评判他人,不轻易谈论事情之是非。</p> <p class="ql-block"> 总之,发自内心地感谢传统文化,它确实让我有自己都能感觉到的明确变化。</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读书是提升自己最廉价的方式,的确如此,经典是先贤倾尽一生研究的心血,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自然是受益匪浅。感恩经典让我行走于修行、成长的路上,虽慢,但坚持着……相信我的生活有经典的陪伴会更加美好。</p>